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之路越走越宽广
——张家界市创新开展“屋场会”活动之四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上官智慧
通讯员 黎小湘
白墙、蓝瓦、土栅栏……12月16日,记者于慈利县广福桥镇三王村采访时,一栋栋临水而居,富有诗意的民宿,掩映在丛里绿树间,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再细细望去,3号栋民宿竹里居前,围满了人,燃起的柴火迎风袅袅而起,一股股暖意弥漫整个村庄。
原来,湘煤集团驻三王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村支两委干部,在民宿主人刘金翠家的屋场前,围坐一圈,烤着柴火,拉家常、议村事。
“只要是节假日,房间就被抢订一空;如今在家招待客人,方便不说,还客气不少……”与村民分享起家里的改变,刘金翠在“屋场会”上笑得合不拢嘴。村里其他三栋民宿的主人,也是笑着连连点头,时不时还附和着。
8个月前,三王村还是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单一、村民增收无望的穷乡僻壤……今年4月,湘煤集团入驻三王村,由于村里地大人稀,村民意见难统一,工作队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一个适合三王村长效发展的帮扶规划,可谓是异想天开。
“开屋场会吧!这是老百姓诉真情、展愿望的大舞台,村民们也喜欢。”正当工作队犯愁时,三王村党支部书记邱令荣的一句话,让工作队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随后,在真情的感召下,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们,与村民们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共掏“真心话”,在蓝天白云下,在日月星辰里,在一次次新理念和老想法的碰撞中,“屋场会”不仅解决了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事,还让工作队早早地敲定了村里的长效帮扶规划。
“3个月完成了3年的投资量,援建速度最快……”湘煤集团驻三王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伍先文道出了帮扶工作的多个“纪录”。他说,在短短的8个月内,工作队先后投资1682余万元,援建完善基础设施、改民居为民宿、发展乡村旅游等9个项目。
如今,乡村旅游的春风吹开了沉睡的山门,三王村的道路越来越宽,村子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住民宿、吃农家饭,畅游竹海听风、探访闯王遗迹。三王村集体经济收入将从去年的千余元增加到今年的逾35万元。
“当初没让民居改民宿的几户村民,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在参观民宿时,刘金翠再一次肯定了她曾经的“决策”。她说,村里已有6户村民主动在工作队报了名,等着下一批优先发展民宿。
“没想到小小‘屋场会’能有如此大能量。”尝到“屋场会”甜头的伍先文,甚是感慨。在谈到三王村将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他的回答更是充满信心:“产业有了,人心齐了,振兴就不难了!”
近年来,张家界市以农村邻里之间拉家常的方式,在各区县开展讲理论、传技术、促文明、化积怨的“屋场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据了解,慈利县在今年开展的屋场会上,解决问题2876个,化解矛盾纠纷540余起。其中,象市镇依托“屋场会”,实行“线上受理,线下核查、双向回复”的工作模式,成功打造了村级治理的“象市模式”,获全省推介。
今年以来,慈利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屋场会”为桥梁纽带,让其成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以及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
“坚持打好‘三张牌’。”慈利县委宣传部理论组组长丁雪融热衷于研究“屋场会与乡村振兴”的课题。她说,要让“屋场会”继续发挥它的能量,必须要建章立制,打好“长效牌”;建强队伍,打好“力量牌”;密接地气,打好“交流牌”;营造气氛,让“屋场会”在制度面前成为家常便饭,让党员干部成为“土专家”,让村民成为“主人翁”和“主事人”。
一场场开在青山绿水间的“屋场会”,以时事政策、乡风文明、增收致富、群众诉求精准治理等为主题,也以听民声、知民困、办民事、解民难收获民心,基层治理之路越走越宽广。
“修得民宿房,好看又漂亮,来的游客广又广,三王村的模样大变样……”慕名而来的慈利县渔鼓非遗传人张辉明,一眼就喜欢上了发展正当时的三王村,兴致之余,抱起渔鼓正即兴演唱。在阵阵锣鼓声和殷切地盼望声里,三王村正昂起她沉睡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