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最后的洲岛渔民

2021-01-09 08:53:19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夏博]

2020年12月24日,沅江市琼湖街道莲花岛村朗山组,禁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一帮一”结对帮扶工作队队员在退捕渔民家做搬离宣传工作。

2020年12月23日,沅江市琼湖街道管竹山村,搬迁渔民空置的房屋被拆除,建筑垃圾会被运走,全岛进行生态复绿。

2020年12月26日,沅江市琼湖街道管竹山村,搬家临走前,袁桂珍和儿子在家门口合影。她叮嘱家人一定把这张图片打印好,放在城里的新居里。

2020年12月26日,沅江市琼湖街道管竹山村,86岁的李介先(图中)请邻居们吃了一顿搬家前的团圆饭。他是村里的老党员,带头签订了搬离协议。

2020年12月24日,沅江市湖南鑫海股份有限公司,莲花岛村搬迁渔民任月娥在织网车间进行渔网修补工作。从小就学会编织渔网,她留在渔网厂做事上手快,还能顾及家人。

2020年12月25日,沅江市琼湖街道澎湖村东湖红码头,一艘拆解后的渔船被吊起运走。这些渔船都被环保回收。

2020年12月21日,沅江市财院小区,上岸渔民在劳务公司接受家政培训。为了解决渔民们上岸后就业难的问题,该市已经举办了培训班11期,527位搬迁渔民接受了培训。

2020年12月26日,沅江市琼湖街道东南湖芦苇场,满载着管竹山村渔民搬迁物资的货车搭载轮渡通过洞庭湖。目前,管竹山村465户居民全部搬离上岸。

1月4日,夜幕降临,沅江市琼湖街道莲花岛上星星点点的灯光。春节过后,洞庭湖最后的洲岛渔民将全部搬迁上岸。

图/文 湖南日报记者 辜鹏博 邹晨莹 通讯员 黄拥军 楚峰

1月4日,沅江市莲花岛村。

“你见过天鹅睡觉的样子吗?”话音刚落,赵迪飞听到一阵“喔喔”的“信号”,赶紧提醒记者,这是大雁进食的声音。

夏打鱼、冬打鸟,曾是洲岛渔民的生计。赵迪飞亦是如此。当记者问起他成为义务护鸟员的前因后果时,赵迪飞有一搭无一搭地回应着,时不时问道,拍摄用的无人机会不会打扰到它们。

打鸟人成为护鸟者,捕鱼人不再是捕鱼人。

2020年12月25日,沅江市澎湖村。正在拆解的渔船上,有“编号17:江国辉”的字样。不远处,站着一位老人,眼里充满坦诚的不舍,他是江国辉的父亲江连山。江连山忘不了马达雄浑、船旗飘扬的水上时光。江家虽早已无人打鱼,但他觉得,渔船拆了,才真正意味着自己不是渔民了,也说明“搬家的日子近了”。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启动后,建档立卡渔船、渔民将尽数退出。沅江市组织洞庭湖中最后3个洲岛渔村(管竹山村、莲花岛村、澎湖村)的3344名洲岛渔民搬离、上岸。

石仲芳是莲花岛村第一个搬家的。他曾以为会和祖辈一样,“在这里住一辈子”,于是建了当时岛上最好的房子,花了家中所有的积蓄。

“讲起环保、生态,以前我觉得都是些‘大道理’。渔民怎能不捕鱼?”直到石仲芳察觉到,洞庭湖里的鱼数量越来越少、种类越来越少时,他才意识到了禁渔的必要。“至少有十多种鱼再也没见过了……”

他领着记者,去看旧屋残垣上风浪曾来过的痕迹。除了上岸寻找出路,居住的安全、生活的便利,也早就让他动了搬家的念头。 “不想让后代留在这里”,是许多渔民的共识和心声。

就业是洲岛渔民最为普遍的困扰。沅江市成立退捕渔民安置保障“一帮一”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20条转产就业帮扶措施。皮培奇在“一帮一”的牵线下,加入了沅江市河道湖泊管理站。成为河道疏浚员的皮培奇,时常把“不要往水里扔垃圾”挂在嘴边。

莲花岛村莲子湾组的渔民自发联合起来,成立了专门的劳务公司,开设了家政培训的课程。照料婴儿、护理老人,成为他们上岸后的第一门“专业课”。充实的课程、外面的世界,比脚下的洲岛更宽广,回音也来得更动听。

2020年12月26日,是管竹山村75岁老人曾岳庭搬离的日子。木材、石锅、衣柜,他一件也舍不得扔掉。行至半路,突然记起电视天线没带,他便独自回去,架好梯子,小心翼翼将天线取了下来。

船载着曾岳庭搭乘的车辆远去。

搬离的和尚未搬离的洲岛渔民,有各种各样的不舍和担心。拨开那些暂时的情绪,大风大浪从来不是渔民追求的生活,他们都明白,“上岸才有出路”。

人烟渐渐稀少,灯光星星点点。洲岛渔村,即将成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