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两把菜刀闹革命

2021-02-20 07:01: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上官智慧 黎治国] [编辑:潘华]
字体:【

(2月19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贺龙桥。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上官智慧 通讯员 黎治国

撩一缕明媚春光,听一段红色故事。2月19日,循着“血色浪漫”的初心,记者走进著名的“革命之乡”桑植县。

贺龙元帅故里洪家关白族乡,游人如织,瞻仰元帅风采。贺龙纪念馆讲解员谷秀芹告诉记者,100余年前,立下雄心壮志的贺龙带着族人和乡亲,背上行囊,踏着曙色,从贺龙桥走上了革命道路。

来洪家关瞻仰贺龙元帅前,会先经过一座木制泛黑的风雨桥,名为“贺龙桥”。这座桥的桥顶装饰着雕龙飞檐,桥上排列长廊圆柱,风格古朴,富有当地民族特色,为贺龙曾祖父、祖父两代人修建。

当时的洪家关被群山环抱,河水湍急,乡民出入很不方便。热爱公益事业的贺龙曾祖父贺廷宰,决心修建一座便民桥,但屡修屡塌,直到他逝世大桥仍未完成。后由其子孙继承其遗愿,终在1915年将桥建成,原名永安桥,1953年改名为贺龙桥。这座富有诗情画意的风雨桥,不仅造福着万千子孙,还成为贺龙同志早期革命的历史见证。

记者踏上贺龙桥,偶有“吱吱”木板声。走过桥,便是贺龙故居。故居是湘西地区常见的普通木房,四扇三间。左前间为火炕屋,冬天,贺龙全家人就在这间屋里生火取暖,来人来客,也都招呼在这里就座。1916年春,贺龙和乡亲们就在这火炕屋里,商量袭击芭茅溪盐税局的事。

为赚钱养家糊口,贺龙13岁便跟随父亲赶骡子做生意。桑植地处湘鄂川黔边界,贺龙赶骡子常常要经过一处边境要道——芭茅溪。军阀政府在这里设置盐税局,豢养税警,对当地百姓敲诈盘剥,为所欲为。

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贺龙,决心除掉这个盐税局。

顺澧水而上,绿水青山应接不暇,远山被樱花装点,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记者驱车行驶90余分钟后,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旧址映入眼帘。

抚摸旧址房屋的木板,“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历史逐渐浮现脑际。

1916年3月16日,20岁的贺龙手持菜刀,率领20多个人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一口气跑了八九十里崎岖山路,深夜冲进盐税局,擒住瑟瑟发抖的盐税局长,缴获盐税局枪支,烧毁盐税局表册、账本,将盐税局剩余的盐与财产分发给当地百姓。

次日,贺龙率部返回,夺得分水岭团防4支枪。3月18日,在仓官峪龚家大屋与另外一支民军会合统编,队伍发展到100多人。

初次指挥战斗即获大捷的贺龙,在大家一致推举下,担任桑植讨袁民军总指挥,率部进城赶走知县,宣布桑植讨袁独立。

同年4月16日,湖南护国军总司令程潜特派湘西护国军左翼司令罗占侯来到桑植,在县城王氏宗祠委任贺龙为湘西护国军第一梯团第二营营长。贺龙所部正式编入护国军序列。

这一段饶有趣味的历史,也被众人认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下三湾改编起义军时说:“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从此,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一直成为革命队伍中的美谈。

“刀劈芭茅溪盐税局,是贺龙投身民主革命运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开端,也是他进行武装斗争、戎马一生的起点。”贺龙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覃章衡说,此后,贺龙由一个普通农民转变为民主革命斗士,进而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成为我军的创始人之一。

■记者手记

创新“讲”好红色故事

上官智慧

革命战争年代,桑植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跟着贺龙闹革命。如今,走出历史硝烟,“革命之乡”的桑植人正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讲述那段激励人心的红色故事。

蹲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桑植在不断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文物表达方式。通过创新表达,延伸讲述了更多有深度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故事,把红色旅游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收到很好的效果。

瞻仰一次红色旧址、重走一次红军长征路、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场红军课、唱一首红军歌、读一本红军书、吃一顿红军饭、宿一次红军营等体验项目接踵而至,成为桑植红色旅游爆款产品,受到游客青睐,桑植也被评为“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桑植,红色旅游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