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守护三条互联互通铁路“咽喉要塞”的“罗护卫”

2021-02-05 19:15: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和婷婷 王极 张家炜] [编辑:周泽中]
字体:【

华声在线2月5日讯(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和婷婷 通讯员 王极 张家炜)左手拿着大号扳手,右手持缺口专用测试尺,在检查完第一牵引点后,接着又去到第二牵引点核验,仔细地对9机牵引道岔进行检查和调试,不放过任何一个牵引点,不放过任何一处设备隐患……2月3日11时30分,在沪昆上行线K1107+050公里——白马垅站区间柑子坳隧道口处,罗义新与工友正在对一组9机牵引道岔进行检查和养护。

白马垅站是京广铁路、沪昆铁路和白马垅高铁联络线的“咽喉要塞”,承担着列车北上、南下、西行、东进的重任,每天有400多趟列车通过,平均3.6分钟就有一趟列车。

即将40岁的罗义新,是广铁集团长沙电务段白马垅信号工区工长,护卫着这三条互联互通铁路线的“咽喉要塞”,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全天候“把脉问诊”,守护白马垅站12公里的信号设备

作为“咽喉要塞”的信号工,罗义新既要巡视桥梁上的信号设备,又要检查隧道内的信号设备,还要负责维护好站内的信号设备,每天的检修任务十分繁忙。

春运期间,罗义新和工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白马垅站12公里的信号设备进行全天候“把脉问诊”,及时巡视检查信号设备运行情况,为保障“咽喉要塞”清爽舒适提供详实资料和数据。

为确保高密度行车情况下信号设备运行安全,该站信号设备种类繁杂,维修技术含量高,与普速铁路其他信号工区2机牵引道岔不同,这里动力强的9机牵引道岔较多,有9种不同的技术标准,这也是检修难度最高的一种道岔型号之一。

“像第一牵引点开口标准值是160±5毫米,而第九牵引点则只有39毫米,要对每一个牵引点的技术参数进行逐一检查或测试,超出标准值哪怕只有1毫米,都须马上调整。”罗义新介绍说,白马垅站列车密度高,既有普速列车穿梭,又有高速动车组通过,一旦关键设备发生故障,“咽喉要塞”就有可能面临“瘫痪”。

11时前用完午餐,争分夺秒抢“天窗点”

“道岔如同火车的方向盘,可以转换方向或掉头。道岔操纵次数越多,说明列车通过密度越大。”罗义新告诉记者,联2号道岔是白马垅站的关键道岔,联通了京广铁路与沪昆铁路,操纵次数达到1200次/月,而其他正线道岔操纵次数则在300次/月。

“沪昆铁路线的‘天窗点’一般情况下是11时30分到13时30分,恰好是午餐和休息的时间点。”罗义新说,春运期间“天窗点”的每一分钟非常宝贵,所以必须在作业指令下达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在11时前用完午餐,耽误“天窗点”一分钟,很有可能会漏检一个关键部位,后果就不堪设想。

2020年,在罗义新的带领下,经大家共同努力,白马垅信号工区实现了设备“零故障”。

今年是罗义新奋战春运的第16个年头。他说:“工作再苦,任务再重,也要守住‘咽喉要塞’的安全。”

相关专题:新春走基层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