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勠力同心 溇澧答卷——慈利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2020-12-04 11:09:2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慈利县城一角。龚汉业 摄

百寿村富硒优质稻基地。杨年春 摄

宁 奎 黎小湘

历史的巨轮总是滚滚向前。时间,来到脱贫攻坚战役即将全面胜利的历史性时刻,我们驻足回望,那是一幅波澜壮阔、具有慈利特色的减贫画卷——

一条条水泥路,在群山间纵横交错,打通了贫困群众的致富通道;一栋栋新楼房,在旷野里拔地而起,搬出了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一个个产业落地开花,在土地上生机勃勃,带来了贫困群众的未来和希望……

听脱贫攻坚“足音”,观脱贫攻坚“答卷”:13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064户85244人已脱贫23182户8333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降至0.31%,2018年慈利县整县脱贫摘帽。

旅游扶贫——

绿色发展,让风景变为“钱景”

慈利是大湘西门户、张家界“三星拱月,全域旅游”东线。走进广袤乡村,这里高山峡谷、溶洞地缝、温泉漂流、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数不胜数,古镇老街、红色旧址、书院遗址、道教圣地等历史文化古迹随处可见。

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洞穴餐厅。 辜鹏博 摄


如何让风景变为“钱景”,让“开门见景”的偏远乡村,开辟一条具有慈利特色的旅游脱贫致富路线?

“开拓全域旅游新模式,实现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慈利县委书记邱初开介绍,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慈利决策者们审时度势,高擎全域旅游发展大旗,走出了一条以旅游扶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新路径。

于是,大峡谷玻璃桥、冰雪世界、红岩岭飞拉达等重点旅游项目建成,万福温泉、江垭温泉、朝阳地缝等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清江、星双、阳龙、阳溪等景区公路建成通车,以成熟的景区景点项目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实现了旅游资源“活”起来,农村要素“动”起来,贫困群众“富”起来。

走进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这个昔日的贫困山村,如今游人纷至沓来。“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杜修福表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引入了禾田居山谷、万豪集团、润辉农业等企业,形成了“三园一谷一庄一厅一垂钓园”产业格局,每年为村里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实现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

拥有多姿多彩民俗文化的慈利县,充分利用节庆赛事、宗教节日,积极举办万福温泉世界旅游形象小姐大赛、五雷山传统庙会、抬毛菩萨、南山桃花节、黄花溪杜鹃花节、龙潭河板板龙灯等活动,吸引近百万人次游客及群众参与节会赛事活动,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又为贫困户就业、农副产品外销搭建了平台。

同时,慈利县大力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积极打造三合口养生茶文化、零溪百寿众筹开心农场、老年旅游、康养产业等新兴业态,紧盯“健康、体验、探险”,全力打造红岩岭户外运动公园,建成湘西北首条具有国际水准的飞拉达线路。通过“引力”十足的旅游新品,年吸引80余万人次游客到慈利休闲体验,带动近300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交通建设——

内外畅通,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

慈利地域广袤,山高地远,历史上由于缺少公路,交通不畅,“行路难”长期阻碍着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

美丽的乡村公路。 龚汉业 摄


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在脱贫攻坚战役展开伊始,慈利县就把交通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和先导——

黔张常铁路、长张高速、零龙公路、杨通公路、慈茶公路、溪阳公路、清江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加之即将建成的安慈高速,一张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高速为依托、省道干线为“主动脉”,连接农村、辐射全县、沟通省内外的交通网络已然形成;

建成通村公路2138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985公里,乡镇和行政村实现路面硬化率100%、村道通畅率100%、组组通(自然村)道路硬化率100%,100%建制村按时实现通客车目标,“内循环”将交通扶贫果实送到每家每户。

“一条路,兴旺一个产业;一条路,造‘富‘一方百姓。”慈利县委副书记、县长高靖生说,交通瓶颈的打破,改变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有的地方已经发展起特色农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道路成网,物流其畅。依靠发达的交通网,苗市镇发展丑柑800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50余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全县柑橘种植面积30.8万亩,产量近30万吨,每年柑橘调运季节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人务工,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同样,因为道路的畅通,东方希望集团生猪养殖项目基地落户慈利县龙潭河镇,项目建成后可让数百人在家门口就业。

“现在村村通了水泥路,我们一天能跑好几个村。”高桥镇申通快递员李杰一边网上下单,一边线下接货。他说,依靠“四好农村路”,全县所有村庄都设立了电商网点,“降低了物流成本,让‘山货’走出了大山,成为贫困群众致富的新路径。”

慈利县还先后打造了15条乡村旅游线路,串起了大峡谷、九渡溪古镇、五雷山、四十八寨、拉磨谷、朝阳地缝等旅游资源,也连接了岩泊渡、南山坪、苗市、三官寺、江垭、洞溪、龙潭河等25个乡镇100多个村,其中有30个贫困村。一条条农村公路,一条条乡镇旅游线路延伸成了该县乡村旅游的脱贫之路。

易地搬迁——

拔除穷根,好日子上了“快车道”

青砖绿瓦、翘弯檐角、古色古香……走进龙潭河镇铁树潭居委会老屋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按照“休闲小镇”的规划统一风貌建设民俗风味十足,亮人眼球。

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高峰村郑坪集中安置点。资料图片

搬迁户杨慧自从大山里搬出来后,开心就没停过。“‘老房子’风雨飘摇,‘新房子’窗明几净。”她说,从打基础、建房子到水电安装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专人全程守在工地监管质量,“远离了穷山沟,住着方便又舒适。”

有一种艰难叫困羁于山,有一种信念叫走出大山。

作为武陵山连片省级贫困地区,慈利县落实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精准识别、应搬尽搬,让一批又一批“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群众沐浴着脱贫攻坚的春风,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幸福生活越过越甜。到2018年年底,全县4044户14410人全部如期搬进了新房。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为让搬迁群众早日实现增收致富,慈利县开辟了一系列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具有慈利特色的扶贫开发路——

支持集中安置点周围发展主导产业,并给予种植、养殖达到一定规模的搬迁户补助,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茶叶、中药材、杜仲等多年生可循环的特色农业;采取“农旅一体化”模式,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将有资源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示范社区;对搬迁选址在产业园区附近的安置点,引导园区企业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促进搬迁群众由农民向工人转变……

在零溪镇墨园社区胡世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有82户303名贫困群众住进这里。安置点附近,超市、医院、学校、汽车站应有尽有。搬迁户张发仙住上新房后,还在附近一家制衣厂找了份新工作。她说:“现在的生活就像城里人,上班、买菜、坐车都非常方便。”

一户户搬迁户迁入新居喜上眉梢,一幕幕喜笑颜开的生活场景令人感动,一项项脱贫致富的惠民措施温暖心田。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脱贫攻坚下的是“硬功夫”“细功夫”。今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交账之年、决战决胜之年,“成绩单”如何,回头再看,每道题都有了“慈利答案”。

相关专题:张家界市“决胜贫困 筑梦小康”特刊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