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青山碧水长忆忠魂——走进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

2021-01-12 09:15:23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字体:【  

蔡锷 (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佳伟 通讯员 胡晓建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毛泽东称他为“邦之模范”,其学生朱德称“他是我黑暗时期的指路明灯”。

他就是蔡锷,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为实现民主共和、国家独立而英勇奋斗,被誉为“再造共和第一人”和“护国军神”。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蔡锷爱国主义精神,邵阳市在他的出生地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修建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去年9月29日,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正式开园。“从开园到现在3个多月时间,共有来自省内外150多个机关、单位近10万人到这里参观、学习。”蔡锷故居管理局负责人蔡敬忠说。

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一角。 (大祥区委宣传部供图)


1月8日,记者走进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追寻先人足迹,感受蔡锷将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的豪情壮志,探索当地做好文物保护、开发红色旅游的故事。

追忆蔡锷一生

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

博览园保留着蔡锷故居(蔡家老屋)。蔡锷故居背靠蔡家山,前有3口池塘,周边树木掩映,始建于清朝,为清代同治-光绪时期建筑特征,分为五开间的正房和三开间的偏房。“因为蔡锷的父亲正陵公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分得三开间的偏房。”蔡锷故居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黄胜兰介绍,1882年12月18日,蔡锷诞生在这处农宅里,并在这里发蒙识字,度过童年生活。

翻开蔡锷生平年谱,可以感受到他身上“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他年少求学时忧国忧民、奋发图强,13岁中秀才,15岁入湖南时务学堂,17岁赴日本留学。1900年,蔡锷回国参加唐才常发动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复返日本,投笔从戎,立志流血救国。

“他是为创建共和、再造共和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辉煌却又短暂。”黄胜兰说。

1904年,蔡锷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后,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编练新军,整军经武,培养军事人才,为国防建设殚精竭虑。

1911年响应辛亥武昌首义,领导云南新军发动“重九起义”,终结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11月,云南军都督成立,蔡锷被推为云南都督。“督滇期间,蔡锷在维护云南及其周边统一和稳定的同时,领导军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实行一系列具有民主革命性质的改革,对于推进云南经济社会近代化产生深远影响。”黄胜兰介绍。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救国于危难,从北京几经周折返回云南,发动护国起义,并抱病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蔡锷长孙蔡协补充了一个细节,蔡锷带着护国第一军打到四川时,剩余兵力3130人,加上当地一些军队参加,顶多5000人,但他对外号称七八千人,对战4万名北洋军,但是最后还是取得胜利,迫使帝制取消,恢复共和。

1916年7月6日,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致力治川。后因喉疾加剧,赴日就医,11月8日在日本逝世,年仅34岁。12月14日蔡锷灵柩从日本抵达上海。18日,灵柩从上海启程回湖南经南通时,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率领南通人民举行了一场意义特殊的路祭。他说,诸生须知蔡锷先生之所以可敬者,不在云南起义,推翻帝制,拥护共和;而在能本其固有之良心,不争私利,不贪天功,以尽瘁于国事。

1917年4月,蔡锷国葬于长沙市岳麓山,为民国国葬第一人。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蔡锷为革命烈士。为缅怀蔡锷,1996年,蔡锷逝世80周年,蔡锷出生地将亲睦乡蒋家冲改名为蔡锷乡蔡锷村。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蔡锷的著名专家谢本书评价道,蔡锷的一生勤奋、刻苦,而为官清廉、生活简朴,更是被人称道的一个重要特点。蔡锷死后,还负债三四千金,不得已靠恤金和友人资助得以偿还。其事迹和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保护革命文物

“这是1945年由八路军《军政杂志》出版的《曾胡治兵语录白话解》,为国家一级文物,是陈列馆八件一级文物之一。”1月8日,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工作人员刘沛向记者介绍该馆镇馆之宝。

《曾胡治兵语录》被喻为中国十大兵书之一。1911年初,蔡锷悉心辑录曾国藩、胡林翼有关治军言论,系统提出自己在建军、治军和战略战术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主张,编纂成《曾胡治兵语录》。目前,该馆共展出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20多个版本的《曾胡治兵语录》。

“与蔡锷将军相关的近现代文物,广泛散存在世界各地收藏家和收藏团体之中,我们用了5年时间征集文物,文物数量从原先的几件增加至1300多件。”刘沛说。

2013年10月10日,省政府批复与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锷故居保护规划》,要求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保护利用管理好蔡锷故居。当月30日,蔡锷故居保护开发建设项目开工。

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邵阳市对蔡锷故居进行修复,同时建设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进行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文物征集、陈列布展等工作。

2014年3月,蔡锷故居管理局发起文物征集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提供文物线索,捐赠历史文物。邵阳市文物局、蔡锷故居管理局组成文物征集工作组,聘请省文物局近现代文物研究与鉴定专家欧金林、闾四秋等,先后前往四川、云南、广东、北京等多个省市,寻找、征集文物。

云南收藏家杨韧和罗勇收藏有蔡锷将军以及护国军相关的文物。刘沛和同事找到他们,说明将在蔡锷故乡建设全国首个纪念蔡锷将军陈列馆的初衷后,杨韧与罗勇觉得珍藏多年的藏品找到了好归宿,最终将100多件文物转让出来。

梁启超侄女梁思萃在网上发文称,在北京北海公园快雪堂发现旧有文物梁启超手书的蔡锷将军及护国军神龛,呼吁保护。2015年12月,黄胜兰、刘沛等人协同蔡锷孙女及孙女婿蔡尉慈、董君志,前往北京洽谈。2019年12月,神龛复制品运回。

文物征集工作组先后10多次前往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向他们传授了文物陈列布展思路,并转让原本用于开设辛亥保路运动纪念馆的30多件文物,其中蔡锷护国第一军证章为全国已发现的仅存的一枚。

2018年12月,流入新加坡的文物永增军刀、清宫旧藏行军布阵图在香港保利拍卖行拍卖,文物征集工作组委托收藏家黄永亮拍得。2019年,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谢本书捐赠国家一级文物《蔡锷丧仪写真》,蔡锷长孙蔡协捐赠蔡锷在护国战争中用过的猞猁皮毡子,为国家一级文物,蔡锷侄孙女蔡遂宁捐赠《蔡钟自传》。征集的文物涵盖甲午战争、时务学堂、清末新军、云南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各个时期,在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展出。

发展红色旅游

1月9日,娄底李先生带着一双儿女,到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参观。“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要从小抓起,希望他们参观完后能够受到启发。”李先生说。

2006年,蔡锷故居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先后被评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红色旅游景区(点)、省首批涉侨文化遗产以及大湘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据介绍,园区投资2亿多元,总面积382亩,有将军门楼、护国军神塔、香色荷园景观带、诗词墙、挽联廊、蔡锷故居以及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等10余处景点。

护国军神塔。

(大祥区委宣传部供图)


“园区按照‘一心、一带、三个功能区、多个景观节点’的总体构架打造,将纪念展示区、山林景观区、高雅服务区融为一体,让参观者领略‘护国之要,唯铁与血’的崇高精神,感悟‘江山人物,天人合一’的深邃哲理。”大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卫东介绍,“一心”,即蔡锷故居核心保护区;“一带”,即香色荷园景观带;“三个功能区”,即入口广场及服务区、纪念展示区、山林景观区。

将军门楼是进入园区的第一个建筑景点。诗词墙位于将军门楼进门左侧,主要摘录蔡锷创作的经典诗词,字字珠玑、催人奋进。挽联廊位于枕头山上,主要展示民国时期孙中山、梁启超等名人志士在蔡锷逝世后题写的挽联,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护国军神塔矗立在枕头山上,塔的底部是“护国运动”题材的浮雕。“护国军神塔的高度分别是18.82米、19.11米、19.16米。1882是蔡锷的诞辰年,1911是蔡锷领导云南‘重九起义’创建民主共和的年份,1916是蔡锷领导护国起义再造共和却英年早逝的年份。”刘沛介绍。

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分为4个展厅,分别是流血救国、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精神永存。该馆运用珍贵的文物、资料和历史照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示蔡锷倾力捍卫民主与法治、不惜献出生命的伟大光辉一生。

蔡锷故居管理局负责人蔡敬忠说,目前园区正在将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与旅游充分结合,让园区成为学习和传承蔡锷将军崇高思想品德和高尚爱国情怀的重要场所。

2013年以来,每年超50万参观者到蔡锷故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