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土新生代⑨】余小龙:百合开花卖大钱

2021-03-26 22:41:2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勇] [编辑:伍镆]
字体:【

(3月21日,余小龙请人在龙山县洗洛镇欧溪村的百合基地松土、施肥。 刘勇 摄)

(3月20日,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小龙在洗洛镇欧溪村介绍花用百合的生长情况。 刘勇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首席记者 刘勇

药食同源的百合是龙山县的农业名片。在这个县种百合的人群中,余小龙是最靓的仔。

出生于1989年的他,头顶上扎着小辫子、圆脸上蓄着长胡子——这是当地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农民形象。

在龙山县三四百年的百合种植史上,余小龙是第一个既卖地下百合种球又卖地上百合花的人,并且挣到了大钱。

春分时节,记者来到龙山县洗洛镇、农车镇等地,实地探访这位“湘”土新生代农民的成长轨迹。

主动返乡发展百合种植

龙山百合始种于清朝,当时种植的主要为野生百合,产量不高。1958年,该县洗洛乡(今洗洛镇)供销社职工从省外带回几十公斤卷丹百合,试种成功后在县内快速普及起来。洗洛镇由此发展成为全国百合交易中心。进入新世纪,龙山百合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但是,居住在交通要道旁的余家,并没有随大流种植百合,而是靠开餐馆和小商店谋生。余小龙出生后不久,被发现患有血管瘤。父母不惜代价治好了他的病,家庭由此陷入贫困,他也落下了右手不能干重体力活、不能晒太阳的残疾。

初中毕业后不久,余小龙即南下云南昆明,到一家花卉公司打工。他说:“当年之所以那样选择,一是因为我对花草虫鱼有天然的浓厚兴趣;二是因为身体残疾,只适宜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干轻体力活。”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往往会悄悄地给你打开一扇窗。余小龙虽然身体残疾,但他凡事都喜欢钻研学习,而且记忆力超群。打工期间,他留意到,一位来自欧洲荷兰的老板,每年都从他所在的公司进口龙山百合种球,用于百合花卉育种。

“我就是龙山人,我的家乡到处都种有龙山百合,可以大量供应新鲜种球。”看到外国客商年年高价求购龙山百合,余小龙于2009年辞职回到家乡龙山县农车镇,从零起步发展百合种植。

被逼开发百合花生意

与老一辈种百合不同的是,余小龙特别注重通过互联网学习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收集各地的百合品种,也率先通过互联网销售百合种球和烘干后的干片。

在兄弟姐妹的资助下,他流转土地,雇人干活,精耕细作,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到上百亩。加之那几年百合市场行情连连走高,至2012年,余小龙手头已累计获纯利100多万元。

“我是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山里孩子,20岁出头就成了百万富翁,可是我并不满足,我想挣得更多。”2013年,雄心勃勃的余小龙把手头的钱全部投到百合种植上,期待更大的收成。

谁知道,百合市场行情就在那年急转直下,价格断崖式下跌,成片的百合种球在地里没人挖,已经挖出来的也没人愿意去烘成干片。“卖一公斤种球的收入,甚至抵不上挖一公斤种球的工钱。”余小龙投进去的钱全部打了水漂,一夜之间从百万富翁变成有外债的“负翁”。

这时,他又想起了在昆明花卉公司打工的经历。“百合花的市场需求很大,仅次于玫瑰。那位荷兰客商买我们龙山百合并不是用来吃,而是用作百合花育种。我何不也顺便弄点龙山百合花来卖?现在老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有着美好寓意的百合花销量肯定会越来越大。”

2014年,又一次从零起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余小龙决意让龙山百合首次成片开花。

找到祖辈们从未涉足的挣钱路子

论技术,让龙山百合开花其实根本不是难事——在它将要开花的季节,别把它的茎尖打掉,它就能自然开花。

如果不打掉茎尖任其开花,地里的百合种球产量就会降低。余小龙当然也知道这个“命门”,但他想知道,百合种球减少带来的损失与百合开花卖花带来的收益分别是多少。

他选了3块地做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让龙山百合开花之后,每亩地的百合种球减产约15%,但每亩地可采摘9000多枝百合花。每支花按批发价1元计算,每亩地几乎“凭空”增加近万元的产值,扣除百合种球因此减产的损失,以及摘花的人工费,每亩地增加纯收益3000元以上。

借助龙山县的高速公路交通和周边的张家界机场、恩施机场等便利条件,余小龙的首批百合花销售一空。“我真是高兴极了。这个‘有心栽花’的试验,让我找到了祖辈们从未涉足的挣钱路子。”

接下来几年,余小龙种的所有龙山百合都“开花了”。为了确保百合花品质,他在公路旁建起大型冷库。卖百合种球(或干片)、种植场赏花、批发百合花,这三项收益几乎各占他总收益的三分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余小龙还发现,不再打掉茎尖的百合,植株上没有伤口,不容易感染病虫害,所需农药大量减少。“龙山百合的另一个优势是,它的花期正好是我国的‘七夕’节之前,而那个时候市场上其他品种的百合花处于‘空窗期’。”

目前,余小龙的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公司百合基地已发展到800多亩,安排就业400多人,2020年实现收益1600多万元。谈及未来,余小龙说,希望有更多同行走上“既卖百合种球也卖百合花”之路,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参与采写:吴雨旸 王子仪)

手记

奔着市场去融合

刘勇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余小龙种龙山百合,既卖果实,又卖鲜花,还有赏花收入,堪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他融合成功的关键,是瞄准市场需求,主动从供给侧作出改变,是“顺便”而不是“刻意”,最终找到一片广阔的“蓝海”。

农业产业效益一般不高,融合发展才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但值得注意的是,融合发展不能丢掉主业,舍本逐末的经营一般难以长久;融合发展也不能不看市场,盲目上马可能只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并不一定能带来效益。

相关专题:“湘”土新生代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