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衔碑”矗立起一座精神丰碑

2021-01-27 10:06:13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刘畅畅]
字体:【

“让衔碑”矗立起一座精神丰碑(湘赣红)

位于许光达故居的“让衔碑”,是共产党人的一座精神丰碑。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摄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大力宣介韶山至井冈山沿线及湘赣边区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助力巩固湘赣边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长沙晚报即日起推出“湘赣红”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实习生 谢晓薇

走进位于长沙县黄兴镇的许光达故居,立于正门口的一块让衔碑引人瞩目。碑上方嵌有许光达大将的石雕像,碑身主体是毛泽东对于许光达的一段评价:“500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500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许光达故居是“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县首批开放式组织生活阵地”“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基地”,这块“让衔碑”矗立起共产党人伟岸的精神丰碑。

“让衔书”是共产党人赤胆忠心的写照

1月26日,早就听说过“让衔”故事的游客张国嵘,终于第一次走进了许光达故居。

张国嵘是沿着长沙地铁2号线一路向东,在一个名叫“光达站”的车站下车的,该车站位于长沙县黄兴镇光达社区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许光达在这里出生成长,度过了童年和学生时代。许光达故居建于1908年,原故居占地面积1.62亩。2005年长沙市把故居原有14间民居土房按原样修复。2018年,为纪念许光达诞辰110周年,长沙县再次对故居进行修缮,并对故居周边环境进行治理。

在许光达故居宣教员舒俊的讲解下,许光达光辉的一生呈现在游客眼前。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经中央军委评选,决定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但许光达多次找到贺龙等老首长要求降衔。在未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他又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各位副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信中说:“这些天,此事小槌似的不停地敲击心鼓。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为尊重历史,中央没有同意许光达的申请。许光达又请求降低行政级别。最后,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是10位开国大将中唯一一位薪金待遇为5级的大将(其他均为4级)。

许光达去世后,人们在其留下的一本《毛泽东选集》的扉页上,发现所题诗句:“身经百战驱虎豹,万苦艰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心也安。”这是一名共产党人矢志革命、赤胆忠心的真实写照。

“让衔书”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

许光达一生追求真理,对党忠心耿耿,对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热忱以待,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是一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创始人、奠基者。作为一位具有宽阔胸襟、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的真正的共产党人,许光达的让衔,绝非一时起意。

在其儿子许延滨的回忆里,许光达严格得近乎“冷漠”。许光达立了3条规矩管教儿子:第一,许延滨一上学就要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接送儿子,让许延滨自己走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

面对威严的父亲,许延滨严格遵守3条规矩,在学校填表时,家长栏从来只写母亲名字。许延滨品学兼优,高中毕业时,学校准备推荐他出国留学。负责政审的同志查看档案,发现他没有写过父亲姓名,去家中了解情况,才知道他的父亲就是许司令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仔细品读许光达的“降衔申请书”,张国嵘感慨不已:“‘让衔书’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直触灵魂,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不愧是共产党人的一座丰碑,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