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山乡巨变谱新篇

2021-04-29 22:04:36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发扬脱贫攻坚精神 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中共安化县委员会 安化县人民政府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8年奋斗终圆梦,安化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各级扶贫干部扎根基层、舍身忘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无私奉献、倾囊相助,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全部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坚定必胜决心信心,坚决扛牢打赢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作,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持续高位推动,在攻坚拔寨的进程中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扛稳扛牢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凝心聚力善作善成,落实落细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准“穷根”,对症下药。先后实施“五个一批”“决战决胜十一条”等五大攻坚行动,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农村基本生产条件显著提高。持续深化产业帮扶,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品牌产业驱动、特色产业推动,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全县近10万贫困群众因茶脱贫,1.9万贫困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实现增收致富,1.1万名贫困群众依托旅游产业成功脱贫,产业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第一引擎。

瞄准目标接续奋斗,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懈努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安化县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延续“三个一切”工作机制,对标“四个不摘”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动态监测长效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人口扶上马再送一程,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底线。同时,抢抓机遇,按照“可推介、可示范、可复制”要求,努力将“茶乡花海”片区打造成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示范区、茶旅文康融合发展样板区,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山乡巨变谱新篇

——安化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安化县柘溪镇唐溪茶场茶园一角。周德淑 摄

安化县与抖音电商合作建设的全国首个茶类电商抖音直播基地——安化黑茶抖音电商直播基地,落户安化黄沙坪原裕通永茶行。通讯员 摄

安化县龙塘乡易地扶贫搬迁茶乡花海安置点内的就业扶贫车间,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到2500元不等。 邓浩波 摄

导读

安化县万名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安化黑茶等特色产业帮扶全覆盖。同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2万多名贫困群众搬进幸福新家园。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刘刚贵 刘翼张 邓浩波

安化是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地域面积居全省第三。2013年,全县有贫困村130个,贫困发生率17.5%。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致贫原因多样,脱贫攻坚底子薄、基数大、任务重。

近年来,安化县尽锐出战,深化产业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2019年4月,省政府批准安化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底,全县14.86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实现稳定脱贫,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尽锐出战,万名干部奋战扶贫一线

“有幸遇上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幸成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的参与者、见证者,感恩人民群众的支持,感恩组织的肯定。”3月2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化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远胜说。

李远胜担当全县驻村帮扶及结对帮扶管理工作重任。他告诉记者,全县共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407支,队员981人,结对帮扶责任人10334名,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帮。

安化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作来抓,坚持“一切围绕脱贫攻坚、一切服从脱贫攻坚、一切服务脱贫攻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一月一主题研究脱贫攻坚,书记、县长带头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县乡村三级走贫访困做到“五个全覆盖”,对全县27个乡镇(区、场)、90个村(社区)、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项重点工作,由分管、联点的县级领导挂帅,做到“既督战又帮扶”。

安化县脱贫摘帽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2月26日又出台“第二帮扶责任人”政策,为特殊贫困对象增派帮扶力量。在保持原结对帮扶责任人(第一帮扶责任人)不变的基础上,由县级领导、县委各部办委、县直单位和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519人,作为第二帮扶责任人,每人联系1至3户,与1041户未脱贫户结对帮扶。

第二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上门走访一次结对贫困户,详细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全面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激发内生动力;与第一结对帮扶责任人共同和贫困户商定脱贫路径,制定合理的帮扶计划,确保贫困户如期稳定脱贫。

产业帮扶,安化黑茶成脱贫攻坚主角

“目前,我公司对口帮扶的6个村621户2217人已全部脱贫。我们充分借助安化黑茶品牌效应,建设茶园基地,带动村里产业发展。”近日,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意成说。

近年来,安化县脱贫攻坚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黑茶、茶旅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产业发展中甩掉贫困帽。

近5年,安化县整合涉农资金用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全县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全覆盖。特别是立足于安化黑茶产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壮大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互利共赢。黑茶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从业人员最多的富民主导产业,全县茶产业及关联行业从业人员达35万人,近10万人靠茶脱贫。

安化县针对贫困对象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帮扶等模式,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乡镇(村)+示范点+贫困户”“扶贫车间+扶贫产品+贫困户”“致富能人+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搭上产业脱贫快车。

茶旅与中药材也是产业扶贫生力军。目前,安化县初步形成茶马古道、云上茶旅、蚩尤故里3条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带,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销售农产品。中药材产业已覆盖贫困人口5万余人,其中与企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的贫困人口超过1.9万人。

安化县累计实施省、县、乡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84个,带动全县13.2万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1.13万元。

挪出“穷窝”,“景区安置点”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前做梦都想不到,能搬进这么好的小区,住这么好的房子。”近日,安化县茶乡花海社区集中安置点居民周秀荣高兴地告诉记者,“8年前,我家的土坯房倒了,只好借住亲戚家,后来租房子住。搭帮党的政策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茶乡花海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安化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安置来自全县13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133人。新家建在景区旁,搬迁户在景区当起驾驶员、导游、保洁员。2020年,景区为就业贫困户130人发放工资500万元。

茶乡花海景区牵手茶乡花海社区,找到巩固脱贫、茶产业和旅游三者的契合点,是安化“集中安置区+特色产业”良性运行的一个缩影。茶乡花海社区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近年来,安化县先后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1个,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20042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考核中,该县从2016年起连续3年位列第一等次。

安化县精准施策进行后续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2万多贫困群众搬进幸福新家园,走向小康新生活。2016年以来,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茶旅景区开发相结合,相继建成以茶乡花海、南金乡卸甲村、江南镇洞市等为代表的“景区安置点”。茶乡花海景区可吸纳500余人就业,茶乡花海安置区还建起创业一条街,可安排100户人家就近就业创业,基本解决安置区内搬迁户就业增收问题。

梅城镇云河村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 利用该村景色秀丽和益阳市资阳区结对帮扶等有利条件,进行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个秀美的云河村呼之欲出。

安化县还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向产业园区、镇区集中。冷市镇安置点紧邻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大力开展产业帮扶,扶持贫困户发展茶园,每亩可实现年收入6000元以上,每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一栋栋新楼房、一个个安置区拔地而起,71个集中安置点建成,2万多名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挪出“穷窝”,搬进城镇、景区、园区的新家园,一揽子解决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问题。


帮扶六载“胡三多”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刘翼张

“早出晚归、起早贪黑,对帮扶工作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3月10日,胡鑫对记者说,他白天到安化县市场监管局送检腊牛肉样品,下午又到桃江县几个餐馆帮村里推销腊牛肉。记者采访他时,已是晚上9时多。

胡鑫是益阳市委办驻安化县江南镇金田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他先后到安化县小淹镇百福村和江南镇金田村驻村帮扶6年多,为两个村办了水、电、路和通信、桥梁、堤坝等48件实事,创办林下经济、黄牛养殖、泉水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共带动289户1043名贫困群众脱贫。2月25日,胡鑫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15年,到百福村帮扶时,胡鑫一个“猛子”扎在村里,学说“土”话、多走“土”路、善用“土”法,把大量时间用在走村串户上。3年倾心投入,他和工作队带领百福村成功出列,92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2018年初,胡鑫进驻金田村,主导制定该村三年扶贫发展规划,做实做细“一户一策”。通过为全村112户贫困户选准脱贫增收产业,确保“家家有主业,户户能增收”,实现了由过去零星分散、短期发展向精准扶贫、持续发展的改变。3年多来,工作队先后为金田村引进茶叶基地、黄牛养殖、制衣车间、稻虾共生产业等多个产业帮扶项目,惠及村里每户贫困户。当年,金田村集体收入突破15万元。

胡鑫结婚生子晚,35岁才喜得爱女,女儿特别黏爸爸。驻村帮扶6年多来,他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女儿见爸爸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一次,女儿当面抱怨:“我就好像没有爸爸一样。”胡鑫说,6年扶贫,他亏欠家人太多。

“胡队长驻村后,扎根村里时间多、深入群众交流多、脱贫措施办法多,村里贫困对象都称他‘胡三多’。”金田村党支部书记陶幸福说。


自建木屋办民宿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刘翼张 邹夏迎

穿过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安化县柘溪镇梨坪村。在村部不远处,一栋三层新建木屋引人注目,这是村民林壮志的家,也是该村第一个民宿。

村支书谌明月告诉记者,林壮志是村里的脱贫户,建房前后用了3年多,花了40多万元。建房欠的账,今年底就可以还清。

“我家老屋在村子最北面的山坡上。”说起老屋,林壮志颇为感慨:“我43岁以前没离开过村子,在大山里种田养猪采茶,每天肩挑手提猪草、饲料,太累人了。”

因为穷,林壮志43岁时不得不带着妻子南下广州打工。“父亲年纪大了没有劳动力,两个孩子读书花销大,不去打工怎么办?”在广州一家木材加工厂干了4年锯工后,林壮志因粉尘污染患上肺病。2014年,林壮志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次年,通过政策帮扶、种植养殖以及外出务工,林壮志家脱贫了。

可好景不长,2016年,林壮志病情反复,再次陷入窘境。2017年底,他和妻子回到村里,想从大山深处搬出来。一家人却在房屋类型上发生分歧。“我想建木房,但全家反对,说木屋造价高,维护麻烦。”林壮志认为,木屋是安化的传统,而且家有山林可就地取材,加上自己有木工手艺,连工钱都省了。

看到林壮志去怀化学习木屋建筑技术,妻子也跟着干起来。全家人起早贪黑,既当泥水匠又当木匠,建房省下了一二十万元。

随着游客增多,林壮志又将新房改装成独具特色的民宿客栈。去年,客栈收入逾4万元,加上家里4亩茶园和养猪收入,他家收入已达10万元。

林壮志说,他打算利用屋旁的溪道做一个小型水上乐园,走茶旅发展之路。


相关专题: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