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淦璋 王亮
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为“北斗”卫星装配天线、在70多层楼高的超高压线缆上作业、在金属上进行0.004毫米精度的加工……他们是大国工匠,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4月13日,由湖南省总工会牵头,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长沙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大国工匠•湖湘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国工匠们,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带来“专业专注、追求卓越”的讲述。
技术大拿,上天入海
他们的手,有毫厘千钧之力;他们的眼,有秋毫不放之工。论坛上,大国工匠们或主旨发言、或对话交流,对工匠精神有不同维度的解读。
“我也曾经历了艰苦的锤炼,日积月累地苦练技能。工作以来,经我的手焊接了140多发火箭发动机,焊缝总长度达到12万多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高凤林说道。
中国科学研究院深海所钳工周皓,伴随我国深海科考进入万米时代,多次圆满完成随航保障任务。周皓打了个比喻:万米以下深海,国产设备要承受前所未有的水压,相当于“在小拇指指甲盖上放了一辆轿车”,对材料加工的精度要求极高。而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他始终保持着零件加工“零失误”的纪录。
他们兢兢业业,让平凡有了梦想的温度。此次论坛的现场对话环节,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试油工谭文波说,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边疆的大漠戈壁,自己不后悔。这次赶来长沙作了两天时间准备,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
他们追求极致,身体力行诠释工匠精神。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班副班长王进,成功完成世界首次±66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带电检修300余次实现“零失误”。他说,在相当于70多层楼的200米高空作业,每次上塔都会紧张,说不怕那是假的。
尊重技能,培育匠人
参加此次论坛,不少大国工匠们说得直白:自己学历不高,但并没有阻碍自己对职业技能的极致追求。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不少城市专门为技术工人降低落户门槛,还有的企业,在待遇上对技能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筹”。
“我们对首席技能专家实行年薪制,薪酬待遇是平均工资的5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李万君的话音刚落,论坛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始终坚守在轨道客车转向架焊接岗位,李万君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一名高铁焊接专家,推动中国高铁不断领跑,并带动更多的年轻徒弟“青出于蓝”。
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也如“雨后春笋”般举办起来,为年轻人“出圈”创造机会。
在论坛上,“95后”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代言人、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回顾了自己的成长之路:“2014年,我参加了中建五局技能比赛,拿下砌筑组第一名。随后,我又陆续参加了行业更高级别比赛,一路过关斩将,加入国家集训队,代表中国征战世界舞台。”
“邹彬这小伙子,不简单。”大汉集团董事长、大汉国际工匠院负责人、省劳动模范傅胜龙说,让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尽快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正是建筑领域当前的重点任务之一。
工匠精神,接续传承
38.44万公里,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0.004毫米,亚洲最大的全向转动射电望远镜“天马”驱动系统的装配精度。当嫦娥四号朝月球背面飞去,“天马”望远镜为这场落月之旅指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钳工夏立说,细节和精度决定了产品最终的成败,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伟大变迁中,工匠精神更是时代的需要。
论坛上,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清华表示,大国重器见证大国崛起,每一个大国工匠身后,都站着大量的产业工人群体。我们饱含家国情怀,更需要不断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让爱岗敬业、专注主业的时代主旋律奏得更加响亮。
“最好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控制、实施。人,才能实现最大的柔性制造,最好的智能制造。”高凤林在主旨演讲中谈到。
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高凤林面向广大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和职工宣读了首届“大国工匠•湖湘论坛”倡议书:“不忘初心,听党话、跟党走;爱岗敬业,勇创新、争一流;潜心钻研,学本领、强技能;立足本职,担使命、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