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湖南】“动力之都”昂扬向前

2020-10-15 06:39: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戴鹏] [编辑:夏博]
字体:【

“动力之都”昂扬向前

(2019年6月26日,中车株机公司科技文化展示中心通过天屏、地屏、中屏以及车模的声光电结合,呈现中车株机为客户提供的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戴鹏

大江东去,大浪淘沙;洪波涌起,各竞风流。“十三五”期间,老工业城市株洲坚持创新驱动,以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为基础,潜心打造中国动力谷,产业集群蓄势生长,“动力之都”昂扬向前。

5年来,这里诞生了全国首个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正在加速迈向千亿目标,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中国动力谷”跃升为中国高端制造竞技世界的新名片。

从一“塘”破局,现代产业新体系蓬勃发展

9月9日晚,中车株机车间,一台造型硬朗、简洁、现代,蓝色车身搭配白色标识、黑色飘带的电力机车缓缓下线。这台牵引功率5600千瓦、最高运行时速140公里的最新产品,即将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奥地利,助力欧洲铁路实现互联互通。在株洲,最近两个月,仅中车株机就有多款新产品下线。

以中车株机为主体,聚集起70%的中国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研制企业;离中车株机不到30公里的株洲航空城,全国超过90%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品从这里飞向蓝天;隔河相望的北汽株洲基地,形成了国内独一无二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其混合动力公交车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崭新的产业气象,源自株洲大刀阔斧的转型升级。

株洲这个曾经以冶炼、重化工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突破口,科学把握“加法”和“减法”,既雷厉风行地“退”,也大张旗鼓地“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探索出一条绿色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催生了中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株洲样板”。

在累计关停1000多家落后产能的同时,株洲对标省级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着力打造中国动力谷“3+5+2”(轨道交通等3大优势产业,新能源等5大新兴产业,陶瓷等2大传统产业)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株洲已是全球首个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中小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保持30%的增速,起步晚的汽车产业也形成从设计研发到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再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值规模达300多亿元。三大动力产业年产值直逼3000亿元大关。

株洲市还“多点开花”培育动力产业的衍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实现了从零起步的跨越式发展,激活了株洲整个产业生态。

旗滨电子玻璃“转战”醴陵,高性能电子超薄玻璃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GPS、数码相框等各种平板触控显示终端。

长城自主可控计算机项目落户株洲仅一年就顺利投产,带动株洲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飙升”至300亿元,催生规模以上企业70多家。

醴陵陶瓷产业对窑变釉进行变革,在改良材料、升级设计后,欧美市场订单猛增。

三一、绿地、华录数据湖、淮柴动力、中建材发电玻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形成产能。

“新动能补位越及时,经济波动幅度就越小,增长基础越牢固。”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随着新旧动能有效接续,株洲发展的增长质量稳步提升。近5年,10大重点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15年的65%提高至2019年的75%;“株洲·中国动力谷”成为中国制造业版图新地标。

沿一“谷”发力,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科技创新领域,株洲从不缺少世界级成果。可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制动盘与闸片在株洲下线,打破海外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68.8米的141型聚氨酯风电叶片在株洲下线,成为全球最长聚氨酯风电叶片;全球首台“无人驾驶”客车在株洲诞生……

5年来,株洲不断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持续打破一系列外国技术垄断,填补了一大批国内空白,把新科技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成功跻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

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近年来,株洲市先后出台“人才优先发展30条”等政策措施,为“中国动力谷”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目前,“中国动力谷”已培育和引进以11名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高端人才433名,各类技术人才总量已达20万人;创办各类技术创新平台389家,其中国家级38家。

制度创新,活力更足。围绕中国动力谷现代产业体系,株洲精准定位积极对接,营造有利产业发展的服务链;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改革缩减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破除阻碍发展的难题、门槛;刺激金融的造血功能,发布重点支持企业“白名单”,鼓励银行机构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探索出产业链链长办公室、产业协会、企业联合党委的联动机制,迅速在全市17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全部铺开。

创新引领,成果丰硕。株洲成功创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工业强基专项6个、智能制造专项9个、绿色制造专项11个,入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补贴目录35个、国家新材料首批(次)推广应用目录15个。光纤陀螺、特种功能靶材、飞机发动机叶片、高端PI膜等技术领跑全国,生产出全球首台智轨列车、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全国首列中低速商用磁浮列车等大批高端装备。

“株洲创造”“技术创新”,带来的是产业的竞争力。株洲有100多家企业与国外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株洲企业兼并欧美企业,并建立多个海外研发生产基地。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出口全球4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代新材风电叶片首次批量进入俄罗斯,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日本软件巨头软银集团和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的供应商……

今年上半年,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016.3亿元,增长8.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7.2亿元,增长8.2%,增幅全省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平均值2倍。中国动力谷,正向着“世界级现代轨道交通城、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中国动力产业自主创新中心”加速迈进。

以“小康”带动,共享发展成果续新程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株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追求和动力源泉。

5年来,株洲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15.8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炎陵、茶陵两个国家级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2018年,株洲市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10月13日,株洲市芦淞区中心广场的路边,过路的市民、提着水杯的环卫工人、行色匆匆的“的哥”……不断有人进出“建宁驿站”,解决“方便”问题。

“建宁驿站”是株洲市街头常见的公共卫生间。2018年以来,株洲市推动城区“厕所革命”,共建成“建宁驿站”200座,改造厕所200座,对外开放社会公厕200座。

在天元区园丁小区,与略显老旧的外观相比,每个楼栋单元外矗立的电梯,显得十分醒目。“我住顶层,没有装电梯以前,购物回来上楼要歇好几趟气。”小区3栋7楼的谢培锦对记者说,自从加装了电梯,生活方便多了。2018年,株洲市启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试点,政府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每台给予10万元的财政补贴,且各部门实行一站式服务,主动上门。目前,株洲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0多台,惠及4000余户家庭、近2万居民。

民生实事没有完成时,为人民服务一直在路上。株洲还重点推进学校学位、医院床位、小区梯位、停车车位、公厕蹲位、就业岗位等“六位”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

5年来,株洲相继获得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株洲步履从容,越走越宽广。

相关专题: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湖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