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断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为推介我省一些地方在探索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12月4日起,《湖南日报》推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巡礼”专栏,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军 通讯员 何太平
坚持开展党委中心组集中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在全省率先出台法治建设考核评估方案,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列为核心考核评估内容;市政府聘请6名律师为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及重要合同项目、协议、招标文书的合法性审核;连续3年获评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中,连续4年排名全省前列,其中3年排名全省第一……近年来,益阳市将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有效改善民生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全力推进,亮点纷呈。
今年8月17日,益阳市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之一,是我省这次唯一上榜的地级市。
近日,国家司法部行政执法专项督察组来益阳调研时,对该市充分运用法治力量规范行政执法的做法给予肯定。
立法严规,让权力不再“任性”
前不久,益阳市城区新地标“一园两中心” (即梓山湖生态公园、市民文化中心、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服务配套中心主体结构封顶。“依据《益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 ‘一园两中心’建筑群旁边的梓山湖现有水面与绿地,都已列入保护范围。项目建设中,我们相应调整了设计规划,护山护水,添景添绿,没有占用一分水面和绿地。”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晓跃对记者说。
《益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是益阳市获得立法权后出台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对山体水体保护的责任分配、规划编制、保护措施、禁止行为等作了相应规定,使总面积达105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内绿水青山保护与执法有法可依。
立百姓急需之法,立护航发展之法。近5年来,益阳市相继出台《益阳市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益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和《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江风貌带管理暂行办法》等6部地方性法规和6部政府规章。去年2月1日起施行的《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江风貌带管理暂行办法》,按照“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思路,对资江风貌带的管理工作全面进行规范,解决了相关职能部门在资江风貌带管理中存在的职责不清、管理粗放等问题。益阳市资江风貌带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唐义松说,有了政府规章,管理与执法力度持续加大,资江风貌带管护到位,成了市民休闲好去处。
益阳市还制订了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目录管理办法和听证办法,全面细化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的具体操作流程、操作标准和工作制度,对市本级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等15个领域共95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清单化、目录化管理, 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严格落实法定程序性要求,避免了过去决策的随意性。
便捷高效,政务服务更“贴心”
“扫扫APP,办事飞快的。”近日,在益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组织的一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专项法治督查中,督查组成员暗访一位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的市民时,这位市民高兴地说,“办事真的比以前快多了,而且能上网查看事项办理进度,是我理想中的政府部门办事效率。”
益阳市加大权力“瘦身”力度,打通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通道,对所有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精减审批环节,压减办理时限,让老百姓办事更简单、便捷、快速。
益阳市是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市,该市每年都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所有审批及许可事项均实行目录化、动态化与编码化管理。目前,所有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市本级政府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只有104项,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缩短至法定时限三分之二甚至更低。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已实现马上办事项254项、网上办事项801项、就近办事项52项、一次办事项804项。
今年疫情发生后,益阳通过市政务服务旗舰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微信公众号及各部门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渠道,进行网上预约、申报、办理和邮政双向快递,积极推进网上办。并完善“智慧益阳”平台建设,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各项帮扶政策及时公布、广而告之,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