披荆斩棘战贫困 革命老区换新颜
中共双峰县委员会 双峰县人民政府
带领广大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92万名双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图强、披荆斩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交出了上级认可、社会认同、群众满意的答卷。
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全县29758户86019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10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3.67%,4930户14497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新居,11135户农村“四类对象”实施了危房改造,12417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应学尽学”,所有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参加基本医保。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1468公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有卫生室和村医,村级服务平台全覆盖,农村电网全面升级,4G网络覆盖率、光纤通达率达到100%。
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广大脱贫群众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探索走出高精准、有特色、可持续脱贫路子。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投入、建立“四联机制”统筹高效推进工作、实行“凡提必扶”关爱激励扶贫一线干部等做法,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工作得到上级推介,2017年、2018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2020年接受国家收官大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双峰将重整行装再出发,传承双峰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传承脱贫攻坚的好机制、好做法、好作风,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抓脱贫攻坚的力度抓乡村振兴,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年、产业项目建设年、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年”活动,做好“壮大产业实力、激发人的活力、提升文化魅力、增进环境美丽”四篇文章,推进“经济循环创新区、特色制造成长区、精细农业先行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四区建设,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加快建设现代化富厚双峰!
向更高山峰挺进
——双峰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2018年3月16日,双峰县锁石镇车田村,人们在油菜花中游玩。近年,该镇以花为媒,将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有机融合,开发了万亩油菜花、千亩荷花和两百亩菊花特色产业基地。
石牛乡洪家村,主播现场直播带货叫花鸡。
井字镇三石村吊瓜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摘吊瓜。
祠堂湾村集药材种植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产业扶贫基地。本版照片均为 李建新 摄
导读
为实现脱贫摘帽的承诺,双峰县首创联合调度、联动激励、干部联村、联体投入“四联”机制,将帮扶政策、组织、人才、资金“联”成一张网,统筹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14.25%降至0,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吴海清 谢展南
春潮乍起,喜看澜翻絮涌。
从北端的水府庙水库,到南部的黄龙大山,从东隅的“荷叶采采”,到西边的“蔽芾甘棠”,攻坚的战鼓响彻云霄,脱贫的阳光照耀到了双峰每一个角落。
8年来,双峰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信心决心和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集聚全县之力,精准施策、尽锐出战,10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9758户86019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一句承诺,上下齐心攻穷山
时间回溯到2016年8月,在中共双峰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双峰县委主要负责人提出确保全县在2018年脱贫摘帽。这是双峰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一诺值千金!
2017年,双峰县首创联合调度、联动激励、干部联村、联体投入“四联”机制,将帮扶政策、组织、人才、资金“联”成一张网,凝聚起脱贫攻坚的最大合力。
联合调度。设立脱贫攻坚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联合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统一调度指挥;每周召开一次精细化的联合调度会,对前期工作进行通报与督办。
联动激励。实行“凡提必扶”,旗帜鲜明树立“以脱贫攻坚看能力、评业绩、论英雄”导向,5年来,提拔重用130名扶贫实绩突出的干部。
干部联村。全面推行乡镇工作人员联村制度,每个村派驻1个联村工作组,配备3名以上干部,对村级脱贫攻坚包干负责。全县各乡镇共派出524个联村工作组、1242名联村干部,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联体投入。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全程统筹”模式,着力破解部门资源“条块化”、资金使用“碎片化”等难题,并通过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渠道引水,最大限度集聚扶贫要素。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8.6亿元,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
因承诺而坚守,为兑现而执着,双峰扶贫事业阔步前行。教育扶贫,累计投入22.7亿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368个,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健康扶贫,行政村实现卫生室全覆盖,“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全面落地,贫困群众住院县域内报销比例达92%;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7484.18万元,完成危房改造6714户……
2018年,双峰县实现整县脱贫,10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一份坚守,遍地英雄下夕烟
“‘兵哥’来村里后,路变宽了,销路也有了。”在双峰县杏子铺镇合心村,村民刘春辉说。
刘春辉说的“兵哥”,是娄底市卫健委驻合心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兵。2018年,他刚到村里帮扶时,合心村是“穷得不能再穷”,山多地少、交通闭塞,只有一条蜿蜒的小路穿村而过。
驻村3年,陈兵的小车跑坏4条轮胎,却换来了合心村的大变样:完成3.7公里村级主干公路拓宽改造,建设完成安全饮水工程,新建500平方米文化广场。
脱贫攻坚战场上,集结着最精锐的力量、最能攻坚的干部。县审计局干部戴庆平,驻村帮扶8年,从“扶贫妈妈”到“扶贫奶奶”,先后帮扶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县卫计执法局干部李琼,驻石牛乡双连村帮扶3年,累计带货60余万元;洪山殿镇扶贫办主任刘时南,足迹遍布全镇23个村(社区),走访了近1000户贫困家庭……
据统计,双峰共有412支省市县乡四级驻村帮扶工作队、1385名队员,10309名干部结对帮扶29918户贫困户,实现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全覆盖。
一个答案,书写壮美新诗篇
双峰县地貌形态为四周山丘崛起,绝大多数贫困村位于山丘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穷山沟里如何脱贫致富?双峰的答案是“路修进去、人搬出来”。
印塘乡新大桥村贫困村民王妙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上学时,要走仅有半米宽的泥巴路,沿途陡坡上铺着青石板,一到下雨天特别滑,经常摔跤。“现在路修到了家门口,小儿子上学还有校车接送嘞!”她说。
幸福是“路修到了家门口”,也是“搬出了大山”。
在井字镇莲花山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从长湾村搬迁过来的彭世才心满意足:“小区修得和城里一样漂亮,集镇、学校、医院都很近,还能到扶贫车间上班。”
过去,彭世才住在高山上,走路回家得扶着膝盖上坡。后来,老房子倒了,他又带着老婆和3个小孩到岳母家、姐姐家“蹭住”,全家仅靠他在外打零工为生。去年年初,彭世才一家搬进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新房,面积125平方米。
路修好了,房宽敞了。近年来,双峰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1468公里,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运班车;实施易地搬迁4930户14497人,安置点引入扶贫车间17个、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82个,4740名搬迁人口实现稳定就业。
一张笑脸,产销两旺奔富路
甘棠镇祠堂湾村曾是个“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地方,全村能正常耕种的耕地仅200余亩,村民大多住在石头山上。
2015年至2018年,省审计厅派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队刚到村里时,有人提出开采石场赚快钱,帮扶队立即否决,并给出方案:因地制宜,种植芍药和猕猴桃。
从小规模试种到全村推广,芍药、猕猴桃成了祠堂湾村的“致富花”“脱贫果”。2018年以后,双峰县委党校接续帮扶祠堂湾村。如今,该村已发展芍药等药材基地2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50亩,产业不断往上走。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走出脱贫致富新路的村子还有很多。目前,双峰已建成主导种植产业和乡镇自主产业基地313个,发展农业合作社478个,实现“一村一品一主体”,106个贫困村全部建立合作社;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9亿元,实现有产业发展能力、意愿的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产业扶持全覆盖。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近年来,双峰投资2000万元打造电商示范园,建设消费扶贫服务中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双峰特产馆、直播间,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出台多项举措,鼓励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量参与“带货”。2020年,全县共认定扶贫产品197个,销售扶贫产品3.23亿元。
致富不忘乡邻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谢展南
4月12日,春雨绵绵,双峰县走马街镇高冲村,村民彭国伟正和工人们一起检修农机。“近段时间雨水多,早稻播种无法大面积铺开,但备耕工作不能落下。不误春时,才能保证好收成。”他说。
今年47岁的彭国伟,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脱贫致富带头人,去年收入60余万元。然而数年前,他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4年,彭国伟在广东经营餐馆失败,回乡创业,流转108亩稻田。由于经验不足,彭国伟又欠了几万元,成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但彭国伟不服输:“有了经验,我决心再拼一场,走农业机械化道路。”
在帮扶责任人宋鲜耀帮助下,彭国伟贷了5万元无息贷款,再加上从亲友处借来的钱,买回2台旋耕机、1台收割机,大刀阔斧干起来。2015年,他成立国伟家庭农场,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稻田实现丰收,妻子和父母也帮忙养鸡种菜,农场走上正轨。
现在,彭国伟共流转土地2340亩,种水稻、养鱼、养鸡鸭,还注册“石麒湾”品牌,专为北上广等大城市提供原生态食品。
彭国伟向记者算了一笔“农机账”:4台烘干机,6台大型拖拉机,碾米机、抛秧机等一应俱全。“我现在有30多台各式农机,总价值200多万元,都是这些年攒下的家底。靠着这些大机器,不愁不致富!”他说。
致富不忘乡邻,彭国伟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胡跃辉帮彭国伟干了几年农活,2016年独自流转200多亩水田办农场;脱贫户王道根平时帮彭国伟养鱼和鸭,在彭国伟鼓励下,他也经营起家庭农场,生活不断往上走。
彭国伟还顺利入了党,他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好生活。入了党,我要更加努力干,回馈乡邻!”
一个约定,一份真情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谢展南
“谭书记是个好干部,对我们像亲人一样,经常到我家串门嘞!”4月12日,双峰县青树坪镇光辉村,谈起双峰县商粮局驻该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谭朝延,脱贫村民孙军胜竖起大拇指。
孙军胜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不能干重活,谭朝延安排他当村里的保洁员、护林员、河道清洁员,每年收入3万多元。“搭帮谭书记,我的生活越过越好。”孙军胜说。
2018年,谭朝延开始驻村帮扶。那一年,谭朝延身患直肠癌的妻子病情越来越重,他却没有告诉任何人,毅然踏上驻村帮扶之路。在妻子人生的最后一个月,他带着她一起扶贫。妻子弥留之际,他还在贫困户家中走访。妻子去世后,他以村为家,践行与妻子的约定:将扶贫工作干到底!
驻村两年,在谭朝延和帮扶工作队努力下,光辉村完成村组公路硬化2.7公里,安装路灯83盏;完成山塘清淤扩容26口、水井改造3口;完成电力扩容整改,增设5台变压器;成立合作社,种植黄栀子和油茶林……2020年,该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谭朝延看来,贫困户的笑脸是他驻村帮扶的全部意义。
76岁的孙竹发住的土砖房,因暴雨倒塌,谭朝延和村干部便把老人接到村部居住。为了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谭朝延和村干部多方筹措资金近5万元,给他砌了一栋敞亮新房。“没有谭书记这样的好干部,老头我哪能住上这样舒服的新房!” 孙竹发说。
在谭朝延帮助下,脱贫村民刘蒲辉成了村里“辣椒王”,种植30亩辣椒和黄瓜、10多亩水稻,每年收入10多万元。
“谭书记帮我申请小额信贷,发展产业,还帮我联系超市和单位食堂销售辣椒1.5万公斤,联系镇里销售辣椒苗15万株。”刘蒲辉笑着说,“今年,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谭朝延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