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
中共江永县委员会 江永县人民政府
江永县是省级贫困县。8年来,江永县用心用情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2017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5.14万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江永县先后荣获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江永电商办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
把党建引领作为脱贫攻坚固本之基。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县委书记每年带头走遍所有贫困村,摸底子、开方子、引路子,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要求,先后制定出金融、产业、就业、教育、医疗扶贫等措施,对贫困户实行“1+X”政策帮扶。把支部建到产业链、特色基地、扶贫车间上,通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建立三级联动网格,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大力实施“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全县建成15万亩特色水果和10万亩特色蔬菜生产集群,建成4个万亩香芋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在贫困村建成特色基地23个、养殖基地120余个。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方式,建成全省首个夏橙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加强同贫困户利益联结。
把开拓创新作为脱贫攻坚关键之举。创新实施的“五大扶贫模式”在全国推广。创新“互联网+社会扶贫”,1.35万户贫困户多元化需求得到有效解决。创新“特色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从不足2300元增至12000余元。创新“农村电商+扶贫”,被国家商务部推介,1万余贫困群众通过电商脱贫。“乡村旅游+扶贫”勾蓝瑶模式获全国推广,带动76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创新“543”消费扶贫,让农产品“滞销”变“畅销”,江永成为湖南唯一入选全国消费扶贫典型案例的县区。
江永县将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这个“牛鼻子”,补齐短板,突出特色,巩固成果,精准、精细、精致打造以电子信息技术、总部经济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提高江永“五香”(香柚等)附加值。深耕“五香”特色,强链延链,确保江永特色农业基础更牢、规模更大、品质更好、品牌更响。以新的担当作为,谱写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新篇章。
全力念好“特色经”
——江永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在盘王广场举办丰收节,瑶家阿哥阿妹载歌载舞庆丰收。陈健林 摄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易地扶贫安置点,村民写对联、感党恩。陈健林 摄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水果基地,电商企业主播在果园里进行直播“带货”。陈健林 摄
导读
江永县大力实施产业和电商扶贫工程,打“电商牌”、念“特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精准脱贫路子。紧紧围绕“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一人一目标”产业扶贫思路,将特色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立足特色打造产业基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陈健林 张晓平
最美人间四月天。行走在江永县夏层铺镇、桃川镇等地的夏橙基地,待采的夏橙挂满枝头,满树橙花香气扑鼻,壮美的景象让人陶醉。一条条致富大道,一个个幸福乡村,回顾8年来的步履铿锵扶贫路,江永县交出的这份答卷,全县人民有口皆碑,永记难忘。
江永县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大力实施产业和电商扶贫工程,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精准脱贫路子,全县13322户51401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11322元。
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旅游扶贫现场会,先后在江永召开。江永精准扶贫经验,得到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高位推动,保证脱贫成色
江永辖5镇4乡2个农林场,总人口30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63.2%,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而又尚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山区农业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尚有9053户29749人没有脱贫,占全县总人口10.93%。
从2016年4月开始,江永历时3个多月,县里整合各部门力量,组织开展扶贫资金、产业扶贫、劳务输出、基础设施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兜底扶贫、党建扶贫等10个方面的专题调研,形成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扶贫调研报告,明确精准扶贫总体思路,突出“一村一业、一户一策、一人一计”。
民生工程暖人心。率先在永州市开通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覆盖全县112个村(社区)。完成9所乡镇卫生院和108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消除了乡村医生“空白村”;完成33条通村公路改造、12座农村公路危桥重建维修、11个行政村中低压配电网改造、10千伏桃粗线改造等工程。
易地搬迁奔富路。“十三五”期间,江永县共投入资金4.56亿元,对9个乡镇1984户7915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搬迁用房20万平方米,于2017年底实现搬迁率100%、入住率100%的目标。近8000贫困群众走出山沟沟,开始新生活。
教育投入惠民生。为确保适龄孩子入学一个不落,投入1.5亿元完成51所合格学校校园建设;累计投入5.6亿元,新增城区学位13150个,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269个。
一个个民生工程“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到2017年,全县6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帽子被摘掉。
产业先行,鼓起百姓“钱袋”
万亩夏橙清香四溢。江永在62个贫困村发展夏橙5万多亩,夏橙已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致富果”,种植户有2.8万户,年总产量在10万吨以上。
江永县紧紧围绕“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一人一目标”“三个一”产业扶贫思路,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在每个贫困村发展1至2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发展1个稳定脱贫致富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人均产业收入稳步增长。
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将特色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有机结合。通过扶持蔬益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县域重点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4387个,消化贫困劳动力5146名。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向光村等18个贫困村发展晚熟柑橘产业;在千家峒瑶族乡等7个乡镇发展香芋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入社合同、购销合同,帮助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有工资、土地有租金、年年有分红、产品有销路”的多重保障。
立足特色打造产业基地。突出地域优势,在桃川、千家峒等乡镇建设6.9万亩“香芋生产带”,在上江圩等乡镇建设1.6万亩“香姜生产带”,在松柏等乡镇建设5万亩“蜜本南瓜、芥菜生产带”。突出项目带动,打造蔬菜产业集聚区。目前,全县共建成1000亩以上供港澳“菜篮子”果蔬出口供应基地28个。建成16万亩特色水果和10万亩特色蔬菜生产集群,建成4个万亩香芋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发展电商,促农产品俏销
在潇浦镇古宅新村,30多名“新农人”一年四季销售本地农产品。过去这里的村民靠种植水稻养家糊口,如今全村把田地改种香型果蔬,通过互联网打破时空阻隔,实现供需对接,让远在深山的农产品走出乡村,让农民稳定增收。
近年来,江永抢抓国家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电商扶贫,探索出“一个规划引领、两只轮子驱动、做实三大基础、强化四位一体建设、多种平台共营”的江永电商发展模式,电商企业发展到223家,村级站点建成95个,直接、间接带动创业就业9960人。
县里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电商创业者。一大批农民工回乡开网店,全县贫困户开设网店达500余个,通过电商扶贫为贫困户网上销售农产品2.8亿元,带动贫困群众就业3000多人。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供不应求,卖出好价钱,从原来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突破到1万元。全县种植水果21.6万亩、优质蔬菜16.6万亩,约有四成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
县里还把消费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一大抓手。织好电商、爱心、品质、物流、人才“五张网”,有效解决“产销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产品“滞销”变“畅销”,成为消费热点和真金白银,走出了一条以消费扶贫巩固脱贫成果的新路子。
栽下扶贫果 致富瑶乡人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陈健林
3月8日,江永县松柏瑶族乡莲花岗村村部人头攒动,30多户脱贫户在这里领到了5000多株脱毒果苗。湖南季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玲利介绍,2013年公司进驻瑶乡开发水果产业以来,已免费为贫困群众免费提供12万株优质果苗,带动三脉下、莲花岗等村发展水果1.7万亩。
今年41岁的袁玲利系陕西西安人。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自主创业。2013年,他来到江永县这个省级贫困县,选择在偏远的松柏瑶族乡三脉下村建基地,创建湖南季丰农业有限公司,发展以沃柑、砂糖橘为主的特晚熟柑橘产业。同时以江永为中心,在周边县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特晚熟柑橘、江永香柚为主的柑橘产业基地3个,共17800亩。
袁玲利不忘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运用自有的无病毒育苗基地,向贫困户、五保户赠送价值170多万元的柑橘无病毒苗木。
袁玲利带领技术团队,走进边远瑶族村组,深入地处偏僻的果园,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农户提高生产管理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与贫困村签订产业发展协议,帮扶15个贫困村发展柑橘产业,开拓市场。先后帮扶和带动贫困户、贫困村种植柑橘5.62万亩,为产业扶贫奠定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湖南季丰农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湖南省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袁玲利被评为湖南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永州市劳动模范。“继续把企业的发展与服务大众、回报社会、承担扶贫济困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新的贡献。”袁玲利说。
小红薯变成“金疙瘩”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陈健林
3月8日,在江永县夏层铺镇水田村一块地头,脱贫村民欧阳跃明正在翻耕整地。“我种的红薯订单收购,全部卖给继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效益不错,今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欧阳跃明说。
村支书何仁民说,把普通红薯变成了助力脱贫的“金疙瘩”,欧阳继辉和他的继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
水田村下辖3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733户24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2户879人。2017年,整村脱贫出列。
今年36岁的欧阳继辉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短短几年时间,他摇身一变成为合作社理事长兼红薯加工厂厂长,2019年被永州市评为“脱贫致富能手”。
欧阳继辉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成为南下打工族一员,一家六口生计全靠他打工维持。婚后,小女自出生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水田村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但村民种的红薯一直没有好销路。2016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扶持下,在外打工多年、有了一定“资源”的欧阳继辉回村创办了继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当年建成年加工红薯5000吨的扶贫车间。
欧阳继辉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发展“订单式”农业,建立起集种植、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推动产业化发展。
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苗子、农药、化肥、技术和销售服务。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按保底价收购,每年为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注入产业帮扶资金2000元。90余名贫困户成为合作社正式员工,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每月务工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真正实行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目前,合作社拥有1000亩紫心红薯基地和装机容量500余吨的速冻冷库。兴建厂房2600平方米,安装了两个冷藏库、两条速冻生产线。购置了洗果机、切果机、犁田机、红薯收割机、交通运输车辆等现代农机生产设备。
头脑灵活的欧阳继辉还加工紫心薯干、薯片、红薯粉、红薯半成品,产品销往广东佛山、台湾及东盟等地,有稳定的订单,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销售合作伙伴。去年,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红薯3000多亩,产红薯7000多吨,带动本村和周边600余户村民发展红薯种植,每亩实现收入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