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怀化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的成功样本

2021-01-02 09:18:26 [来源:怀化日报] [编辑:欧小雷]
字体:【

走向胜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⑨|那山·那水·那人——怀化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的成功样本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怀化日报记者 李青青

怀化山多,堪称山的王国。全市3000余万亩山地,绵延区域80%的版图。

怀化多水,汤汤沅水携手渠、巫、氵舞、溆、辰、酉6条姐妹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织就了一张密布的水网。

山水相融的地理特点,造就了怀化的壮丽与秀美。森林覆盖率高达70.83%,为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山水,而且有独特的民俗,红色、古色、绿色交相辉映。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怀化市委、市政府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闯出“乡村旅游+扶贫”融合发展新路,大批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让“甜甜的怀化”更加甜美。

数据显示:怀化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47家,旅客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带动141个贫困村整体退出,21892名贫困群众就业,18514户、66266人脱贫。

时至年末,走进怀化访山、看水、观剧,一幅幅精彩的美丽乡村画面和脱贫故事,让记者耳目一新。

青山变金山

元旦临近,位于雪峰山景区的“云端高塘”民宿房源紧俏,老板韩学赢手机响个不停。“都是订房的。”韩学赢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韩学赢是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在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办起了民宿,去年全家收入超8万元。

位于湖南境内的雪峰山,横跨怀化、邵阳两市,之前因大山隔阻,交通不便,贫困的阴影笼罩在雪峰山周围的村民心头,挥之不去。

雪峰山山高林密,生态环境好,且当地党委、政府重视乡村旅游。2014年,从上市公司董事长岗位退职的陈黎明,怀着浓浓的乡情回到雪峰山,创办雪峰山旅游公司。

“旅游扶贫、群众受益、文化先行、后发赶超”,该公司先后投入近10亿元,围绕雪峰山地区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成功建设了4个3A级、1个4A级国家旅游景区,枫香瑶寨、千里古寨、星空云舍、大花瑶虎形山景区等成了网红打卡地,雪峰山旅游板块迅速崛起。旅游拉动效应巨大,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陈黎明介绍,雪峰山旅游景区作为“神韵雪峰”全域旅游基地的龙头,年接待旅客80多万人次。与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1000余名贫困群众,一举脱贫摘帽,周边10余万村民因此受惠。

雪峰山旅游扶贫模式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雪峰山旅游公司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收录进《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贫瘠土地变成了观光热土,古宅老院变成了旅客乐园……”谈起家乡的变化,溆浦县穿岩山公园雁鹅界古村落的贺方礼感慨,深山农民吃上“旅游饭”,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普普通通的农民贺方礼,如今,已变身成为农家客栈的老板。

雁鹅界古村地处雪峰山腹地,交通不便,是溆浦县最贫困的山村之一,农民致富无门。

与贫困生活形成反差的是这里的美景:白云青山绕人家,青砖黛瓦古民居。

吃上旅游饭,风景变钱景。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从乡村旅游中获益,雁鹅界古村以山水资源入股,与雪峰山旅游公司联手,结成政府、农民、开发商利益共同体,打造雁鹅界景区。

听闻村民可以用自家的古宅房屋、山林土地等资源入股,成为公司股东,2014年,在外打工的贺方礼回到了家乡。

他以古宅折价15万元入股,获得公司提供的20万元无偿创业扶持金,创办可容纳30余人住宿的“雁栖山庄”。

随着景点迅速走红,“雁栖山庄”2015年底开始运营,次年年收入达30万元。同贺方礼一样,雁鹅界古村落180余户村民如今在家门口过上了小康生活。

景区内禾田村脱贫户谭兴松在公司的扶持下,高山猕猴桃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多亩,早在2015年,景区举办“湖南山背猕猴桃文化节”,他在节会上成交80多万元,由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有了公司的旅游平台和资金扶持,景区贫困群众的致富产业越做越大。”谭兴松说,当地村民依托资源优势及游客需求,成立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野生菜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合作社等,做起了餐饮住宿服务、高山药果材种植等产业。

在雪峰山景区茶马古道上,记者与“保安大哥”刘化庆攀谈起来。他是溆浦县统溪河镇穿岩山村村民,因残致贫。为帮助他脱贫,雪峰山旅游公司邀请他到景区担任“保安员”。

“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才有价值、有尊严。”刘化庆说,雪峰山旅游公司为他提供工作岗位,实现脱贫,比给钱给物更有意义。

与刘化庆作别,记者沿着茶马古道上行,一路上莺声婉转,悦耳动听。突然,一阵粗犷的歌声飘过来,“雪峰山上风光好,幸福生活万年长。”同行的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歌者正是刘化庆。

水边听故事

青山为景,溪滩为台。

2020年12月26日晚,在沅陵县借母溪乡借母溪村千堂湾,灯光变幻,随着《多想你》主题曲响起,实景剧《狃子花开》演出进入高潮。

台上,当地农民倾情表演;台下,数百旅客看得如醉如痴。

纽子花不是花,是个故事。在偏远的借母溪大山里,过去因为贫穷,有典妻生子的旧俗,被当地人叫做“狃花”。

“借母溪”景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湖南九寨沟”。拥有国内罕见的沟谷原始森林。千年古藤老树、神奇沟谷溪水,恰似一幅幅“古藤老树长尾雉,沟谷流水有人家”的原始森林风光园。

借母溪美得让人心醉,也穷得让人心痛。长期以来,村民的日子却似“一潭死水”,守着美丽的山水过着穷日子。

“将旅游与扶贫融合发展,让美景变‘钱景’。”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说,沅陵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由沅陵文化旅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怀化学院联合打造了实景剧《狃子花开》,让旅客在水边听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借母溪一带流传的“狃花”故事和人物原型创作而成,并将国家非遗辰州傩戏、省级非遗沅陵山歌号子,通过傩舞、山歌号子、采茶歌、山歌小调等表现形式,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借母溪文化的独特魅力。

景区带村,助力脱贫攻坚。实景剧融文化与旅游一体,又通过村民表演、给景区贫困户分红的方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

脱贫户吴先林每月能领到1000多元的演出薪酬。白天则在村办文化旅游公司上班,工作岗位是开电瓶车,每天往借母溪自然保护区接送游客。

“不是搞旅游,在家门口很难有事做。”吴先林笑着说,和他一起参加实景剧演职人员共73人,其中17人是脱贫户,人均年收入1.2万元。

“当年穷在‘偏远’,如今这‘偏远’反倒成了‘卖点’,吃上旅游饭,家家奔小康。”脱贫户周莲珍说,村里安排她打扫剧场卫生,每月拿工资。她还卖特色小吃,腾出客房接待客人。

景区内开设了沅陵县嗨乐坊狃花民宿,安排当地12名村民就业,穿上统一制服,个个精神抖擞。

“放下‘泥饭碗’,端起‘金饭碗’。”54岁村民符喜珍与记者交谈时,脸上写满幸福。为给客人留下好印象,过去在家握锄头、从不讲究的她,现在上班前都要化简妆。

借母溪村脱贫户符元生的家在实景剧场千堂湾村,有一条公路从他家旁直奔山外的洪水坪集镇,与沅陵至张家界的省道相连。

千堂湾与洪水坪虽在一个村,但相距11公里。符元生说:“没有实景剧前,去洪水坪虽有一条水泥路,但又窄又烂,旅游大巴无法进入,还要过一座滚水坝,涨水就过不去。”

沅陵县委、政府下决心打造《狃子花开》实景剧,以乡村旅游撬动借母溪沿线深度贫困群众脱贫,整合资金提质改造千堂湾至洪水坪公路,并修建过溪大桥。

“现在这条路是全县最好的通村公路。”县旅投公司导游陈文敏经常带团到借母溪旅游,看实景剧,踏上这条宽阔的旅游大道,心情格外愉悦。

一台剧汇聚各路扶贫力量。2018年,怀化市政府与扶贫后盾单位中远集团共同出资,帮助修建借母溪游客中心。为让游客深度体验农耕文化,中远集团近几年累计投资400万元,修建洪水坪生态文化园,去年又投资100万元扩建实景剧场。

“民宿有特产馆,老板是电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广。”村干部透露,实景剧上演以来,带动景区沿线20多户农家乐和土特产经营户创收。

“旅游扶贫助力,产业越做越有信心。”实景剧男主角演员杨志军,人长得标志,经济头脑也活,发展养蜂产业,随着本地旅游升温,杨志军每年卖土蜂蜜收入20多万元。

实景剧填补了沅陵夜间旅游的空白,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2018年,借母溪村脱贫出列,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花开幸福来

冬日和煦。漫步在山间栈道,穿行于原始林区,鸟语婉转、花香四溢。鹤城区黄岩生态旅游区游人如织,好一派高山特色乡村游风光。

黄岩生态旅游区距怀化城区20公里,辖白马村和大坪村,平均海拔1174米。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莽林幽深、飞瀑流泉、溶洞成群,使黄岩素有“高山净地”“叠翠画廊”“怀化庐山”之美誉,“千年无一暑,百里无蚊帐”是其极好的写照。

然而,多少年来,这一方百姓在土地上奔波、劳作,艰难度日。

变化,发生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这个高山上的村子,被乡村旅游唤醒。

2015年初,白马村引进青藏高原的“幸福之花”格桑花,致力打造“高山景观、石林花海”,28户村民入股种植格桑花。

当年10月,格桑花首次盛开,美丽花海吸引成千上万的市民闻香上山,白马村乡村旅游一夜成名,当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一批贫困户因花脱贫。

尝到甜头的白马村劲头更足,组建怀化黄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与村民共同打造经营千亩石林花海。如今,每当盛夏之时,2000亩花海观光园内鲜花竞相绽放,漫山遍野,美不胜收。

邻近的大坪村也不甘落后,村民以资源、资金、投工投劳,贫困户以扶贫帮扶资金、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外出打工回乡青年以资金等多种方式共同入股,组建成立了怀化辉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致力打造经营“怀化大峡谷”。

目前,两个核心景点已然成形,拥有天池、玉湖山庄、3万亩鸭梨江原始次森林、风洞和钟鼓溶洞群等自然风光,建设推出旋转滑雪、溶洞漂流、玻璃栈道等30多个娱乐项目。

相对高差上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独特的民宿分布在绿树丛中,阳光从云的缝隙间投射在山坡上,错落有致,临静安宁。

“山风也赚钱。”白马村心田木墅度假小镇负责人罗诚介绍:“暑假期间,家庭亲子游较多,住宿需要提前预约,每天都是一房难求。”

乡村旅游春风吹来,村民的山地增值了,当地老百姓纷纷享受旅游脱贫致富的阳光。

“跟着公司干有奔头,这里的村民都是老板,帮自己做事还有工资拿。”大坪村脱贫户杨贤松兴高采烈地说,自己在景区管理花卉,自家3亩多山地以流转形式入股,还贷款了5万元作为入股资金,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

“黄岩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委书记彭国甫、市长雷绍业等市、区领导多次上山调研、指导,排忧解难。”黄岩旅游度假区负责人说,两个核心景区带动实现村均集体经济由零收入增加至5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由1000元左右增收至5000元左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全民众筹”模式的推动下,黄岩乡村旅游的“扶贫之花”“幸福之花”犹如山上朵朵花开红艳艳,被列入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例案。

唱给世界听

木叶声声,侗歌阵阵。

2020年12月26日,来自广西的一批游客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黄都侗文化村。走进寨门,只见数十个侗家汉子吹着欢快的芦笙翩翩起舞,一群身着侗族服饰的姑娘端着一碗碗芳香四溢的侗乡佳酿,唱着热情的敬酒歌拦在路中央,以侗家特有的方式迎接客人。

侗寨里,风格独特的风雨桥、凉亭、鼓楼等古建筑群,让人目不暇接,游客啧啧称奇。而由村艺术团自编自演的民俗节目,更让游客沉浸在侗乡风情里。

侗族有酒就有歌,有歌就有舞。过去,村民是自娱自乐,歌唱给自己听,舞跳给自己看,喝酒只是当作解决一天耕作劳累的休闲。年复一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乡村旅游的兴起,给这个贫困村带来了希望与活力。

市、县两级把该村作为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重点景区来打造。旅客来了,皇都人的脑子开窍了,美妙的侗歌飞出了山外。

村里办起了艺术团,村里的姑娘小伙成了艺术团的团员。艺术团编排的歌舞突出“侗味”,斗笠、犁耙等生产生活用具成了道具。

“演出场场爆满。”皇都侗文化村艺术团欧俊楼告诉记者,每年观看的旅客有十多万人次。近年来,艺术团多次受邀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及日本等国演出,“侗歌唱给世界听”,深得观众喜爱。

“唱着侗歌奔小康。”艺术团骨干吴焕英说,“艺术团拥有固定演员30余人,每人每月可领3000元工资,其中28名是脱贫户。此外,群众演员还有数百人,全是本村村民,是景区《看皇都·听天籁》实景演出的主力军。”

观念一变天地宽。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全村加入旅游的产业链中,催生了新业态,“长”出了新产业。

民俗成卖点。接待亲友的传统合拢宴也成为了景区的一道风景。数十成百的游客一手搭肩,一手端杯,边喝边唱,尽情享受快乐。

侗锦成了抢手货。在皇都村呀啰耶侗饰玩艺产品展示区,人头攒动。“100多种披肩、服饰等侗饰产品深受游客喜爱,还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国际市场。”皇都村村民欧瑞凡说,皇都村通过侗饰传习所培训织女590余人,织女每人年收入3万至5万元不等,

写生研学引财来。村里泼墨山庄写生基地可容纳400多名学员入住,基地还设置了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研学教室等。

“独特的侗乡文化为写生提供了丰富的题材。”通道上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2015年,公司在皇都村建起了写生研学基地。现在已有80余所院校把这里作为定点写生研学实践基地。

“一年收入至少10万元。”脱贫户欧俊欢原来靠着几亩薄田度日,跟上发展乡村旅游的脚步后,脑瓜子也灵活起来。他将自家住房改建成客栈后,经常有写生学生和游客居住。

目前,皇都村有45名村民参与写生研学接待服务工作,平均年收入2.33万元。

百年古村“活”起来,群众的日子“火”起来。2017年,皇都村实现整体脱贫。并收获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传统村落等一批“国”字号招牌。

【记者手记】

青山变金山 百姓幸福来

这是一首山水人的变奏曲。

山还是这些山,水还是这方水,人还是这些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怀化闯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融合发展新路,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上百个贫困村发生精彩蝶变,6万余名贫困群众华丽转身过上了幸福生活。

怀化山多,曾贫困程度深,但也有优势,就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绿水青山,就是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于是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扬长避短,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用美丽战胜贫困。

吃旅游饭,首先要转变观念。这中间,致富带头人的示范效应不容小觑。经过带头人的努力,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群众参与热情高了,日子越过越好了。还要看到,当地党委、政府创造的好平台和好环境是基础。怀化市委、政府强化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产业融合。因势利导,通过“龙头带动”“全民众筹”“景区带村”“旅游+电商”等模式的推广,把产业培育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不断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各方齐发力,瞄准真问题。产业扶对头,脱贫有奔头。怀化市发展乡村旅游的4个成功样本,就是例证。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