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韶山再添新彩

2021-01-19 06:35:5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帙恒 蒋睿] [编辑:刘茜]
字体:【

1月12日,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村民聂朝阳、毛浪夫妇经营的“回乡民宿”,阳光正好。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俊 摄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湖南这片红色土地上,百年来,无数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信仰忠诚。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今天起,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开辟《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将深入探访我省重大党史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充分展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的湖南元素、湖南贡献、湖南故事,反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生动画面。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帙恒 蒋睿

清晨,韶山毛泽东广场。

隆冬时节,薄雾轻起,青松翠柏前,毛泽东铜像沐浴着朝阳,巍然屹立。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而来,瞻仰伟人风采,感受革命情操,激励理想信念。

百余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从这里出发,背着行囊,踏着曙色,走向山外的世界,最终走上风云激荡的革命道路,带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经磨历劫,苦难辉煌,让一个古老的国家获得新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月12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今日韶山,感受红色历史与时代浪潮在伟人故里同频共振。韶山,这片红色热土,再添新光华。

红色土地,感受一代伟人壮阔人生

从韶山毛泽东广场拾级而上,便来到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这里浓缩展示了一代伟人的壮阔人生。

“在韶山,少年毛泽东接受了旧式私塾教育,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小说,而来自外面世界的消息,让他开始关注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编研业务主管李丽说,从少年时代开始,救国救民的责任心使毛泽东形成了一种高度自觉,引导他一步步走出韶山,走上寻求真理的道路。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进入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从此走出乡关,踏上革命征途。此后,毛泽东多次回到韶山,每一次回乡,意义都非同一般。

1921年,28岁的毛泽东回乡,说服全家跟他出去干革命;1925年,32岁的他在自家阁楼创建了我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1927年,34岁的他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32天,期间回韶山考察;1959年,66岁的他以共和国主席的身份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1966年,73岁的他在韶山滴水洞住了11天……

少年时睡过的床、读过的书,反映毛泽东1925年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贺尔康日记》,1959年回乡时与乡亲们聊天的照片……毛泽东同志纪念馆6.3万余件馆藏文物和文献资料,默默讲述着那些穿越时空依然震撼心灵的细节。

自1964年对外开放以来,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已接待海内外游客上亿人次。而2020年12月25日,一位“天外来客”——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落户,为这座红色基因库又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曾经遨游九天的“神十”返回舱长期落户韶山,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样品未来也将保存在韶山,进行异地灾备。这些,可谓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情告慰,更是航天精神与红色基因的交相辉映。

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百年沧海桑田,今天的韶山冲早已“换了人间”——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域旅游,韶山已成为一片物阜民丰、活力迸射的红色沃土,全市人均GDP突破9万元,率先在全省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有望达到100%。

从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出来,步行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韶山村村民聂朝阳、毛浪夫妇经营的“回乡民宿”。

感念于毛主席1959年的回乡之行,聂朝阳与妻子利用自家小楼,开办起“回乡民宿”,充分运用木材、土砖、竹子等天然建材,力求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融,让游客们体验家的温暖。在这对80后夫妻的精心打理下,“回乡民宿”已成为了当地的“网红民宿”,在携程网等平台收获了高分评价。

更好的消息是,在距离“回乡民宿”约12公里的清溪镇石湖村,成功勘探出温泉。随之而来的温泉旅游开发将为聂朝阳的民宿带来一大波“流量”。

2020年12月24日,韶山召开地下热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新闻发布会,经过近10年勘探,当地探明拥有可利用地下热水资源。“我们将以规划建设温泉生态旅游小镇为蓝图,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韶山市副市长崔旺表示,温泉生态旅游小镇将集红色文化、休闲度假、农业观光、运动康养、旅游购物、会议会展、山地民宿等为一体,策划推出一系列温泉产品,进一步丰富韶山旅游产品。

“神州十号返回舱入韶、月壤异地灾备点、温泉等资源的聚集融合,对韶山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韶山市委书记唐杰表示,韶山将抢抓这一系列机遇,将韶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红色力量。

【记者手记】

红色沃土再攀高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帙恒 蒋睿

如果说韶山村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红色”无疑是这幅画卷的主色调。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在蹲点采访过程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韶山在把握红色之本的基础上,不断将当地红色旅游产业做优、做精、做丰富、做规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的穷乡僻壤,到如今生机勃发的红土地,韶山是读懂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初心之地,也是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奔小康的范本。

多产融合、高效增长,旅游业已成为韶山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幸福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扶贫让80%以上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韶山,正朝着更高水平的小康梦坚定迈进。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