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村中看样板】大山醒来——村级样本30例之麻阳楠木桥村

2021-01-20 23:18:3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金中基 周月桂 黄婷婷 肖军] [编辑:潘华]
字体:【

【开栏的话】

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担首倡之责,建攻坚之功,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决定性胜利。全省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交出了一份生动的答卷。

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村中看样板》,充分反映这场震古铄今之战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壮丽历程。从1月20日起,聚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独特性的30个典型样板村,用湖南实践向世界讲好中国脱贫故事,为乡村振兴提供“湖南样板”。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金中基 周月桂 黄婷婷 肖军

山还是原来的山,然山已不再沉寂。

78岁的老人谭华玉总觉得,家门口的山显得既熟悉又陌生。

山上原先杂乱丛生的茅草灌木,如今生长出整齐的现代化果园。村里歪歪倒倒颜色黯淡的木头房子,全都换成了瓷砖外墙的小洋房。羊肠小路几经改造,如今已有6米宽。

那些走出大山的后生,一个个又回来了。荒山绿了,家庭农场多了,农家乐热闹起来了……人们熟悉眷恋的那个苗乡山村一片生机。

逶迤的武陵山,山连山岭叠岭。大山深处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沉睡了千百年,一度是凋敝的苗寨,而今沧桑巨变。

这座苗寨的前生今世,也是一个时代的高清投影。

一座荒山聚拢了6个村的人

这是一个祥和温暖的冬季,土地在此时已是冬眠时节,可是楠木桥村的大山醒着。

眼下正是猕猴桃剪枝、下冬肥的时候,村民们一大早便来到宝库岭扶贫产业园劳作。同一个山头上,楠木桥、弄里、腾紫坪、跃坪、咸池坳、梅场等6个村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将冬日的果园搅得热气腾腾。

眼前这片2000亩的果园,正是由楠木桥村牵头与另外5个村“连村联创、抱团攻坚”的扶贫产业园。

楠木桥村为何会联合几个村一起脱贫攻坚,说起来颇有些曲折传奇。

5年多前,原楠木桥村经过多年奋斗,终于从一个贫困山村建成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可就在此时,原楠木桥村和竹子坳村、黄茶村合并,一下又跌入贫困村的行列。

看着连绵不尽的大山,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脱贫攻坚路长且艰,劲可鼓不可泄。

他想将更多散落于山岭间的村子联结起来,打破地域界限,创建联合党支部,带领群众一起脱贫奔小康。

楠木桥村林地最多,产业基础也最扎实,就选择在这里建设扶贫产业园,整合资源,抱团攻坚。

然而却遭遇了各占“山头”的村支书的拒绝。个别人私下嘲讽谭泽勇“想当官想疯了”。

谭泽勇决定带着这些村的部分党员、群众,去外面开阔眼界。他们在广东、重庆等地考察了一圈后,“解决了10次会议都谈不拢的难题”。梅场村村党支部书记舒鸣在一个晚上敲开谭泽勇的门:“产业要发展,必须联合起来。你说怎么干,我们跟着干!”

6个村顺利组建起联合党支部,乡党委书记兼任党总支书记,谭泽勇任专职副书记,党总支委员10人全是致富能手,其中5人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武陵山区的这片苗乡小山村,创造性地在全国探索出“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党建扶贫模式。

“一村富,小幸福;村村富,大幸福。”麻阳苗族自治县委书记李卫林说,苗乡山村的脱贫攻坚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省委书记许达哲先后7次到楠木桥村考察,充分肯定“连村联创”经验,要求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曾经荒芜的山头,种上了蓝莓、猕猴桃、桑葚……附近的村民们都聚拢来,辛勤劳作,等待收获。

宝库岭扶贫产业园为村民请来农技专家讲课。咸池坳村的田仄花每天走路来参加免费培训,成了猕猴桃基地的“嫁接能手”,不仅务工有收入,她还外出讲课,猕猴桃丰产还有分红,一下子脱了贫。

“连村联创”村全部以小额信贷或产业扶助资金入股产业园。2018年开始实现收益,年产值达600万元。2018年底,6个村的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目前,6个村都有支柱产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人人脱贫、共同致富的目标。

荒山变果林、荒塘变渔场、荒田变园圃、穷村变富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苗乡小山村走出新路子。

一个园区长出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楠木桥村的产业最初是从另一个山头上生长起来的。

时间倒回2009年,在楠木桥村担任村支书助理的大学生村官叶为,从荒山秃岭中看到了发展产业的潜力。

“村里山地较多,生态环境好,种养殖户也多,为什么不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建立创业园呢?”叶为把该县其他15名大学生村官叫来,一起策划项目,并起了个时尚的名字——大学生村官创业园。

不久,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开建。这是全省第一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多少个日日夜夜,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开路、挖渠、拉电、推土、建房、栽树,没有要过一分工钱,最多的时候山上有800多人开工。

如今,大学生村官创业园的优质果园已发展到4800亩。层层梯土上,高山刺葡萄的架子整整齐齐,枝条在冬日蛰伏着,等待在春天重新抽出嫩芽。

“有了成功经验做示范,楠木桥的产业就像星火,逐渐向周边的山头发展、蔓延。”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说。

紧挨着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扶贫产业园已建成猕猴桃园846亩、四季果园498亩、蓝莓果园94.6亩。果园里,有机肥代替了化肥,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已经完善,生物防治、单轨运输、无人机控防等技术得以推广,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水果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往东走3公里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更热闹了。环绕着群山和宝库岭水库,休闲农业、文化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不仅有产业,我们还有产品。”楠木桥村委会主任谭绍鲜有些神秘地带记者来到一栋房子里,往地下走,100公斤、250公斤,甚至2000公斤的大小酒缸,整齐摆放成列,居然是一层地下酒窖,白兰地、红酒、猕猴桃酒正在酒缸里静静发酵。

“这是去年11月封的坛,等开春就可以酿造了。”谭绍鲜说,以高山刺葡萄、红心猕猴桃为主的果酒精深加工,年利润200余万元。

“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楠木桥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了金山银山。”省政府办公厅驻楠木桥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郭云杰说。

目前,楠木桥村正全力创建4A级乡村旅游景区,申报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在最初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基础上,已经生长出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一群能人推动乡村走向振兴

“一个芽可以结3个果,一根2.2米长的枝条,有20来个芽苞,可以结60来个果……”宝库岭扶贫产业园技术负责人张湘云细心地将枝条绑到架子上。今年,这片猕猴桃园将进入丰产期了。

种猕猴桃是个精细活,土壤检测、农药残留、枝叶管理……每一样都要费心思。2019年11月,村里请来种植能人张湘云,将种植技术教给贫困户。

去年夏天,张湘云带了5个学高温嫁接技术的徒弟。1个人带5个,5个人分别再带5个,“嫁接队”发展起来了,连隔壁兰村乡的人也来拜师学艺。

猕猴桃基地里的“土专家”越来越多,洒药、授花粉、除草……每个种植环节都有了专业技术团队。

“过去贷1万元都难,现在村里做担保,一口气贷了15万元。”从深圳返乡的农民工谭勇,2018年在楠木桥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承包了108亩水塘,养小龙虾,带动12户村民共同增收。

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村民积极开拓市场,与兴盛优选、步步高等达成销售协议。去年夏天,村里的黄桃在兴盛优选电商平台被订购一空。眼下,血橙、锦蜜等柑橘类产品也正在电商平台热销。

7000多亩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共孵化12个家庭农场、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农业公司。

曾经不惧远行,如今又欣然归来。2017年以来,村民人数增加了294人,大多是年轻的返乡农民工。

“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楠木桥村乡村振兴的希望。”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说。

“村里人都忙个不停,我看了也闲不住了。”贫困户谭吉祥曾一度意志消沉,现在在产业园务工,还养了山羊。

羊生羊崽,热热闹闹挤满羊圈。谭吉祥在冬日阳光下,看着、看着,从内心里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召唤。

山还是那座山,楠木桥还是那个楠木桥。但大山已醒来,楠木桥已焕然一新。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村中看样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