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又见红军渡

2021-03-24 09:54:57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刘畅畅]字体:【  
一年清明今又近。细雨如丝,在烈士公园东北角的跃进湖畔,银杏树吐着新绿,红色柱廊的红雨亭在山水之间,显得格外安然宁静。

烈士公园红军渡有怎样的前世今生? 红军为什么要渡过这里?彭德怀与红军渡是什么关系?红三军团凭什么以少胜多?还有哪些关于红军渡的不同考证?

又见红军渡

周蓉 供图

一年清明今又近。

细雨如丝,在烈士公园东北角的跃进湖畔,银杏树吐着新绿,红色柱廊的红雨亭在山水之间,显得格外安然宁静。这个地方,有一个现在的人们已经遗忘的名字——湖蹟渡。如今,对于过往游走的大多数行人来说,这是一个叫“红军渡”的景点;对于经常在此跳舞打球的人来说,这是一处相对人少的休闲地;而真正引发兴趣者,会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这里,阅读碑文,然后怀想90年前,这个地方发生过怎样血泪交织的鏖战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有怎样一群出生入死的先辈。

一场与红军渡有关的战斗

念 琴

说起红军渡,就得说起一个人、一场战斗。人,就是彭德怀;战斗就是红军的长沙之战。

1930年,32岁的彭德怀,潇洒英俊,意气风发。5月6日,彭德怀指挥红五军第二次攻占平江县城,全歼守敌,缴枪千余支。6月中旬在湖北大冶刘仁八镇举行的红五军扩大会议后,遵照中央精神,成立了后来威震四方的红三军团,下辖红五军、红八军和红十六军,彭德怀任军团长(总指挥)和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政委,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

红军为何要打长沙

此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下,通过了他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严令,目标是:以武汉为中心,举行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要求红三军团配合红一、二军团进攻武昌。

当时,武昌有敌军重兵把守,要攻打武昌谈何容易。28岁的湖南郴州永兴人黄克诚在会上坚决反对打武昌,被戴上“思想上有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倾向”的帽子,本来要被提拔为纵队政委的任命被取消。

精通军事的彭德怀内心支持黄克诚的观点,面对上级命令和会上的众口一词,彭德怀开始拒不执行,左右权衡之后,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先打长沙。湖南军阀何键正带着主力军,与桂军张发奎在湘桂边界混战,长沙守军目前只有一个旅,守备相对空虚。

既然决定了打长沙,怎么打?派谁打?足智多谋的彭德怀想到了一名骁将——黄埔军校四期高材生、红五军参谋长陈毅安。

之所以用陈毅安,一方面因为他的学生时代一半是在长沙度过,对长沙的情况十分熟悉;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曾在井冈山黄洋界率领红4军第31团第1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10倍以上的敌人进攻,保卫了井冈山大本营。而此时的陈毅安,因在永新烟江作战时,小腿中弹负伤,正在湘阴家中养伤。

彭德怀派参谋长邓萍悄悄找到在家疗伤的陈毅安,向他传达组织命令,令他率兵攻打长沙。伤未痊愈的陈毅安二话没说,告别新婚9个月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急速赶回部队。

7月4日,挥师西进的红三军团一举攻占岳州。7月15日,红三军团回到平江进行短期休整,并进行了改编和补充。随后,各县的农民武装力量也迅速向平江集结。

红三军团的迅速崛起,震惊了国民党湖南省主席、国民党军队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他派出两个旅分两路直扑平江,却在平江城南的晋坑,被黄克诚带领的红五军消灭了一个整团,彭德怀率军乘胜追击,攻占了长沙的门户——金井。

何键闻讯后十分震惊,立马组织兵力沿浏阳河构筑工事,分段组织,并从湘桂边境前线撤兵,以支援长沙。

红军如何攻打长沙

7月22日,红三军团之红五军和平江赤卫队在平江东门外的天岳书院草坪召开誓师大会,纪念平江起义两周年,誓师攻打长沙。

彭德怀分析局势之后决定,任命陈毅安为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于27日向长沙发起总攻。

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亲率红三军团及平、浏赤卫队八千名官兵进攻长沙。他指挥部队架设浮桥,从长沙东郊的浏阳河由东往西渡河杀入,直扑长沙城。长沙守敌见红军如潮水般扑向城墙,凭借着坚固的城防工事,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向红军进行疯狂扫射。敌强我弱,红军伤亡很大,渐渐出现火力不支和往后撤退的阵势。彭德怀见状,毅然决定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下令拆掉浮桥,传令各部队官兵:“有后退者,军法从事,格杀勿论!”士兵们见状,又重新振奋起来组织进攻,从侧翼包抄出城追击的守军,并乘胜追击,如潮水般杀入城内,攻占了长沙。

何键仓惶渡江,逃到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之后匆匆逃到了益阳。

7月27日傍晚,陈毅安率领的第一纵队先头部队的两个团首先由长沙城东门小吴门入城。接着,秩序井然的各路大军,在雄壮的军号声鼓舞下,直捣何键所在的国民党省政府和第四路军总指挥部,将驻守的2000名敌军团团包围,缴了他们的械。随后,红三军团将前线总指挥部,设在经武门外的协操坪(今湖南省体育场)。

占领长沙后,红八军军长何长工、政委邓乾元、总政委滕代远、总政主任袁国平率部留在长沙,彭德怀则在第二天清晨率红五军两个师向易家湾方向追打国民党湘军,将其逼退到湘江西岸,随后在第三天折返长沙,清剿肆意破坏的反革命分子和国民党军官、特务。

红军进入长沙后做了何事

渡过浏阳河,打进长沙城,革命的红旗在长沙上空高高飘扬了11天。

从7月29日起,红三军团政治部在长沙每日发行《红军日报》,广泛宣传六大的十大纲领,动员城市贫民、郊区农民和俘虏参加红军;7月31日,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沙成立,李立三(王首道代理)任主席,彭德怀、李宗白、杨幼麟等13人任委员。

省苏维埃政府颁布了《暂时劳动法》《暂行土地法》和苏维埃政纲等文件。

新政府没收军阀及外国公司财产,没收了地方豪绅、富户的粮食,分给贫民,并释放了大批政治犯。

同日,国民党当局从湘桂边界调集15个团的兵力疯狂反扑,对长沙的红军南北夹击。国民党海军司令曾以鼎受何应钦之命,在停泊在湘江水面上的10余艘英、日军舰炮轰掩护之下,开始轰炸长沙城。

8月2日,红三军团与省苏维埃政府在教育坪举行了“八一”南昌起义三周年和庆祝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省总工会、粤汉铁路总工会及长沙泥木、印刷、缝纫等工会和社会团体十万余人参加了大会,会上,处决了出卖共产党人郭亮的叛徒苏先骏,并在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当地群众纷纷报名入伍,红军扩大了七八千人。

8月3日,何键如疯狗般开始反攻。8月4日4时,敌军开始攻击,在拂晓逼近了浏阳门。

8月5日,何键的湘军分三路渡江,湘江两岸,枪炮声震耳欲聋,战斗异常激烈。彭德怀审时度势,决定连夜将部队撤出长沙。陈毅安指挥第一纵队在新河、经武门、浏阳门一线阻击敌军一昼夜,使大部分红军得以安全撤离。

因军团政治部未能及时撤离,陈毅安又奉命率纵队向城里再次发动攻击,以接应军团政治部外撤。新河是红三军团全线撤出长沙的通道。陈毅安带着二团赶到时,敌人已冲破了红三纵队的头道防线,正向第二道防线猛攻,阵地岌岌可危。投入反击的二团首次行动未果,第二次才获成功。

8月7日凌晨,坚守到天亮的二团也准备撤退。陈毅安布置两挺重机枪架设在堤岸上。他站在离重机枪不远的地方,正用望远镜向江边观察,突然腰部连中4弹,跌倒在血泊中,英勇牺牲,鲜血浸透了紧贴在胸前的结婚照,当时年仅25岁。与陈毅安一样在攻打长沙战斗中牺牲的支队以上指挥员还有何时达、于兆龙、李锷、郭一清等烈士。

红军全军安全向浏阳撤退,并掩护边区十余万群众安全撤退。

直到1937年9月,陈毅安的妻子李志强给延安八路军总部写信,询问长沙一别后杳无音信的丈夫的下落,20天后,她收到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亲笔回信,才获悉心爱的丈夫早已战死沙场的噩耗。

红军攻打长沙有何意义

红军首战长沙,3天打了4仗,占驻长沙11天。虽然最终以退出长沙而告终,但是正如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斯诺谈到红军首战长沙:“第一次打长沙,效果也是可以认为是有益处的,因为这对全国革命运动所产生的反响是非常大的。”

这非常大的反响,一是信心。“行程一百四五十里,经过待伏战、进攻战、阵地攻坚战,我8千人打败3万有余之优势敌军,这在军事史上是不多见的,英勇顽强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以后人民解放军的共同特点”彭德怀在回忆录中评价。长沙首战,不仅是我军初创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下的唯一省城。

二是经验,通过长沙之战,磨练了一支铁军。 红三军团在撤离长沙之后,于8月23日在浏阳永和市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兼三军团军团长。

三是充实了装备。打下长沙后第一纵队在陈毅安率领下在荷花池等处收缴了大批崭新的机枪、子弹、火炮和9部无线电台等军备,并在缴获的敌军被服厂赶制了大批红军军服。

充实主力装备之后,彭德怀安排手下将缴获的军火共装了整整16船,运往湘西和湖北,支援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同时运往的还有7船食盐。这些物资为红军后来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站在90年后,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会猛然发现,1930年7月27日,浏阳河畔的这个渡口,渡过的不仅是一支军队,渡过的更是他们对于伟大革命的热爱与实践,是他们的青春与梦想;而对于陈毅安和他那些将热血洒尽在长沙的战友们来说,渡过的,是他们整个的生命和坚定的信仰。

东屯渡才是真正的红军渡?

任大猛

1930年红军曾两次攻打长沙。第一次为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于7月27日从长沙东屯渡攻进长沙,于8月5日退出长沙。

第一次攻打长沙,一般认为红军占据长沙十日,但彭德怀认为红军是在8月6日凌晨退出浏阳门的,故在亲历者彭德怀撰写的《彭德怀自述》中称红军在长沙11天。

第二次红军攻打长沙。是从1930年9月1日起,遵照红一方面军向长沙总攻的命令,红一、红三军团向杨家山、五里牌、湖蹟渡一带猛烈进攻,并组织持大刀、长矛的敢死队乘夜连续冲锋,甚至组织火牛阵冲击阿弥岭,经过三四夜激烈战斗,红军虽然突破敌人第一和第二道工事,但终究未能完全突破敌人阵地,战斗陷入胶着状态。坚持十余日,直到9月12日,毛泽东同朱德签发撤围长沙,进占萍乡、株洲等处待机的命令,红军从长沙撤围。红军撤出长沙后,反动军阀何键对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的镇压以作报复,在1930年11月14日把杨开慧杀害在识字岭。毛泽东同志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红军攻打长沙,毛泽东、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李聚奎、彭绍辉、郭化若等均有记述,其中第一次攻打长沙,以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吴自立在记述最为生动详细。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峥嵘岁月》第5集中吴自立的《红三军团打长沙》,对于红军渡过浏阳河是这样描述的:

七里巷的敌人逃跑了,我们回头就往东屯渡追击。东屯渡的敌人也逃跑了。看到东屯渡的河水很深,我立刻就想起

梨市的两个浮桥来,我也想架一座浮桥。但是这时一个人也找不到,最后才找到划子工会,找到了一个划子班的负责人,我对他说:“老乡,我们是为劳苦人民谋利益的红军,你晓得不晓得?”他连连点头,说:“晓得!晓得!”

我说:“你们今天盼解放,明天盼解放,今天盼红军,明天盼红军,现在红军来了,你们还不赶快出来帮忙,还等什么?”

“我们一定帮忙!”

“那好,请你们赶快召集人架浮桥,在三十分钟内架起一座能过四路纵队的桥来,好让后面的红军过河打长沙。”说着我便从身上摘下一袋子白洋,“咔喳”一声丢在桌上说:“这一百块白洋作为架桥的报酬。”划子班负责人把白洋背到背上,便从桌子后面提起一面铜锣来,“堂堂堂堂”的边敲边喊:“大家快来呀!红军来啦!大家来架桥啦哇!架起桥打长沙!”敲着喊着,在街上转了一个圈,人们都跑出来了。其中男女老少都有,他们架船的架船,扛门板的扛门板,拆铺板的拆铺板,不到二十分钟,一个能过四路纵队的浮桥便架起来了。

架起桥后,我就派了一个班在桥边看守,其余的人就进至五里牌,占领了五里牌至马王堆一带的小山包。这时,敌人那边来了两架飞机,向我们投弹扫射。飞机投弹一点也不准确,有的投到地下也不响,于是谁也不害怕,大家还望着飞机指手画脚地说:“看,飞机屙尿了!”“还会屙粑粑呢!”战士们嘲笑敌人的飞机扫射是“屙尿”,投炸弹是“屙粑粑”。也有的战士对着飞机说:“你别在这里游魂啦,长沙是我们的啦!”

下午四点钟,我在五里牌碰到了何长工军长,我把这一天的战斗情况向他报告了。他问:“东屯渡桥架好了没有?”我说:“架好了。”“能过几路?”“能过四路。”“有没有人看守?”“有一个班。军长,现在我们应该马上向长沙进攻。”我向他建议说,“现在三面都是开阔地,后面是水,敌人要是反攻,对我们很不利。”

“说得很对。”军长说,“把八军后面的部队都集中起来,统统由你指挥,立即向小吴门、韭菜园进兵,攻进长沙。”

由此也可见东屯渡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红军攻打长沙时渡过红军大部队的渡口。

烈士公园红军渡“实至名归”

申芙蓉 刘练 向艳红

烈士公园的红军渡,曾属于浏阳河的一段,是浏阳河九大湾中的第八湾,原名为湖蹟(同记音)渡,在不同的史料中又有写成湖迹渡、湖渍渡的。而在湖南烈士公园园志中,用的是“湖蹟渡”。

1951年,烈士公园建园之初,就将“湖蹟渡”这一片的河湾划为了公园属地,纳入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但是当时,并没有做太多的建设,只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保留了河湾边上的那几株古树。1987年,公园对景点进行整理修缮,在湖蹟渡建杉亭一个、石碑一座,石碑正面为“红军渡”三个大字,算是正式将“红军渡”昭告于世。石碑后面为碑文,记录着红军渡的由来,文字如下:“一九三零年七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三军团乘蒋冯阎军阀大战和湘桂军阀混战守敌力量削弱之机,追攻长沙,以八千人打败三万有余之优势敌军,湖南军阀何键狼狈败逃,于七月二十七日攻占长沙。红三军团部分战士系由湖渍(蹟)渡渡浏阳河,进入长沙。烈士公园建园后,湖渍(蹟)渡划入公园范围,改名为红军渡,以志纪念。”

近年来,有部分专家学者质疑“红军渡”不是红军第一次攻打长沙时架设浮桥渡过浏阳河的渡口,因此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红军渡。但是,这个渡口确与红军攻打长沙有着关联。无论红军第一次攻打长沙时,红三军团部分战士是不是由此进入长沙,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在五里牌湖蹟渡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夜的激烈战斗。却是可查的。因此,湖蹟渡经历着红军攻战长沙的酷烈,见证着红军官兵的赤诚,渗透着红军将士的热血,这是一处真正浸润着红军大无畏精神与气概的渡口,称其为“红军渡”也是实至名归。再加上这里位于城市中心公园,更便于人们对英烈进行追思与怀想,因此政府将其命名为“红军渡”,也是用心良苦。

1992年,烈士公园在修建民俗村时,进一步改造了红军渡的相关景观,将其原有的亭子改建成具有湘南风雨亭风格的木制长方形亭子,并取了一个既贴切又有着诗意的名字“红雨亭”。2004年,烈士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提质改造,红军渡附近的堤岸进行了修缮,跃进湖进行了清淤,湖岸花草植被进行了大规模改良,红军渡作为一处红色景点,更加安宁、朴实而美好。

每到清明之际,雨水骤至,滴落在渡口的古银杏树上,像怀思的眼泪。置身渡口,时空交错,触景生情,让人产生一种奋力前行、不负英烈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