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宁乡市双江口镇槎梓桥村的调查报告

2020-11-23 09:35:22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禹 喻波 罗德明] [编辑:伍镆]
字体:【

好一首“山水林田湖草”协奏曲

——来自宁乡市双江口镇槎梓桥村的调查报告

双江口镇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镇,槎梓桥村的丰收美景令人心醉。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喻波 罗德明

一大早,洒水车在新铺的柏油路上作业,保洁车开始分类收集垃圾,新开通的到村公交车启动运营……双江口镇槎梓桥村这个坐落在宁乡市东北边界的村庄,开始了一天的美好生活。

作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双江口镇的农业产业基础原本不错,但是槎梓桥村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的主要产业只有“稻谷+稻草”,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十分普遍,空心化导致该村贫困落后,经济发展在镇域之中经常垫底。

如何在奔小康的路上迈开步子?槎梓桥村人的回答是:党建引领,以“三联两化”为抓手,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手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唱响乡村振兴的生态和谐之歌。

让绿色成为乡村的最美底色

记者近日从长沙驾车赶往槎梓桥村,由长张高速转金朱公路,进入双江口镇域范围就感觉植被茂盛空气清新,而一到槎梓桥村,更是山清水秀满目苍翠。

“我现在种植了30亩苗木,利用自家的田地和流转的山地,种满了香樟、桂花、榔树等,价值上百万元呢!”家住南塘组的谭执礼今年68岁了,在改革开放号角的激励下,他成为槎梓桥村苗木种植产业的“拓荒牛”,也成为当年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近年来,随着花园城市、美丽屋场的建设如火如荼,槎梓桥村的苗木基地更是吸引了八方客商。谭执礼估算了一下,现在全村近400户村民参与苗木种植,其中种植面积上百亩的有20多户,“市场行情好的年头,每亩林地的产值可达万元。”

如今,苗木种植不仅是槎梓桥村的主打富民产业,也是助力贫困户“摘帽”的明星脱贫产业。驻村帮扶第一书记邓铁军告诉记者,通过鼓励参与苗木种植、家门口打工就业、“四跟四走”发放鸡苗等措施,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265人已经于去年全部实现脱贫。

朱家组村民龙雨朋今年40岁,患尿毒症7年,家中上有七八十岁的老父母需要赡养,下有一双年幼儿女需要抚养。自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他和妻子刘要民不等不靠,凭着自己的双手拓荒植树,目前拥有了10多亩苗圃基地,还和朋友成立了“宁乡奇瑶花卉苗木合作社”。

苦心人天不负。龙雨朋一家已于2017年实现脱贫,近几年家庭年收入稳定在七八万元左右。在今年10月17日的“全国扶贫日”,龙雨朋获评宁乡市的“脱贫典型”,他连忙将好消息告诉邓铁军,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我们全村面积19平方公里,基本农田6566亩,苗木林地约1.5万亩,绿化覆盖率超过60%。”槎梓桥村党总支书记周尚军高兴地介绍,近年来该村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开展荒山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庭院绿化、水系绿化等工作,引导村民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活动,掀起植树造林热潮。目前,开门见绿已是村民生活的常态,绿色真正成为槎梓桥村的最美底色。

让生态宜居成为最大的特色

“我是喝梓水河的水长大的,现在家里打了深水井,还通了自来水,我们不喝河水了,但这条河还是那么清澈……”70多岁的李桃爹是槎梓桥组村民,他开心地告诉记者,穿村而过的梓水河,还是儿时记忆中的模样,这让乡亲们很是欣慰。

“连续4年,我们都组织人员对辖内的6公里梓水河道进行清淤,为的就是保持并改善水质。”槎梓桥村村主任谢凤秋介绍,河岸两厢种植了垂柳、桂花树等观赏性树木,黄土裸露处则种上草皮,不仅保护岸边水土不易流失,梓水河的颜值也大幅提升,成为了一条清水河、生态河、景观河。

踏着梓水河的歌声,记者走进了彭家屋场,这里住着63户近300人,平整的水泥路蜿蜒着通向村民庭院。在屋场附近,有一处9级生态污水处理池,村民家中排放的生活污水,经过雨污分离、三级化粪池的系统,通过收集井汇流到这里,在沉淀区、发酵区、沙石过滤、生态过滤等环节“脱胎换骨”之后,化作一股清流进入田间溪渠。

“这个池子每天可以处理污水10吨,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明显改善了人居环境。”村民组长程良生负责生态污水处理池的日常维护,他一边清除池边杂草,一边指着生态过滤区的茂盛植物,告诉记者如何分辨狐尾草、美人蕉、九节菖蒲等。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槎梓桥村秉持“小而美”原则,以人为核心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庭院“绿化、美化、亮化”,开展“最美农户”评比活动,鼓励村民自觉清洁庭院环境卫生,主动整治乱堆乱放。

小厕所体现大民生。从2012年起,槎梓桥村就发动村民对家中旱厕进行改造,随着110个新型的玻璃钢一体式化粪池在11月份安装到位,全村基本完成改水改厕全覆盖。

环境美了,心灵也美了。人居环境的提质,助力农村“五治”的开展,也促使文明之风清新怡人。

近两年来,槎梓桥村拆除了110多栋“空心房”,而且全部进行了复绿。去年8月,村民刘文武拆除了“空心房”,很快就自己动手,种上了板栗、柚子、椪柑等果树,披上绿装的废墟很快就融入山野。

今年清明节期间,双江口镇以“烟花鞭炮换鲜花”活动为号角,吹响了进一步倡导移风易俗的集结号,村(社区)干部、红白理事会、文明劝导队三方合力多措并举。

“大家都不办喜宴酒席,那我也不办了,一家人和和美美吃个饭就好。”今年6月,槎梓桥村党小组长周尚文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表态,父亲八十大寿只邀至亲小聚,陪老人过一个安宁、文明的寿诞。

在走村串户的采访当中,记者了解到,槎梓桥村的移风易俗典型真不少,村民们平日聚在一起跳跳广场舞,说说幸福美丽新生活,聊聊绿色、灰色两个垃圾分类桶该怎么用,逐渐成为乡亲们对“人情往来”的新定义。

让环保成为人们的最大共识

环境变美了,环保要跟上。槎梓桥村将环境保护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让环保理念成为村民们最大的共识。

记者了解到,槎梓桥村党总支以“三联两化”为抓手,包括联片村干部联系片区内组长、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妇女组长联系妇女以及推行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手段,党群合力打造新家园。

11月20日,恰逢双江口镇发起的“逢十大清扫”,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身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红马甲的村民们,你拿着竹扫帚,他推着灰斗车,来到公路沿线、沟渠两厢以及居民集居点附近,自觉开展清扫整理,绝不放过一个卫生死角。而这样的义务活动,已经成为村民群众的习惯。

“女人都是爱美的,不仅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要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还要扮靓我们共同的家园!”在双江口镇举行的“美家美妇”主题活动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大会上,雷鸣塘组的妇女组长范明霞大声说出了心里话。

秋收过后,秸秆焚烧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而在槎梓桥村却没有一缕“狼烟”,村民们都说:“多亏了尹尚元!”家住三角白杨组的尹尚元,将自家的小车装上一个小喇叭,经常开到各组开展义务宣传,包括疫情防控、交通安全、环境卫生等,成了一个流动的“村村响”。

近年来,槎梓桥村项目引进不少,而环境一直保持得不错,尤其是村民们对于垃圾分类减量认识到位,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已经形成了自觉、自动的意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周建明是村上的一位保洁员,他每天驾驶着保洁车穿行在村组之间,收集村民们已经分好类的各类垃圾,他自豪地说:“我们村早几年就提倡垃圾分类了,现在大伙早已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就连七八十岁的婆婆姥姥都很清楚!”

可以说,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深入,村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村级治理能力不断强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也成为槎梓桥乡村振兴的最好诠释。

让环境成为发展的最大优势

好山好水好民风,引来企业好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槎梓桥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推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让绿色生态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金矿”、村民脱贫致富的“金碗”。

“我们一定不负习总书记的嘱托,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乡村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双江口镇党委书记孙勇坦言,该镇要紧紧围绕打造“现代农旅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切实强化产业、生态、文化、组织和人才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将槎梓桥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绿水不仅令游客流连忘返,也抓住了企业家的目光。2015年,长沙优卓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铁军情定槎梓桥村,公司以奶牛为主题对周边近2000亩土地进行打造,形成集种植养殖、乳制品加工与销售、旅游服务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未来,这里将打造集犊牛饲喂、花卉观赏、室内娱乐、户外拓展、特色小吃、创意民宿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把传统农业发展成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对于村民而言,则不仅可以拿到每亩600元/年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在家门口获得40多个就业机会。

2019年,宁乡花猪现代养殖园项目顺利落户,投资1.2亿元的养殖园已于今年建成,并交付正大集团经营。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乡贤乡友也纷纷回乡创业,譬如在外打拼多年的建筑老板周建和,就租赁荒山建设了一个100亩的蓝莓基地,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小水果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与美丽乡村的和谐发展,就像给槎梓桥村送来了下金蛋的母鸡,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预计可达37万元。

与此同时,各项荣誉实至名归,该村先后荣获湖南省卫生村、长沙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长沙市文明村、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村、长沙市五星级村庄等称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崭露头角。

“我们村要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让硬化水泥路贯通每个美丽屋场,同时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周尚军满脸自信,他改编了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向记者描绘槎梓桥村未来的小目标——“我们的村庄像花园”。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