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制造强市 今年这么干

2021-03-10 09:41:34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高晓燕] [编辑:金灵]
字体:【

加快链群建设、创新驱动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

制造强市 今年这么干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高晓燕) 新岁已启,宏图再展。“十四五”开局,市委、市政府已擎画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日前,全市制造强市工作会议发布,“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力争到2025年,全市“3+5+2”产业规模跨过万亿门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轨道交通世界级产业集群,新培育3个以上千亿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82%以上。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今年制造强市怎么干?关键词指引新发展。

从产业链到产业链集群

从企业到产业,从产业链到产业链集群,近几年间,株洲产业正快速走向集群式发展。尤其是去年,在产业链链长制、产业协会、产业链企业联合党委“三方联动、同频共振”的创新工作机制下,株洲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巨大合力,轨道交通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服饰产业规模达到1013亿元,成为我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增长6.2倍,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17%、26.3%、22%……

今年,发展之势更足。

规划先行。在前期中国动力谷及各项产业链规划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编制“十四五”规划,同时出台制造强市“七大工程”、科技创新“七大计划”、改革开放“七大行动”方案,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路径指引。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我市还将完善新型功能玻璃、高分子新材料产业规划,制订磁动力、功率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布局规划,编制新经济培育规划。

链群建设再度升级。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我市将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内循环、区域间协同,引进配套企业150家、推进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工程,加快建成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推动中小航空发动机、先进硬质材料申报国家级产业集群,创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高分子新材料等省级产业集群试点,形成区域级、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格局。

“揭榜挂帅”打造独门绝技

快速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逐步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握指成拳”的力量。株洲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向来是行业技术风向标。

去年,株洲企业为协同创新写下新注脚。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突破多项轨道交通领域核心技术;成功突破高铝超薄玻璃、高性能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特种高纯功能靶材、BVV车轴等一批核心部件;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神24”、全球首列应储能式有轨电车等一大批高端装备相继诞生……

自主创新联合体,能够形成强大的协同创新势能,从而实现多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株洲,不仅有着协同创新的基础和实践,更有着科技创新应用的丰富产业生态。

今年,株洲技术创新瞄准产业基础再造,将按照“揭榜挂帅”模式,从不可替代、可替代两个维度梳理“3+5+2”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核心零部件等短板清单,从单一供应、多元供应两个层面建立备份机制,从产品、技术、标准三个重点进行攻关,加快实现进口替代,打造更多独门绝技。

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行动,实现20家以上企业发明专利零的突破,培育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和中小企业创新工程师。

产品创新,100个强基项目攻坚,将不断提升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的高端产品。比如,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领衔开展“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关键零部件和激光先进制造工艺研发及产业化”,将建设智能传感器封装测试线,以及实现大功率自动激光清洗装备集成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等等。

“我们将全面梳理近年来重大产品的创新成果,列出示范应用清单,加大推广和采购力度,推动技术变产品、产品变商品,构建产品创新的应用生态。”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

深度融合,追逐数字浪潮

数字浪潮培育新兴动能。

去年,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机遇,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我市建成5G基站2010个,推动企业上云8081家,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13个,培育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53家,全市1700多家工业企业的2.4万台套设备实现工控互联,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贡献率达到35%。

融合发展,正在迈向更深层次。

今年,围绕“两化”融合,我市将聚焦新基建、培育新消费、深耕新制造、做强新电商、发展新健康等目标,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工程,推动深度用云和设备工控互联,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成5G基站1500个以上,推动企业深度用云750家、上平台400家以上。

推动智能制造,我市还将重点打造应用场景,以产线改造为突破口,助力生产智能化转型、产品智能化升级、管理智能化集成,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产业生态。

推进“两业”融合,我市将强化设计研发等制造前端环节的支撑,推动先进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延伸,提供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维保等一体的全周期服务。力争全年创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以上,国家工业设计院1家以上,推动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高端化升级,筹建一批基础检测、计量认证、创业孵化、对接展示等平台,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相关专题:湘里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