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风雨同行 绽放美丽”——“艺抗疫情·云游湖南”优秀文艺作品惠民展演活动在长沙市橘子洲景区举行。 田超 摄
叶建武 龙文泱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身边的图书馆、文化馆越来越多,不仅有愉悦心灵的文学作品,还有帮助生产生活的科技健康等多方面选择;场馆开放延时,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海量信息和不打烊的公共文化服务;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仅把高品质文化产品送到田间地头,还提升了百姓自身的文化素养。放眼三湘大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春风,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南文旅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公共财政为支撑、基层为重点,保基本、促公平、提效能,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搭建平台、突出特色。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出台地方立法,全省公共文化阵地网络基本覆盖
今年9月1日,《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正式施行,我省依法治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入新阶段。该实施办法内容共30条,涉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会参与激励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湖南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和2018年,先后以省人民政府名义高规格召开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2018年起,全面启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目前,中央明确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重点改革任务,在我省均已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创建了长沙、岳阳、株洲、永州4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及8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14个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所有县市区的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产品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创新、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均达到验收要求,优秀率达到52%。全省公共文化阵地网络已基本覆盖,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更加合理,服务更加均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来,县级骨干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5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填补空白,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完成新建36个、完成改扩建或馆舍主体工程37个;乡村文化阵地基本实现“一乡一村均有一个文化服务中心”。公众满意度测评显示,今年有1355349人参加测评,占全省常住人口比例为1.98%,满意度为89.64%。
抓项目创品牌,文化惠民活动热在基层和农村
悠扬欢快的苗歌《情歌阿尼尼》、地方特色浓郁的非遗文武茶灯《闹年花灯》展演……今年1月8日,2020全国乡村春晚网络联动凤凰竹山分会场“竹山赶年”迎新春在湘西州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热闹上演。这是湖南首次参与全国网络春晚活动,湘味乡村新年文化大餐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深挖本土文化特色,传播优秀湖湘文化。多年来,湖南文化工作者通过抓项目、创品牌,让文化惠民活动热在基层、农村,传播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今年,湖南12家单位获评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攸县“门前三小”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老百姓家门口形成了“10分钟小文化圈”,成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家族祠堂、闲置民房、旧村部、空置学校……都成了“门前三小”的阵地。鸭塘铺村的夏嗲说:“现在打牌的少了,运动的多了。邻里矛盾少了,互敬互助的多了。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秉承“以文化人,以文富村”宗旨,会同县高椅乡雪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强硬件、优服务、启民志、正民风,文化硬件设施覆盖全村,用文化“点亮”了山村生活。
一批惠民项目激活基层和农村的内生动力,营造了群众文化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贫困地区流动服务车配送项目、精准扶贫题材艺术创作工程,送先进理念、管理方法、设施设备和优质内容;持续实施贫困地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开展“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百师千课进站入村”系列农村文化志愿服务,培育文旅志愿服务队伍11万余人;“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活动每年有上万场;连续举办多年的“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农民工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备受群众喜爱的自己的活动;乡镇办文化艺术节、村里办春晚成为普遍的文化现象。
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全覆盖
“我10岁从宁乡来长沙读书,不会写作文。老师说,把你讲的话写出来就行了。我就写了一个摘桃子的故事,得到了第一个写作文的奖励。第一次懂得‘作文就是写话’。”11月29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李少白做客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文学名师讲坛,为广大家长孩子传授写好作文的秘诀。现场可容纳的观众有限,但10.3万人次网友通过“湖南公共文旅云”观看了讲座直播。
“湖南公共文旅云”是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打造的省级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截至今年底,以“湖南公共文旅云”省级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向上对接国家文化云,向下联通14个市州、全部县市区公共文旅服务平台,并实现与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数据打通,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全覆盖。
紧跟时代步伐,湖南公共文化服务进入“云”时代。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艺抗疫情·云游湖南”主题活动,省内文艺战线推出了8个艺术门类的群文作品5087件,线上展示总访问量达8575.5万人次。全省公共文旅系统迅速推出网上读书、网上观展、网上观景、网上培训等在线公共文旅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丰富文化生活,云游锦绣潇湘。
“接下来,湖南要通过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举措,抓好《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的落地工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介绍,“十四五”时期,湖南将实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市州、县市区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对未达到建设标准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改扩建;以实施全省乡村公共服务“家门口十小”示范工程为牵引,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小而美的乡村文化空间;推动以市州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馆、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的区域总分馆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同时,统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湖南公共文旅云”服务平台、省级公共文旅服务大数据中心,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服务监管系统,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场馆建设项目。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深入拓展“欢乐潇湘”“书香湖南”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项目,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责编:伍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