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传承古籍修复技艺 2名弟子22日拜师师玉祥

2021-02-22 11:36: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思佳 陈昊] [编辑:刘畅畅]
字体:【

华声在线2月22日讯(记者 刘思佳 通讯员 陈昊)鞠躬、敬茶、献花、献束脩六礼……2月22日上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拜师仪式在湖南图书馆古籍阅览室举行,古籍修复专家师玉祥端坐在椅子上,接受易婧琪、杨欢欢2名徒弟的拜师礼。

2名徒弟向师玉祥行拜师礼。通讯员 陈昊 摄

献束脩六礼: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记者 刘思佳 摄

拜师现场,72岁的师玉祥强调了职业道德在古籍修复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从业以来的12字箴言,勉励2名徒弟在古籍修复工作中要“静得下、坐得住、耐得烦、不畏难”。他自嘲说,与科班出身的2名徒弟不同,自己是“游击队”出身,都是跟着师父学出来的。“未来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共同进步。我也只是你们职业道路上的领路人,你们以后的道路还很长,需要自己踏踏实实走。”师玉祥为徒弟们送上寄语。

今年22岁的杨欢欢毕业于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去年刚刚进入湖南图书馆工作,能够跟着师父师玉祥学本事,他觉得十分幸运。“选择这行都是因为热爱,即便科技越来越发达,像古籍修复这样传统的手艺也不能丢。作为年轻人,我们也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杨欢欢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他还只能做点打浆糊和旧书清理的工作,但好在湖南图书馆给他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自己定会好好把握机遇,不断提升技艺。

湖南图书馆馆长、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贺美华强调,传习既要传也要习。他希望,古籍修复专家们对两位新人倾囊以授,认真帮助、多头指导,让他们在传中学,今后有资格和能力再传人。新人则多习,在专家带领下多学多悟,多动手、多动脑,在学技术之外学习专家对事业的坚守,保持初心,保持对技艺的敬畏,利用自身学习的先进知识、技术等,推动古籍修复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进一步发展。

师玉祥与徒弟、见证人合影留念。记者 刘思佳 摄

记者了解到,学徒在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学习期满三年及以上,掌握9项以上技能,包括制浆、托被、染纸、书叶修补、书画装帧等6项必备技能,能独立完成整部破损古籍修复,或传拓、雕版等工作,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便可填写出师申请表,经导师和传习所同意后,提交至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审核申请基本资格后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审定并颁发结业证书。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成立于2016年6月,聘请古籍修复专家师玉祥为导师,在湖南图书馆以传统的“师带徒”形式,师徒同修一个古籍项目,在具体实践中,由师父“手把手”传授古籍修复技艺,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至今,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已举办培训班4期,收徒15人,指导多家单位建立修复室并开展古籍修复工作,导师每年的传习课时300课时以上,学徒每年至少要学会3至6项专业修复技能。共修复湖南图书馆藏明写本《谁头孔氏族谱》2册、清康熙刻本《道国元公源溪周夫子志》5册以及凤凰县图书馆藏稿本《致贵州提备田兴恕手札》等古籍五万余页,抢救县市等地方图书馆的浸水古籍近300册、某高校图书馆浸水古籍400余册,在图书馆、学校、书店等地开展近50场古籍修复演示、体验活动。

“湖南图书馆长期致力于古籍保护、修复和传承工作。现有古籍线装书60多万册,民国图书、报刊10余万册,名人字画7000余幅,内容丰富、价值宝贵。”湖南图书馆副馆长、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雷树德介绍,湖南图书馆每年定期分主题举办古籍鉴赏活动,将珍贵的古籍、书法、字画作专题展示,供读者参观。目前湖南图书馆也在积极推进古籍数字化建设,不断融入新技术、新观念,推动古籍保护向更高层次、更持续稳健发展。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