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合唱《幸福的模样》。)
华声在线11月3日讯(记者 赖泳源)“幸福是什么模样?是常常坐在爸爸的肩上;幸福是什么模样?是天天依偎在妈妈的身旁……”一首《幸福的模样》合唱,童声空灵如天籁,唱出了美好的幸福和希望。
今天上午,“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行暨“文化扶贫·持之有衡”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成员来到衡阳市祁东启航学校,探访文化扶贫在这支“留守儿童合唱团”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里是位于祁东县官家嘴镇大源村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农村学校。这所学校有1565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有1361人,占比86.9%。2017年,在湖南科技大学支教团队的帮助下,启航学校成立了湖南省第一支留守儿童合唱团。该团现有42人,都是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在现场,孩子们合唱过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育霖会指出其中一些唱段,指导更好的演唱方式,以便体现更好的效果。
(孩子们在练习手风琴。)
“刚开始,孩子们都很害羞,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愿意在人面前唱歌。”练习结束后,王育霖说,为了打开他们的心扉,每次排练前都会先做几个游戏,也会带些零食,拉近自己和孩子间的距离。“慢慢地,孩子开始信任我,也乐于展示自己了。”
在老师指导下,这些曾经内向沉默的孩子,在音乐世界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变得自信而快乐。合唱团在成立的短短几年时间,就多次登上市级、省级舞台。2018年,参加湖南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小学组和初中组双双获得一等奖;2019年,在第十届湖南省手风琴艺术节中荣获2个银奖。
今年9月,他们代表全省留守儿童,参加了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的演出。同时,本剧将于11月6日-11月7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留守儿童合唱团将在第3幕《夜空中最亮的星》中亮相。
“明天,我们就要去北京演出了!”休息的间隙,小萱(化名)告诉记者,爸爸虽然在外面工作,但是也知道自己要去北京表演了。即将启程,她说希望有机会可以看看天安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说以后想当画家,画一画有关大海的作品。话语间,她眼里流露出向往的光亮。
(第3幕《夜空中最亮的星》。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祁东县之所以有这样一所学校,是因为学校创始人陈亮伟曾经体验过留守的困惑。“我应该是第一代留守儿童,对孩子们求学生活的场景很有感触。”他说,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自卑。他希望为留守儿童提供城里一样的学习机会,滋养温暖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在机会面前,可以有平等选择的权利,有更多发掘自身潜能的机会。”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学校有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3名,2人享受省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特点,全面实行小班制,每两个宿舍配备一名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还把目光聚焦到发展留守儿童文艺特长上,致力于开发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及才艺,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
陈亮伟告诉记者:“让孩子们在良好教育下健康成长,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经,这也是我们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