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村:三张“药方”拔“穷根”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郑丹枚
几场秋雨过后,多了一些凉意。而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和平村,蔬菜大棚里依旧温暖如春。
脱贫户杨玉华正忙着将辣椒装箱,一箱箱辣椒被垒得高高的,将她衬托得更加娇小。她笑着说:“这是我的‘致富棚’。在这务工,既能照顾家里,又能领工资,年底还能分红,真好!”
和平村地处湘桂边界,背靠金紫山,浆水河将村子一分为二。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又缺乏集体经济,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438人,贫困人口比例高达45.72%,被列入省级深度贫困村。
2018年,省林业局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和平村,经过细致走访了解到,2017年村里遭遇特大洪灾,不少公路、桥梁、河堤、稻田、房屋等水毁严重。
帮扶工作队为村里开出了第一张“治穷药方”:加快灾后重建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工作队先后投入1800余万元,硬化道路15公里,整修加固河道2.2公里,新修大小桥梁6座,整修加固大小垮方滑坡30余处,整修水毁道路500余米,灾后复垦土地60余亩。
崭新的桥梁、平整的村道,点燃了村民致富的信心。帮扶工作队紧接着开出第二张“药方”,针对缺乏村集体经济的情况,打造大棚蔬菜、林下中药材种植等绿色产业。
驻村当年,帮扶工作队立足该村实际,组织成立林丰缘种养合作社,引进成熟的农业产业公司,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先后打造70亩高山蔬菜大棚、150箱林蜂养殖、30亩天麻及七叶一枝花等林下中药材种植。84户村民入股合作社成为股东,其中贫困户60户,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
“以前深圳、老家两地跑,如今在家门口有了工作,舒心多了。”35岁的脱贫户何爱良说。为摆脱贫困,何爱良在深圳务工多年,妻子带着2个孩子在家,刨去吃住等开销,一年到头,两手空空。合作社成立后,何爱良回村成了合作社管理人员。一个月工资2500元,加上年底分红900元,去年何爱良收入3万多元,顺利脱贫。
产业兴旺,村民增收。2年来,合作社实现产值17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为村民增加劳务收入约120万元,根据贫困户的入股资金,年底还能拿到20%的分红。今年,和平村再投入100余万元,新建一个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与农业产业公司签订协议,以每年3万元的价格出租,为村集体经济“加码”。
“第三张‘药方’,是践行‘两山论’。和平村地处南山国家公园保护区内,要守好绿水青山,为村里留下‘金山银山’。” 帮扶工作队队长胡杰说。为此,工作队妥善解决村里多年的林权纠纷,村民如愿拿到林权证。全村37名贫困户当上南山国家公园的生态护林员,每年增收1万余元。
2019年,和平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该村党支部书记杨进敏说:“三张‘药方’拔‘穷根’。如今,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新建的文化广场和休闲公园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