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的故事】长沙市救助站护送队:“每护送一个人,就说明多一个人回家”

2021-01-28 21:46: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康蒙 李焱燕 银韵] [编辑:夏博]
字体:【

编者按1月25日上午,湖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长沙召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困难人群,在救助站内,一顿热饭、一床棉被、一份团圆,是这座城市给予他们的温暖。华声在线将推出“救助站的故事”系列报道,通过视频和文字走近这个“流浪者驿站”。

华声在线1月28日(记者 康蒙 李焱燕 通讯员 银韵)“‘119’,你好!”1月27日,傅伟山拍下一张衡阳车站的照片,发了一条朋友圈。再往前翻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条带有数字的“打卡”动态,这是傅伟山来到长沙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长沙市救助站)后,负责接送救助人员的次数。三年,已“打卡”119次。

在长沙市救助站,每位职工都是“护送队”成员,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轮流接送救助人员,或接人回家,或送其返乡。但是,护送路上时刻都在上演突发事故和生死时速。

(护送队为救助对象喂餐。)

身上臭了 但心却安了

护送过程中,精神疾病的救助对象占70%。按照长沙市救助站的规定,护送队每次都是按照1:3的比例来组建护送队伍,队长负责所有联络工作,其他两人负责看守、拿行李、医护照料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24小时轮班照顾,晚上基本上是3小时一轮班,一定会保证有一名工作人员是清醒状态。”傅伟山介绍。

“每次护送都是‘哄孩子’之旅,有时候还会遇到‘熊孩子’。” 傅伟山记得,2018年3月5日,在护送一位罗芳(化名)返乡时,她在途中异常亢奋。“先是叫嚷着要买东西吃,然后看到别人手中的钱又想要,我一转头又发现她正冲过去抢乘务员的水杯。”

迫不得已,傅伟山只能从背后抱住罗芳,以防伤到其他乘客,没想到却被狠狠咬了一大口,下车时经同行队友提醒,才发现被咬处已经一片淤青。

一番闹腾后,救助对象突然安静了下来,躺在铺位上一动不动,傅伟山和队友顿感不妙,探了探她的脉搏,发现十分微弱,赶紧在火车上找来医生抢救。“当时真的是生死时速!救护车已经开到了站台上进行紧急救援,我们把罗芳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她才稍微恢复了意识。”

(护送队为救助对象更换尿布。)

在护送过程中,时常也会有些哭笑不得的小插曲。

有一次,救助对象在火车上上厕所,傅伟山在门前把风,没想到等了许久都没等到对方出来,反而被警察堵在了门前,才知道是救助对象趁着上厕所时,谎称自己被拐卖,找别人借手机报了警。

“以前还护送过一位脑中风引起偏瘫的救助对象返乡,除了推担架车、喂饭送水,甚至是大小便问题我们也要负责,还好我有给女儿换尿布的经验。”傅伟山笑了笑。

2018年临近春节期间,护送队在去湘西的路途中遇到交通事故,在高速上堵了30多个小时。“当时大家又冷又饿,好不容易在农户家里买了个鸡蛋和面条,把鸡蛋给了救助对象,我们吃了口清汤面填个肚子。”隔天安全抵达后,因为近两天没有洗漱,护送队还被当地的救助站同行打趣:“你们这一个个都发‘馊’了!”

“身上臭了,但心却安了。因为他们(救助对象)终于回家了。”傅伟山说。

(傅伟山正在登记护送返乡的人员信息。)

3年坚持 护送每一份“安全感”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是有些抗拒。”2017年底,傅伟山刚加入长沙市救助站,当时的他面对救助对象还有些害怕,不知道该如何跟他们沟通。

改变,来自一次特殊的护送经历。

“那是我第一次送救助对象离开,不是送他返乡,是送他‘走’。”说完这句话,傅伟山低下头,沉默了一会。

那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长期流浪在外,肺部患上恶性肿瘤,救助站工作人员将他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最后找到了这位老人的家属,经过和对方沟通,由市救助站协助进行遗体火化。这是除了亲人外,傅伟山第一次面对生命的离开,当他把骨灰盒移交给家属时,心里泛起一阵苦涩。“那一刻,我好像知道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现在的傅伟山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护送队”队长。在他看来,面对救助人员,除了提供实际的帮助,更多的其实是“同理心”。

2018年,救助对象返乡时,不慎把她在垃圾堆里捡到的小手包落在了火车上。为了这个小手包,傅伟山当时特意联系铁路部门,专门委托返程的列车人员带回。次日凌晨3点,傅伟山在火车站拿到了这个小手包。“在常人看来,这个包就是一个‘破烂’,但对于这位救助对象而言,这就是她的‘安全感’。”

在这条路上,傅伟山坚持了3年,当记者问到,是否会感觉疲惫时,傅伟山摇了摇头,“每护送一个人,就说明多一个人回家,值得!”

相关专题:救助站的故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