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最远那一户⑭】只手撑起一片天

2020-10-14 06:51:4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晓华 唐能 张劲夫] [编辑:夏博]
字体:【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习近平

他们是村里最远的那一户,交通更不便,信息更闭塞,机会更稀缺,脱贫的任务更艰辛,脱贫的期盼更迫切。

最偏远的那户人家,系着最深切的牵挂。党和政府的关怀从未缺位,精准帮扶的努力从未松懈,迈向小康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们从湖南省14个市州各选一个村,聚焦每个村最远的那一户。14路记者跋山涉水,走进村里最偏僻的角落,记录最动人的脱贫故事,以此致敬扶贫这项千秋德政,致敬这个伟大征程中行走的人们。

村里最远那一户丨只手撑起一片天

文丨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朱晓华 唐能  视频丨张劲夫 视觉丨周子茜 袁向群

初秋,一场连绵秋雨将湘乡西北边陲的壶天镇潭桥村笼罩在蒙蒙雨雾中。从村部出发,跨过一条十多米宽的河道,再沿着不足两米宽的山道爬坡过坳,左弯右拐,在记者一声声“慢点、慢点”的惊叫声中,车子总算在道路尽头的山脚下停了下来。

山下不宽的平地上,唯一一幢平房门口挂着两块金色牌匾,上面写着“湘乡市壶天镇志缓家庭农场”、“湘乡市志恒农业有限公司”。

公司虽简陋,产业可不少。“这是鱼塘,这是散养鸡场,这是油茶树……”个子不高,体重不足90斤的陈志缓指着这些“宝贝”,向记者介绍。健步走在山道上,陈志缓犹如国王穿梭在他的领地。

很难想象,这个幼年烧伤致残、未成年便丧父、五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瘦弱汉子,居然能撑起这么一片天地。

(志缓家庭农场的鸡棚,目前散养着1700余只土鸡。)

陈志缓的家位于潭桥村最东边的山窝窝,斜对着一座名叫“万丈仑”的高山。因交通不便,母亲患言语听力障碍,打小他家日子就过得极其艰辛。幼年时,他遭遇意外右手严重烧伤;初中刚毕业,父亲又不幸亡故;母亲随后改嫁,留下瘦瘦小小的他一个人苦熬日子。因肢体残疾无法外出务工,陈志缓只得靠山吃山,种点水稻、养点鸡鸭,艰难维持生计。

“最难的时候,我身无分文,连500块钱都借不到!” 坐在新建的房子里,谈到往事,陈志缓脸色有些凝重。

2008年,养鸭子尝到甜头的陈志缓尝试将事业做大,增到6000只鸭子,没想到一场冰灾损失惨重,赔尽积蓄还欠下3万多元外债。随后,他又试图养羊,一样亏得血本无归。

求借无门,灰心丧气的他只得远走他乡,投靠在新疆开店的姑姑,打零工维持生活。“不甘心,但当时真的没办法!”

(看着当天采摘整理好的红薯叶,陈志缓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现在扶贫政策好,你回来试试不?”2016年,陈志缓意外接到老家村干部的电话。“逢年过节想家想得哭”的他,立马带着攒下的积蓄回了家。

作为湘潭人口最多的贫困村,潭桥村5670人内有贫困人口570人,一支由湘潭市发改委及当地政府组成的扶贫队进驻潭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志缓在扶贫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开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

“养鸭、养鸡、养羊、养牛、养猪、养鱼、养泥鳅……农村里能养的,我几乎养了个遍!”站在鸡棚里,被一群散养土鸡包围着的陈志缓笑着跟记者打趣。牛羊漫山遍野地跑,他瘦小的身板根本跑不过,有时候把人家的菜吃了,还得一家家上门道歉。现在,陈志缓的农场专注养鸡。几年实践,他学会一手育鸡苗的好技巧,一年可销售近6000只鸡苗。

回老家后,陈志缓将改嫁后第二任丈夫也亡故、无人赡养的母亲李梅香接回家,母子俩组成一个家。为了这“一家子”的生计,他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一直干到天黑。说到其中的艰难,陈志缓无奈却坚定:“别人有一双手,我只有一只手。”

在扶贫队的帮助下,陈志缓的鸡棚建起来了,猪圈建起来了,家里新房也建起来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彩电空调冰箱都搬进了屋,还购置了运货的电动小四轮、喷洒农药的无人机。

“只要肯干,日子就会好起来。”谈起这几年的致富经,陈志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干,谁都没钱白给你。”

(陈志缓承包了村里15个蔬菜大棚培育红薯苗。)

“志缓身残志坚,给大家带了好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彭继武告诉记者,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像陈志缓一样脱贫致富,2018年,扶贫队在村里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推出“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统一经营管理。

可即便这样,很多村民还是担心有风险,大棚建起来没人种,鱼塘整理好没人养。这时候,曾被村里推荐参加过脱贫学习班的陈志缓站了出来。

“别人能搞好,我为什么不行?”他一个人租下15个大棚,在扶贫队和农业局的帮助下,流转了村里150亩地,种上红薯苗。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经营,现在每天出产4000余斤红薯叶销往长沙,光这一项就带动全村40余人直接就业,其中有20多个贫困户。

(蔬菜基地的冻库里,陈志缓和工人正在整理红薯叶。)

志恒农业有限公司冻库里,51岁的周江桂戴着眼镜,一边整理红薯叶,一边跟记者攀谈,“搭帮陈总,我一个眼睛不方便的五保户,还能在家门口赚几千块钱一月!”因视网膜脱落做了手术,无法外出务工的周江桂之前连一包烟钱都没有,现在已小有积蓄的他说起陈志缓,满满都是感谢。

志恒农业有限公司目前仅红薯叶收入就达80余万元,已支出60余万元工资。“他们帮了我,现在我也帮帮别人……”陈志缓指了指驻村扶贫队长彭继武,腼腆地笑着对记者说。

“陈总,今年准备种多少赤松茸?”除了种红薯叶、养泥鳅,陈志缓的公司还流转了20多亩地种富硒稻、赤松茸。采访之余,陈志缓的电话响个不停,种子供应商、采购商电话不断。

随着一年秋收冬种即将开始,踌躇满志的陈志缓,看着20多亩金黄的富硒稻,心里开始盘算着秋收后的下一个项目。

相关专题:村里最远那一户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