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寨不矮 时代标高④】绿色矮寨:生态崛起 优雅前行

2021-03-21 07:09:1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铭俊] [编辑:欧小雷]
字体:【

矮寨峡谷的悬崖峭壁上苗木繁盛,春花烂漫,夏叶成荫,秋果飘香,四季常绿,美如画卷。 刘振军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王铭俊

德夯峡谷之巅,矮寨大桥连通湘渝、拥抱世界。

大山深处悠然生长的农产品,快步走向了山外。

2013年,大桥通车一年有余。离大桥65公里的凤凰县菖蒲塘村,红心猕猴桃吸引了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味道很好,口感很好。”听说这种猕猴桃一斤可卖12到15元,一亩收入两万四,总书记说:“那可是高附加值啊。”

如今,大桥通车已近10个年头。每天穿梭不息的车流,增长、再增长!旅游车辆和物流车辆,占据了4成车流,载着欢笑的旅客和飘香的瓜果等来来往往。

站在矮寨大桥举目四望,时间在流转,空间在移挪。不变的,是那一方山水,那一片常绿。

珍爱自然,亲近自然,脚下的绿水青山便能涵养人类最渴盼的馈赠。山水是湘西最靓的名片,生态是湘西最大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湘西的金山银山。

如今的湘西人,重新审视脚下这片土地和身旁的座座大山,将“绿色湘西”置于“五个湘西”首位,把“生态文明”纳入“六大建设”之中,生态崛起,优雅前行。

与自然共生的哲学,铺就矮寨大桥全季生态景观

3月18日,网红打卡地——矮寨悬崖栈道细雨霏霏,导游田周不时提醒游客路面湿滑,注意脚下安全。她特别叮咛,也要注意头部上方的树枝。

这是一条垂直落差300-400米的栈道,建在峭壁之上,成为连接矮寨大桥茶峒岸和游客服务中心的空中通道。栈道上方的古树等植被,大摇大摆占据着当年修建前的地盘。栈道的左侧,玻璃护栏上也特意开了些小孔,方便那些下方冒出的古树向上生长。

险要的地势,耸立的峰林,贫瘠的土地。矮寨人懂得敬畏自然,融入自然,反哺自然。

竹墙青瓦,桃红李艳,矮寨大桥下的吉斗苗寨,像从古画里跳脱而出的村落。村民将平缓的坡地改为阶梯状稻田,插秧时又将鲫鱼、草鱼放入水田,任它们排泄粪肥,吃掉田里的害虫与杂草。收割前一月,将田里的水放干,水稻金黄一片,水田里的“稻花鱼”摇身一变成为舌尖美味。

与自然共生的哲学,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2004年,矮寨大桥踏勘、设计工作启动。此前,中国交通建设已走过一段高切深填、大开大建的粗放型建设之路,给生态造成了一些难以挽回的遗憾。

矮寨这份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如何不被打扰?成为湖南路桥人慎之又慎的首要考虑因素。

要最小程度的破坏。“我们当时就选择了塔梁分离的结构,塔的距离1176米,梁却只有1000.5米。”湖南高速集团副总工程师陈国平介绍,一般悬索桥,两塔间距与梁长是相同的。而矮寨大桥创造性地将桥塔置于两岸山顶,桥面则在半山腰直接与隧道相连,首创了塔与梁分离的新结构体系,避免了上百万方的山体开挖。

要最大限度的保护。两岸山势陡峭,如何不让破碎的岩体大面积垮塌?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运用岩锚挂网技术,将锚固于岩石上,把石头串起来。

要最强力度的恢复。桥梁两端,如何不让石漠化的边坡掉落?技术人员采用生物团粒、植生袋、立体生态防护等技术治理,使植被覆盖率达到85%。碎渣跌落至桥下难以避免,他们便对岩石进行清除,种上苗木。

春花烂漫,夏叶成荫,秋果飘香,四季常绿。一幅全季生态景观在矮寨大桥下徐徐铺展,山区桥梁建设可以复制的解决方案从矮寨走向世界。

一场保卫战,大地重现葱茏

酷似一道彩虹的矮寨大桥,和自然共生,美不胜收。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峡谷恢弘,被NBC推荐为“十个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

广袤的湘西州,更被国家林草局誉为“南湘西、北延安”的绿色发展典范城市。

然而,一段时期,这块美丽的土地,却因人们沉迷于短期经济利益,全然不顾生态环境被破坏,毁林开荒,盗采盗伐。莽莽群山,一度葱茏不见。

殊不知,拥有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对湘西州的馈赠:

湘西州地处国家划定的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这样的区域全国只有35个;拥有236个国字号生态文化品牌,古丈毛尖茶、保靖黄金茶、湘西浦市铁骨猪和芙蓉资源黑猪四个项目,更是代表湖南入选全球环境基金ABS项目;素有“华中生物基因库”“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生物科研基因库”之美誉,是我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美丽家园是湘西人的责任和义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保卫战在湘西州打响——

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狠抓中央、省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强化环境风险管控,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湘西州生态文明建设迎来历史性、转折性变化——

湘西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毛家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成绩单:全州矿业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湘西建设提质升级,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控断面水质排名全省前列,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0.24%,成功创建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底色。”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湘西州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的发展之源。

因势利导,发展生态旅游、循环农业、绿色工业、清洁能源、中医中药、林业经济、健康养生等绿色生态产业。湘西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矮寨大桥通车后,曾经沉寂的德夯大峡谷不断吸引世人目光,张家界、吉首、凤凰串成了一条新的黄金旅游线。

桃花盛开时,矮寨村民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嘉宾。歌舞里有原住民对山川、河流的赞美,他们把对大自然的敬畏融入祭祀、傩戏里。来到苗乡人的餐桌,一道香脆可口的桃花虫将俘虏游客的胃。长在峒河上游的桃花虫,对水质要求极高,每斤售价超过100元。

另一处网红打卡地——凤凰,更是成功创建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走进古城西北角,建寨已有800多年的竹山村三面环水,民宿错落在山水之间,三五游客在临崖的泳池里玩水嬉戏。“以前,这里牛栏猪舍乱搭乱建,蚊蝇滋生。是农村环境整治、生态创建、发展乡村旅游,让古老的苗寨焕然一新。”湘西州生态环境局凤凰分局局长左催福告诉记者。

全球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中国最大椪柑和百合基地、全省最大茶叶基地等农业特色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走进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只见层层翠色,如绿毯,像锦缎,似画廊,好一幅江南茶乡美景。

“我们坚决不搞毁林造茶!”隘口村党支部书记向天顺泡上一壶黄金茶,娓娓道来。

村里请来了中科院陈宗懋院士团队,合作建设“隘口万亩茶园绿色防控基地”,在提升原料品质上下功夫。如今,尽管村里茶园已占土地总面积41%,但茶叶依然供不应求。村里更结合传统农耕文化和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搞起了乡村旅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休闲、赏玩……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湘西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民更富。

相关专题:矮寨不矮 时代标高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