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为了隧道早日通车

2021-02-13 08:24: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新] [编辑:洪晓懿]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新

2月10日上午10时许,长沙,细雨绵绵。

在河西潇湘北路湘雅路过江通道施工现场,吊臂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60名施工人员放弃休息,忙着“星盛号”盾构机下井和组装。

“位置有微小偏差,要调整一点。”

听到对讲机传来的指令信息,坐在650吨“巨无霸”履带吊操作室的操作员王叶磊,眼睛紧紧地盯着显示屏,手握操纵杆轻轻移动,42米长的大臂吊着130吨重的盾构机体,在34米深的井下一厘米一厘米的调整,犹如穿针走线。

“错位已经对接。”

听到指令,王叶磊松开操作杆,身体稍向后仰,长吁了一口气,手心沁出了汗。

“干这行来不得半点马虎,要绷紧神经。”36岁的王叶磊,是河南平顶山人,板寸头方形脸,干起活来,粗中有细,是吊装机械操作的“老把式”。“在吊装前,我们针对履带吊车位置、臂长、吊装角度都进行了严格方案计算,如果盾构机出现了错位,在看不到盾构机的情况下,要依靠指挥员的指令确保螺丝孔严丝合缝。”

不仅如此,盾构机吊装讲究地上地下紧密配合。

地面有一个铁制楼梯,空间不大,楼梯台阶比较陡。戴上安全帽,记者手扶扶手来到井下基坑。

“星盛号”盾构机直径为15米,约有五层楼高,主机2000多吨,由于体积庞大,“星盛号”被拆卸成10块,逐一吊装下井。

记者在基坑看到,眼前的盾构机已经组装了6块,还差4块,盾构机圆形即将形成。

盾构机里布满了管道、电线,驱动系统等,空间狭窄局促。

当指令宣布螺丝孔对接以后,石彪拿着扳手,系上安全带,猫着腰,一脚跨上架子,爬到粗大而油腻的管道上,使劲拧螺丝。

“上下配合,大功告成,完美无缺。”不一会儿,石彪放下扳手,用手敲了敲管道,脸上露出了微笑。

“盾体内部构造不仅复杂,而且管道多油,特别滑,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摔下去。”石彪是安徽淮北人,和盾体打了10多年交道,是安装盾体的一把好手,他每年要和工友安装七八台盾构机。说起这些,他颇感自豪。

记者上到地面,中铁十四局长沙湘雅路过江通道工程项目盾构经理周赞,拿着对讲机正在调度。

“没耽搁工期,太不容易了。”周赞说,盾构机要经过拆解,下井、重新安装、调试,需要4个月时间,从去年12月中旬“星盛号”运到工地以来,目前盾构主机已经组装五分之四,为盾构机提高动力系统的后配套台车已经组装四分之一。

为了抢工期,60多个工人除了今年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二休息外,其他时间24小时轮班作业,计划3月底完成组装调试,4月份正式掘进,希望早日打通隧道,解决长沙中心城区交通“瓶颈”问题,缓解银盆岭大桥和营盘路隧道过江压力,实现联线成网、内外通畅的目标。

周赞是江苏人,32岁,参加工作8年,干过8个项目,6个春节没有回老家与家人团圆。

“干咱们这行跟家人聚少离多。”周赞有些想家,但是看着盾构机逐渐成型,笑容又在脸上荡漾开来。

中午12时,正是吃饭的时间,在项目部,走廊、会议室、餐厅挂着中国结和红色的福字,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中铁十四局集团长沙市湘雅路过江通道工程项目办公室主任王建介绍,约有180名员工留在长沙过年,为了让员工安心又暖心,项目办不仅为员工发春节生活费补贴,还将组织大家一起看春晚,看电影,以及参加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

湘雅路过江通道连接河西桐梓坡路与河东湘雅路,全长4.18公里,是长沙首条双向六车道过江隧道,也是目前长沙在建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

相关专题:新春走基层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