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力量】2020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胡惠华:在崇山峻岭间架起一座座脱贫“天梯”

2020-11-21 23:00: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婷婷] [编辑:夏博]
字体:【

在崇山峻岭间架起一座座脱贫“天梯”

——记2020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胡惠华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婷婷

【名片】

胡惠华,男,1965年8月生,现任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下属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湖南省优秀勘察设计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得者。

【故事】

历时4年,探寻400平方公里的排碧台地上一百多个溶洞天坑,攀爬数十公里峒河两岸悬崖绝壁……最终,为吉茶高速公路,探出了采用矮寨大桥跃上排碧台地的高线位方案,在避免排碧台地特长隧道涌水突泥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同时,保护了“十八洞村”等数十个苗族村寨的绿水青山,和数千年的苗族文化。

作为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吉茶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总负责人之一,和矮寨大桥地基稳定性研究与岩土设计负责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惠华,带领团队破除山区贫困瓶颈,成就着山区扶贫公路畅通之美。

从2004年初步设计,到2012年建成通车,9年间,胡惠华团队反复深入现场,详细描述了矮寨峡谷两岸悬崖上每一断层、裂隙、溶洞的性状,在开凿的400米试验平硐中,开展了系统的岩体工程性质试验研究,为矮寨悬索桥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了客观翔实的地质依据。通过攻克塔基、锚碇、隧道与边坡“四位一体”系统的稳定性及长期运行安全性难题,为矮寨大桥确定了安全的承载基座,为桥塔梁分离等四个“世界第一”的设计创新提供了关键的地质支撑。

减少山体开挖量约67万方,减少投资约1.7亿元,缩短建设工期8~10个月。矮寨大桥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公路(桥梁)”,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评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

“我的工作,就是面对千变万化的不确定的地质环境,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支撑。”他说,就像一个地质“中医”,带着一个哲学家的眼光,去解一道道复杂的力学题。

为“医治”西部贫困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环境复杂脆弱、边坡失稳和滑坡地质灾害等重大难题,胡惠华首次提出“边坡失稳源”概念,研发基于北斗系统的边坡坡面与深部监测技术,将边坡灾害的防治由“未知”变为“已知”。这一系列公路边坡稳定性研究成果的诞生,为湖南数千里的贫困山区公路建设,及四川、贵州等贫困山区的扶贫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技术支撑。

从空中俯瞰,四川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石棉段,是一段险要的“天梯高速”。需从海拔800米的大渡河,在40公里直线距离内,爬升到海拔3200米的横断山区拖乌山。胡惠华和他的团队,在悬崖峭壁上勘测勾绘出了蜿蜒而安全的高速公路,成功绕避了安宁河地震断裂带,为举世闻名的双螺旋隧道找到了安稳托身的山体,并创造性地实施了许多防灾减灾设计,使得雅西高速公路有效地抵御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雅安大地震的冲击。

从“蜀道难”到“蜀道畅”,地质“中医”胡惠华带领团队,用交通助力沿线彝族和藏族贫困山区脱贫。此后,基于对这一团队的信任,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又承接了四川凉山州的扶贫大通道——乐西高速公路的详细勘察任务,正在创造新的扶贫佳绩。

今年2月底,55岁的胡惠华,接到一个紧急重任。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做好经济“六稳六保”的双重考验下,湖南交通建设吹响奋战号角:年内要保证12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每日穿越荆棘密林,攀援险峻山岭。疫情期间,周边饭店都没有营业,胡惠华与项目组常常以泡面简单充饥,又赶忙奔向下一个工作点。连续数月奔赴各地,地质勘察工作得以高质高效完成,为安全快速推进我省12条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他一直奔赴在抢险救援一线,为恢复交通争取时间,使社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工程项目获国家级勘察设计银质奖2项、铜奖1项、省部级勘察设计一等奖18项。

他说,交通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在建设初期,就要考虑它的长期可靠和易养护。“每每我在高速公路建设现场解决技术质量问题时,我都会反问自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安全、放心地走在这条路上吗?”

相关专题:湖南科技力量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