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十年坚守终圆梦——记隆回县山界回族乡党委书记胡拥军

2021-02-28 08:08:2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霄] [编辑:刘茜]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霄

“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2月27日,距离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结束已过去两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隆回县山界回族乡党委书记胡拥军依旧十分激动。

2011年3月,胡拥军赴任山界回族乡党委书记。10年来,他扎根山界,把回乡当家园,把群众当家人,把脱贫当家事。截至2019年底,山界建档立卡贫困户1262户4787人全部脱贫,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邵阳市唯一的回族乡成为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样板。

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手帮扶

“我来当书记,就是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你们没全部脱贫我决不离开!”上任第一天,胡拥军向山界人民郑重承诺。

“扶贫,要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手。”胡拥军深入村组,走家串户找穷根、定对策。

山界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又因喀斯特地貌普遍,地表蓄水难,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稀缺。经过多方调研,胡拥军向隆回县委、县政府争取1100万元专项资金,从县城引水南下,实施“桃山供水”工程,辐射全乡16个村。

金龙村是山界地势最高的村,水源缺少,扁担挑水是生活日常,每年还需要消防车送水。“由于是合并村,地广人稀散,供水难度很大。”村支部副书记丁仁乙说。

2018年6月,胡拥军常驻金龙村,带领干部研究供水方案。征地工作遇到阻碍,他亲自上门劝说;管道铺设方案难定,他走遍全村只为找出最合适的线路;金龙村地势高,水压小,他安排专项资金新建加压站……

2020年9月,金龙村沸腾了,全村600多户全部通上自来水。66岁的丁小明老人眼眶红了,“60年的挑水日子结束了,终于可以大方用水了。”

山界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低。胡拥军认真钻研精准扶贫政策,先后组织道路通畅、电网改造、危房改造、人居环境等多场攻坚大会战。近年来,全乡新修通组通达公路62公里,硬化通村公路35.7公里,完成对16个村的电网改造,改造基本农田8600亩,新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14座……

让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迸发新活力

山界回族村民占三分之一,家家户户都种甘蔗、熬红糖,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但产品意识不强,原生态手工制作的古法红糖,大多作为新年礼物送亲友。

为了让古法红糖成为山界的脱贫产业,胡拥军从县里争取300万元项目资金,先后组织各村召开座谈会,整合全乡红糖加工作坊,按区域划分3个规模加工企业,由当地致富带头人担任法人代表,保底收购区域内的甘蔗,统一标准化加工生产,注册“农回顺”“山界人”等商标。

一时间,村民种植甘蔗热情高涨,每年霜降过后,山界处处飘香。

2017年,山界甘蔗丰产,红糖产量达到50万公斤。但是销路不畅,五分之一的红糖积压仓库。

丰产却不丰收,这给胡拥军敲响了一记警钟。

如何让山界古法红糖走出去?胡拥军琢磨了很久,认为产品还得“联网”,才能打响知名度。2018年,他先后两上北京联系中央电视台进行专题推介。他还多方联系电商平台,使红糖产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山界甘蔗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红糖105万公斤,产值达3000万元,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甜蜜产业。

除了古法红糖,胡拥军还筛选出龙牙百合、清真牛羊肉两个传统优势产业,按照种植、加工、销售标准化和市场化的要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组建扶贫合作社16个,支持建设标准化加工11家,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

经过10年耕耘,如今的山界已旧貌换新颜。夏天收百合,冬天熬红糖,山界人民的日子比蜜还甜。

相关专题:聚焦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