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背后的“星沙密码” ——长沙县探索以“企业民宿”推进产城融合

2021-01-24 11:18:0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小雷] [编辑:夏博]
字体:【

乡村“蝶变”背后的“星沙密码”

——长沙县探索以“企业民宿”推进产城融合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小雷

冬日阳光透过落地窗,轻柔地洒在木质地板上。84岁的数学家侯振挺比划着手势,和一群“数学大咖”探讨一项没有被证明的“猜想”。如果不是服务员一口乡音,大家会以为这是在某个欧美小镇,开着高大上的会议。

在长沙县长龙街道湘峰村,一个以“企业民宿”为主的慧润·杨祠“盈商小镇”,正在给乡村换一种方式生长。或许,也将为众多城郊小镇,提供乡村振兴的另一路径。

数学家们说,没想到离城市这么近,会有如此适合举办高端研讨会的地方:既有乡村的安宁,又有高大上的硬件配套。

追寻:高端庄园打造企业“后花园”

与一众数学家感受一样的,还有山河智能工会主席张爱民。从“山河智能”到眼前这“一片山河”,仅10分钟车程,便一脚从工业文明踏入了农业文明。青山绿水,茂林修竹,会议装备一应俱全,在他看来,这样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硬件高端的“后花园”,正是公司举办团建、高管会议等活动的绝佳场所。

亲近自然是人之天性,在城市,每天都有人不断涌入城郊和乡村。而作为在工业聚集区的人们,对自然的追求显得更为迫切。“附近的长沙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聚集着大大小小两三千家工业企业,他们对乡村会务需求的痛点,便是我们城郊乡村发展的引爆点。”在长龙街道党工委书记覃芳看来,在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行走,容易压抑而疲惫,而“到乡村去开会”,开展商务交流、学术研讨、团队建设等活动,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出口。

大量工业企业的强烈需求,高端乡村会议场所的稀缺,为杨祠将会务引入乡村提供了绝好的市场条件。

“盈商小镇”已建成营业的1号栋民宿,外观古朴,里面是大气雅致的美式田园风格装修。白色栅栏围起来的小院里,精致的秋千缓慢了时光,木质桌椅前,人们谈事的音调也不自觉轻了起来。屋后边几垄菜地,里面的碧绿只需走几米就能变成桌上的菜肴。很难想象,这样一栋集会客、会务、接待、团建等功能于一体的民宿,在不久之前还是一栋凋敝破旧的老屋。

湘峰村党总支书记李正军做梦也没有想到,民宿竟然一炮打响,且反响越来越好。2020年11月16日,1号栋民宿试运营,短短两个月,已有数十家企业前来探营,单月营业额达到18万元。作为一个在城市打拼10多年又回到乡村的老支书,李正军对城乡生活的理解更立体也更实在。“比起城市的大酒店,乡村的会议室看得见阳光,闻得到花香,不仅效率要高,开会心情也要好得多!”他说。

归乡:“631模式”构建利益共同体

很多时候,城市在高速发展时,乡村是被渐渐遗忘的存在。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她,把身体和灵魂归于她,乡土的厚实、绿色的芬芳,以及各种丰富的可能,都能给久居城市的我们带来惊喜。

于是,当年城市逐梦的年轻人选择了回巢;有情怀的企业,也将投资的方向更多转向乡村。

80后罗攀和他的几个哥们,几年前放下城市的工作,回到杨祠开始他们的农村发展大计,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发展养殖业。“乡村的广阔天地,需要年轻人来驰骋。”虽然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创业也走了不少弯路,但他们越来越看到光明。“以前更多是我们几个单打独斗,如今有政府支持、企业带动,资本来了,人流大了,不愁没发展机会。”罗攀说,单是1号民宿前的大片荷塘,客人们垂钓龙虾、采购莲藕,都会是很好的商机。

比起罗攀等人的创业,慧润公司与湘峰村集体以及村民的合作模式,或许更具可持续性,也更具推广可能。

在乡村,总能见到许多老房屋,接受着时间、风雨和虫鼠的侵蚀。如果不是慧润的到来,村民曹炳树的一栋破旧老屋,可能再过几年便会彻底荒废。但如今,他一分钱没出,老房摇身一变成了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最重要的是,他将房子租给村部打造成1号民宿,每年还能拿到3.5万元租金。

“由慧润公司和湘峰村合作,按照‘农户+企业+村集体’的民宿发展‘631’(收益分成农户60%、公司30%、村集体10%)模式,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合作共赢。”李正军介绍,农户可以选择出租房屋给村集体或第三方企业,也可按要求自行改造。

以民宿为纽带,构建利益共同体,不仅闲置房屋被盘活,村民对环境的爱护意识极大提高,乡村经济更是随之焕发生机。脱贫户陈虎强是养长龙鸭的一把好手,也成为民宿的固定供应商。他期盼着民宿生意越来越好,带领他走向小康。村民罗攀的生态农庄里,龙虾、甲鱼销路大增,他正筹划着将老屋改建成民宿,再好好发力一把。

生长:以工补农打通城乡“经济梗阻”

杨祠,正在长成大家期盼的模样。

她的质朴没有变,有趣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新建的古朴小亭,被竹林包裹着,与周围的青翠宁静以及远山池塘相得益彰。蜿蜒的村路在花木间竟有了几分诗意,生活污水经过进口设备处理后变得跟干净的河水一般清亮,即便是冬日里已凋落的荷梗,在阳光下也有一种蛰伏的美。

这一切的美好,似乎都在提醒人们:故乡就近在眼前,乡愁又何须漂泊?

但正如人们所说,不止是房子漂亮,更要让这里的人活得漂亮。乡村振兴,也不止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更应该有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杨祠,这种内生动力来自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以及农村与城市“经济梗阻”的打通。

“长龙街道和杨祠背靠长沙经开区和星沙产业基地,辖区内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和产业工人,慧润模式将他们与农民链接在一起,让工业文明和乡村文明有机融合。”长沙市委常委、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认为,这一模式是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一种有益探索。

互联网时代,慧润线上平台同步推送,美丽乡村、高端会所被人们看到的同时,乡村农特产品也被更多人了解,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得以链接。当零散的农户在集聚的产业链中对接上市场的需求,就从供给侧打通了农村向城市输入的“经济梗阻”,进而融入国内大循环,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1号栋的示范作用,更多的民宿正在建设,更美的环境正在形成,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正在聚集,小小乡村努力生长,期待一场“蝶变”。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