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超速度”
——长沙重大产业项目流动观摩见闻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金慧
12月29日至30日,一年一度的长沙市重大产业项目流动观摩会如约而至。观摩团一行马不停蹄,赴15个重大项目,看现场、比成绩、论英雄。
今年,长沙市共铺排重大项目1320个,总投资16245亿元。1至11月,完成投资4055亿元,占全年计划112.9%,跑出了项目建设“超速度”。
发展“高尖精”,产业有活力
“如果月亮上有嫦娥,我们的镜头能拍到她的头发丝。”在长步道机器视觉光电产业基地项目现场,公司董事长李四清介绍,其1.5亿像素大靶面镜头为目前全球像素最高的工业相机镜头,填补了国内“机器视觉”领域核心配套的空缺。
今年来,长沙克服疫情影响,以战时状态、战时思维同时间赛跑,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抓项目,于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新机。
这次观摩的项目中,许多属“高尖精”,走在全国前沿,为长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
泰科天润碳化硅芯片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国产碳化硅功率半导体自主可控,填补国内空白;比亚迪刀片电池项目可带动新能源上游产业链产值约30亿元,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续航力和长沙汽车产业竞争力;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在扭转湖南“缺芯少屏”局面的同时,还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20余家,预计可年创产值100亿元……
聚焦制造业,项目有张力
作为“中国力量之都”,长沙制造业标志性项目在这次观摩中十分吸睛。
三一智联重卡和工程机械扩产项目,将打造一座“24小时不停歇、可熄灯生产”的“灯塔工厂”,致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路者;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和中国制造中部创新引领高地;长沙(金霞)消费电子产业集聚区将集“高端制造、创新研发”于一体,成为全省智能制造和创新资源要素集聚高地、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标杆。
“以标志性项目为牵引,制造业将为现代化长沙建设集聚强大动能。”长沙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夏文斌介绍,为发展制造业,长沙不断优化服务,成立项目困难问题协调服务专班,建立项目建设困难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和要素保障长效工作机制,对困难问题及时汇总并梳理分析,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后顾之忧。
长沙市20个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2020年度计划投资287.5亿元。截至11月底,完成投资368.5亿元,占全年计划128.2%。
挺进“大蓝海”,科技有实力
科技创新是一个浩瀚的“大蓝海”,充满无限可能。
不同于以往,这次观摩的项目中,有一批兼具科技实力与经济效益的重大项目,它们将为长沙发展增添澎湃动能。
走进湘江科创基地项目,12栋办公楼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目前建筑主体已全部完工。该项目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新兴产业,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和数据产业集聚区,全部建成后,将聚集科创型企业5000余家,成为长沙科技创新新引擎。
在科技创新领域,长沙敢为人先、勇于实践。智能终端配件产业园是望城经开区落实长沙抢占“三智一芯”产业发展制高点要求而打造的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重要平台。项目于今年7月底全面投入运营后,如启动了一个超级磁场,吸引德赛电池、瑶华半导体、宝新创、福万达科技、迪盛智能等11个产业链上重点项目入驻,这些项目达产后可年创产值160亿元,将为长沙打造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提供支撑。
科技创新是源头活水,是“第一动力”。目前,长沙科创氛围日渐浓厚,科创实力不断提升。吴赣新型原料药自动化生产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把江苏总部迁往望城经开区,力争3年内在长沙完成上市。”
责编:金灵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