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溪水总是情——探秘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的“云溪实践”

2021-01-01 09:41:2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云溪区清溪省级森林公园。

云溪区虾稻共作喜丰收。

云溪区乡村风貌。

徐亚平 徐典波 吴天琦 杨 朝 邓志强

改革创新,开启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新征程,各地不断探索;云溪实践,建起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幸福一方百姓。

党员打分亮身份、网格化管理优服务、村民理事会让矛盾不出村、村规民约引领新风尚……构成了岳阳市云溪区改革创新的发展图景,该区也成为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

新风轻拂百姓乐,云山溪水总是情。云溪区区委书记张中于深情期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全区正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激活基层健康细胞,化解矛盾在村组,和谐稳定在基层,让18万云溪人民共建共治共享‘幸福云溪’!”

强党建,赋予新内涵

万里长江,穿城而过。长江切洞庭湖口东下,眨眼就到了云溪。冬日时节,云溪区路口铺镇黄皋村村民正在热议“党员打分”的典型事例。原来,村里的“后进”党员黄振华已经成为“后劲”党员。

56岁的黄振华有着38年党龄,因为上半年忙于生计经常外出,渐渐疏忽了作为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参加组织生活次数少了,学习政策理论时间少了,与党员包户的7户村民联系少了,导致“最洁净之家”获奖的少了,村民意见多了。

“区里有规定,党员要示范引领,就得按标准扣分。”在全村第二季度的“党员打分”民主测评中,村支两委根据黄振华平时的表现,综合了各方评议意见,按照党员考评办法的标准,累计一次性扣除了4分。

“能不能先不扣分?”黄振华成为了村里的“后进”党员,心里不好受,找到了村支书沈春明说情。“老黄呀,这个扣分我也没有办法,区里上下都是一盘棋,考核打分都是上了评比墙的,党员责任必须落实,村里52名党员都要包干到户带头,达到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效果。”沈春明给他支招,“我看办法倒有一个,考核有不少加分项,你可以想想办法!”

拿着《云溪区党员考评办法》“红本本”回了家,黄振华仔细研读温习。农村(社区)考评办法要求党员必须“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包含遵守党章、诚信守法、禁拆治违、生态环境治理、综治维稳、征地拆迁、移风易俗、热心公益8大类,每一类既有扣分项,也有加分项。

“做得好可以加分!”有了努力的方向,黄振华干劲十足。他除了遵守扣分项的要求,还瞄准加分项发力。6月份以来,他经常入户宣讲禁炮规定,经常带头参与清洁家园公益行动,还主动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云溪街道桃李村人居环境整治评选清洁家庭。

(本文图片由云溪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黄皋村根据《云溪区党员考评办法》设立“评比墙”,用于党员评比情况展示。“考评结果公开化,让村里的党员都有一种紧迫感。”张中于介绍,2017年,响应中央创新基层治理的号召,区委从强党建着手,广泛征集基层党组织、党员建议,制订了考评相关办法,对党员干部进行考评激励,破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组织难、量化考核难等问题,让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主心骨”。

2019年10月,云溪区4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实现全覆盖,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更加务实高效。

长岭街道和平村有一条上世纪70年代修筑的白家冲港小水渠,年久失修的小水渠是村民心中的“痛处”。但如何修、按什么标准修,因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意见有分歧而搁置。2019年初,该区经过充分调研,决定在软弱涣散的和平村试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瞿奇志当选和平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后,积极推动做好党员考评、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岗等工作,使村两委迅速拧成一股绳。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和平村全体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很快收到了“强信心、聚民心”的效果。在广泛发动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全面整修白家冲港,通过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补助、乡友捐资、群众投劳等方式集中资金和劳力,对老渠全面清淤、打驳岸、渠底硬化、沿渠绿化。不到一年时间,白家冲港彻底改头换面。2019年底,和平村摘掉“落后帽”,跻身街道“先进村”。

“红色细胞”被激活,基层治理添“动力”。自推行“党员打分、考评上墙”制度、村(社区)完成“一肩挑”后,该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示范作用得以释放,党员干部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办理民生实事658件。渐渐地,村里干事创业的人多了,矛盾纠纷减少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强服务,探索新路径

面对群众日益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如何通过有效基层治理,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云溪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正仁胸有成竹。近年来,该区坚持“以人为本”,将治理寓于服务之中,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路径,全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月的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我们村升到第3名啦!”最近,云溪街道坪田村“后进”变“先进”的好消息,着实让村民高兴。“网格化管理果然见效了!”村支书刘大鹏解密说,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网格长、信息员、网格员以及志愿者队伍抱团督导服务,全村不仅人居环境变好了,安全工作、文明创建都有起色。

“有事找‘格格’!”如今成了云溪区居民的口头禅。近年来,该区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率先将区、镇、村级综治中心(网格化)一并纳入“智慧人社”项目建设。全区建成1个区级5个镇级49个村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网格云溪”实现区、镇、村三级“一键贯通”。网格员发挥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协管员、服务员的职能职责,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网”。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推进基层治理,不是党委政府唱独角戏,必须要夯实基层基础,倡导多元主体共治,探索新方式、新路径,筑牢治理根基。

2019年初,云溪街道桃李村七里组居民有个“集体心愿”:从东往西,别的村组道路都拓宽了,为什么我们组的道路,总是这么窄呢?

呼声很快传到了桃李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陈步金耳朵里。作为分片包户的“服务员”,他入户走访调查,发现该组村民有修路的意愿,但有个别人让出田土想得点补偿,但不知修路的钱从何处来,修路变得遥遥无期。

“只要人心齐,泰山都能移!”陈步金带领理事会成员,组织召开七里组村民代表会,达成修路共识,带头捐款1万元。村理事会又请来了村企业、乡贤、致富带头人、寓外乡友共捐款7万余元。村民也纷纷捐款,最多的捐了500元,最少也捐了200元,凑齐了14.7万元的修路费用。

道路拓宽时,不少村民主动让出自家的田地,还义务投工投劳。最后,不仅组里的主马路拓宽至4.5米,还修了3.5公里长的村道。村民都感慨,没有村理事会来理事,哪来这么宽的小康之路?

“桃李村村民理事会成立几年来,成员最多时有10人。人员换了几批,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不变的是辅助基层管理,调解麻纱事,提供身边服务。”桃李村村支书彭泽林称,该区指导所有村(社区)成立村民(社区)理事会,推选热心公益、有威望的人进入理事会,通过民事民议,制定《村民(社区)公约》,使村民理事会在村“两委”领导下,依照《村民(社区)公约》开展工作。理事会成员参与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矛盾调解、产业发展、平安创建等事务,形成了常态化机制,助力构建新型基层治理体系。

江水不止,探索不息。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云溪区不断加强“自治”建设,以群众身边的模范典型去引领和带动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群众个人有序参与社会事务,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长岭街道和平村坝塘组村民林白玉发家致富后回乡创办了建筑公司。2020年3月,收到“家书”得知长岭街道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他主动找到村里,申请出资百万元,将坝塘组打造成亮点屋场。在他的带动下,组内村民纷纷主动投工投劳,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基层治理全面开花。路口镇路口村理事会年近七旬的理事长甘吉光长年热心村务无私奉献,他自发组建了一支环境整治服务队,做宣传、搞劝导、做协调,带动群众落实三包、家禽圈养、缴纳保洁费,为该村争创市级示范村尽心竭力。在该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他高票当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感动云溪”人物。

当前,云溪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已初步形成,民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强引领,树立新风尚

“以土为本,以农为业,勤劳致富,艰苦创业”“友善亲朋、团结邻里、勤俭持家、自强不息”“ 护得大树好,借得绿荫凉”……这些出自云溪区乡村文化墙上的句子,被村民熟读成诵、口口相传。该区的49个村(社区)农户家家有“文化墙”,都是各具特色的村规民约和家规家训等文化符号,从中可管窥村庄的新风尚。

一块块文化墙,凝聚的是“幸福云溪”的精气神。目前,该区共评选确立家规家训476条、村规民约32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优良家风水乳交融。云溪街道八一村牌楼组组长杨其凡是明代尚书杨一鹏的后人,他立起了“诚实是本、诚信是金”等杨氏家族十训,带领村民们每日打扫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保护古井古树、维护道路设施,共同建设美丽屋场,被评为“湖南省最美新乡贤”。

云溪美,最美风景是文明;文明兴,最美风景属新风尚。云溪区省市重点工程多、驻有中石化巴陵石化和长岭炼化两大央企,紧毗湖南城陵矶新港区,为服务厂港企业发展,该区及时提炼出“护得大树好,借得绿荫凉”“厂兴区兴、港强区强”等村民道德公约,借助道德的力量来解决基层治理中出现的难题,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违法建设“零增长”目标。

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将基层社会治理引向深入?近年来,该区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要求,持续推动“村规民约进村组”“道德评议进农家”和“移风易俗树新风”等德治工作,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规范约束,村民理事会积极担当。

引领新风尚,润泽新生活。2017年6月,云溪区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为副组长的移风易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区委宣传部牵头抓总,推出移风易俗工作“一个意见、一个实施方案、一封致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公开信、一份党员干部带头承诺书、一个党员考评办法、一个党员干部责任追究办法、一个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范本、一个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一套宣传方案(微电影、公益广告、微宣讲、文艺巡演)、一套报告登记表” 的“十个一”工程,并不断建章建制,形成长效机制,让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依,依章而行,沿着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常态化的轨道推进。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长岭街道办事处荆竹村三合组村民罗灿的哥哥准备为刚出生的女儿办满月酒。根据该村的村民代表大会和红白理事会的决议,同意将满月酒纳入到《村规民约》允许操办,由理事会发放告知书并拿出具体操办审核意见,严格控制办酒规模、宴席标准等。在宴席上,没有一次性餐具,也没有喜棚和喜炮,酒席不再像从前讲排场、撑面子。村民罗英感叹道:“不长无事酒,真正对老百姓好,美化乡村、美化家庭、美化社会主义风气。”

党风带民风,培育好乡风。目前,该区切实把干部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节俭环保、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树起来,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已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识。仅2019年,云溪区累计婚事新办375起,丧事简办539起,其他事不办673起,为群众节省资金2856.6万元。

山路弯弯,溪水潺潺。走进大山深处的山外山土菜馆,《公筷公勺 ,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张贴在醒目位置。餐桌上,不见塑料餐具,象牙白、中国红两种颜色筷子,引人注意。老板李四华快人快语:“象白色的是公筷,不仅在我们这些民间餐馆,大到机关食堂,小到家庭用餐,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标配’,防范和减少交叉感染和食源性疾病传播,引领文明餐桌新风尚。”

生活更文明,才能更美好。疫情原因,云溪区召开推广使用公筷公勺行动部署会,向全区发出动员令,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单位干部建了一个群,每天打卡,晒‘公筷公勺’,相互监督,引领健康新‘食尚’。”云溪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平波表示,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为了增强公筷公勺推广力度,该区把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开展情况纳入区年度移风易俗和文明建设工作考评指标体系。

云霞生异彩,溪水有清香。云溪区创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催生出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3个,文明屋场46个;“家规家训”被评为湖南省“公民道德建设十佳实践课题”,“道德评议”被中央文明委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案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