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百姓烦心事 解决家门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溆浦实践(上)

2021-04-18 07:25: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军 李夏涛 周晓鹏 魏鑫] [编辑:夏博]
字体:【

百姓烦心事 解决家门口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溆浦实践(上)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军 李夏涛

通讯员 周晓鹏 魏鑫

仲春时节,走进溆浦,一组数据引人关注。

2020年,全县信访总量由2012年的1280批次5118人次,下降至2020年的389批次1191人次。

一串耀眼的荣誉更让人惊叹:连续6年保持“湖南省平安县”称号,综治民调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信访工作“三无”县,并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

2021年1月25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推广‘溆浦经验’”,被写进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县,信访维稳以前一直是困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曾被列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挂牌整治县。

神奇巨变的背后,是该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源头治理,创新基层信访工作,成功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的基层信访工作新模式。

党建引领,“五级书记”抓信访机制促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镜头】

3月13日下午,溆浦县双井镇政府信访接待室门口,电子大屏上两行大字格外醒目——村(社区)支部书记坐班接访,今日接访:宝塔村党总支书记向斌。

该镇岩园村脱贫户刘松善夫妇走进了信访接待室。向斌满脸笑容迎上去,请坐、倒茶,拿出记录本,认真倾听他们的倾诉。

刘松善的孙女患有脑瘫,需要继续治疗,前来咨询孙女是否还能继续享受精准扶贫相关政策。

“中央提出了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帮扶。你孙女可以继续享受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向斌答复。

“这下我就放心了。”刘松善乐哈哈地在信访登记表办理结果一栏签下了“满意”二字。

【延伸】

双井镇是个合并镇,过去矛盾多,信访量大。

以信访治理创新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把老百姓的诉求解决在“家门口”。2017年初,双井镇以党建为引领,在全县率先推出“村(社区)支部书记坐班接访”制。在镇政府设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工作日安排一名村(社区)支部书记到接待室坐班接访。

畅通说事渠道是基础,解决矛盾问题是关键。该镇对坐班接访的信访案件实行台账管理,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登记在案。镇党政领导班子对所分管领域和联系村的信访案件,进行全程跟踪督办,限期办结。

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按照“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奖惩”,对当月零上访事件的村(社区)支部书记给予奖励。年底对各村(社区)信访维稳工作进行表彰奖励,有效地激发了村(社区)主动排查化解矛盾问题的工作积极性。党支部书记坐班出勤率100%,矛盾纠纷化解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不上交、人员不上行’。”溆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双井镇党委书记贺德海说,到镇正式上访量由2017年月均30.1件下降到2020年月均9.6件,去年,到县、上市、赴省、进京上访均为零。

“在推进基层信访源头治理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五级书记’抓信访责任落地落实落细,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信访问题。”溆浦县委书记谢商成说,溆浦探索建立了“县委领导、乡镇主导、以村为主”的信访工作新机制。

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事当家事。当地群众讲述了两任县委书记抓信访的故事。

2013年4月,溆浦县委原书记蒙汉上任不久,住在山顶上的沿溪乡朱家园村村民向他反映,希望能够修通下山的路,解决出行和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随后,蒙汉带着有关部门去沿溪乡调研。当晚,蒙汉打着手电上山,徒步走完了7.5公里的山路,各部门在现场立下“军令状”。当年国庆节前夕,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竣工。

通过这一信访案件,蒙汉举一反三,要求3年拉通全县的“断头路”。至2016年底,全县拉通“断头路”871公里,实现了“让乡亲们像城里人一样走上一脚好路”的愿望。

群众信访无小事,一任接着一任抓。

去年9月,溆浦县委、县政府领导通过接访、下访,梳理出辞海广场亮化、城北防洪堤路面平整提质、老旧浮桥改造翻新等10件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县委书记谢商成带头推动抓落实,短短一个月内全部解决到位。

“三治结合”,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自己的问题

【镜头】

行走在溆浦县北斗溪镇,飞檐翘角、青瓦白墙的花瑶民居在青山绿水间隐现,让人心旷神怡。

“经过风貌改造,民宿搞起来了,游客进村了。这一切都是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办的结果。”坪溪村村民贺达兰对记者说。

2016年,北斗溪镇政府计划对全镇范围内的房屋建筑按花瑶特色进行外貌装饰,对已建房屋实行风貌改造,新建房屋一律按照花瑶特色进行装饰。

困难和阻力接踵而来。该镇拿出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大家事情大家商量。

贺达兰是上门女婿,其岳父是泥瓦匠。2015年,经其岳父设计,家里建起一栋3层别墅式小洋楼。镇村干部就房屋风貌改造多次征求老人意见,老人认为才建的房子就要改造,死活不愿意。

“你们年轻人见过世面,风貌改造后,村子美了,致富的门路也更多。”原村支书梁奇华见老的说不通,便把贺达兰找到村部做工作。

“我们觉得梁支书说得有道理,回家后,做通了老人的工作。”贺达兰说,“房屋风貌改造,干部与咱们商量真是不怕麻烦。”

北斗溪镇镇长舒均军说,与群众多商量,看似多了点“麻烦”,实际少了许多障碍。全镇统一外观装饰牵涉1600多户,没有发生一起阻工、上访事件。

【延伸】

溆浦县委、县政府认为,人民群众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源头活水。为此,该县在创新基层信访治理的实践中,大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自己的问题。

自治预防矛盾。全县412个村(居),逐村修订了符合村情、群众认可、管用有效的村规民约,实现解决基层信访中由“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转变,“管理群众”向“服务群众”转变,“化解矛盾”向“提前预防”转变。

“村规民约‘约’出了好风气。”北斗溪镇华荣村村支书黄峰说,“我们的村规民约有一条,重视子女教育、自觉遵纪守法。今年春节,村民段泽本主动打电话给在外地包工程的儿子,督促提醒他不要拖欠农民工工资。”

建设法治乡村。该县在每个村配备了法律顾问,除普法宣讲推动全民守法外,还帮助村民用法解决了一件件矛盾纠纷,越来越多的村民相信“法”的力量,村民的法治意识大大加强。

法治定纷止争。在溆浦,“村民说事”成为乡村法治的实践平台。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信访转向信法”。

该县在各村推行信访说事制度,邀请代表委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乡贤、法律人士和村民代表等组成“和事顾问团”,依法评判上访人的诉求是否合理,共同解决问题。

双井镇宝塔村向姓兄弟因宅基地纠纷吵闹不休,双方家庭甚至剑拔弩张。村干部多次协调不成,最终通过“和事顾问团”摆事实、讲道理、查凭证,两家人终于签订和解书,终止了信访行为。

阳光信访评出是与非。通过信访说事会,溆浦一批初信初访得以有效办结,一些信访积案也得以顺利化解。

“张在良的确发得狠,评他当勤劳致富模范,要得。”“张社青、田彩莲屋里蛮干净,赞成他们当卫生清洁模范。”“村里公益事业都有罗崇武的身影,他当热心公益模范,我们服气。”……这是坪溪村评选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进模范的场景。

溆浦坚持将道德建设贯穿于构建良好信访秩序上,深入开展“勤劳致富光荣户”“孝德贤”“好家风、好家训”等道德模范评选,以德治春风化雨,化解矛盾纠纷。

相关专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