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习近平
他们是村里最远的那一户,交通更不便,信息更闭塞,机会更稀缺,脱贫的任务更艰辛,脱贫的期盼更迫切。
最偏远的那户人家,系着最深切的牵挂。党和政府的关怀从未缺位,精准帮扶的努力从未松懈,迈向小康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们从湖南省14个市州各选一个村,聚焦每个村最远的那一户。14路记者跋山涉水,走进村里最偏僻的角落,记录最动人的脱贫故事,以此致敬扶贫这项千秋德政,致敬这个伟大征程中行走的人们。
村里最远那一户⑧丨壮心不已,有志竟成
文丨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文凤雏 王为薇 视频丨李健 剪辑丨戴钺 配音丨彭可心 视觉丨陈青青 周子茜 通讯员丨刘微
“呷饭哒呢……”9月24日,夕阳向晚,林壮志的一声声呼唤,宛转冲上云霞,瞬间坠入山谷,紧接着,又落入门口的溪涧,再往下流淌两公里,便汇入了滚滚资江。
“壮志啊,新屋一建,客人一多,你喉咙都粗些了啊。”大伙开起了玩笑。
益阳市安化县柘溪镇梨坪村是省定贫困村,林壮志一家原本住在村子最北面的山头上。因病、因学致贫,脱贫后又返贫,2018年3家市级单位共建的驻村工作队进入梨坪村后,壮志一家不仅脱了贫,而且在小溪边盖起了全村第一家民宿木屋。
(林壮志家新屋。)
身旁秋风微微,耳畔溪水潺潺,山间云雾缈缈,小院欢声阵阵。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林壮志家的双溪客栈如同洗尽铅华的女子,素雅、纯真。
“在乡里有一栋三层楼高的房子不容易”“这屋花了不少钱”“两口子勤劳肯干,老人家可以颐养天年喽”……
仅有小学文化的林壮志不知如何接上游客话茬,妻子周正桃一脸自豪:“起屋的100多立方杉木全是我老公从自家山上砍回来的。”
“你莫这么夸张咯”,林壮志嗔怪:“还请了几个小工咧。”
(林壮志家老屋。)
“青山美、绿水欢,梨坪展现新面貌;村庄美、农家富,村民过上好日子。”一位游客念着屋旁的对联,发问林壮志:“你家原本就住这儿吗?”
“我家老屋在村子最北面的山坡上。”说起老屋,林壮志颇为感慨:“我43岁以前没离开过村子,在大山里种田养猪采茶,每天肩挑背扛猪草、饲料,太累人了。”
若不是因为穷,林壮志不会在43岁时带着妻子周正桃南下广州。“父亲年纪大了没有劳动力,两个孩子读书花销渐增,不去打工怎么弄?!”
背上行囊,顺着村里的溪流走1个小时,他们到了县城;搭2个小时客车,他们到了益阳;挤10个小时的火车,他们到了广州。
可现实太“骨感”了。在广州一家木材加工厂干了4年锯工后,林壮志因粉尘污染患上肺病。
曾在暑假去看望父母的女儿林雅倩那些年时常落泪:“爸妈每个小时工钱只有几块钱,能够走路绝不坐车,一分钱都要省下来给我们读书。”
那些年,治病、打工、种养相互交织着,回乡、离乡、思乡来回撕扯着,而贫困,却像村里那条肆意奔向资江的溪水,毫不停歇。
2014年,林壮志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次年,通过政策帮扶、种植养殖以及再次外出务工,林壮志家脱贫了。
可好景不长,2016年,由于林壮志病情反复,家庭再次陷入窘境。
此后,又是周而复始的治病、耕种、外出务工,勉强维持生计。如今,已参加工作的女儿林雅倩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我和弟弟是爷爷、姑姑、姨妈带大的,别说广州,就是县城都离我们很远很远,想爸妈从来不敢说出来。”
2017年,林壮志50岁。经历世事之艰、生活之难,他和妻子周正桃越发坚定归乡之志,“搬离山顶,找地建屋,家人团聚。”当年年底,两口子回到了熟悉的那溪那山。
统一思想,流转土地,整理地基,一切顺利。一家人却在房屋类型上发生重大分歧。“全家反对建木屋,说木屋造价高,维护麻烦。”林壮志认为,木屋属安化传统特色,而且家有山林就地取材,加之自己的木工本事,连工钱都省了。
反对归反对,看到林壮志只要不喂猪、种菜就去山上砍树,还抽空去怀化学习木屋建筑经验,家人们也跟着干了起来。
(周正桃和姐姐一起为客人上菜。)
2018年3月,益阳市人大、益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国网柘溪水电厂3个单位选派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队进入梨坪村。
听闻“轴人”林壮志硬要建木屋,正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的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上门开展指导。“起初想搞餐馆,领导们结合村里开发旅游的构想,建议我搞民宿。”林壮志说。
(林壮志、周正桃一起装茶叶。)
木屋建设朝着民宿方向微调,资金却有些周转不上。
为此,周正桃每天天微亮便带上两个馒头步行40分钟进山采野生茶。周正桃说,茶叶一年收入也有两万多元,“以前我都是走1个小时到镇上卖茶,现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不是带着客人上门,就是自己开车帮我把茶叶拖到县城去销。”
(父亲林义晚与林壮志、周正桃合影。)
今年7月,客栈开门迎客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马不停蹄来帮忙:为客栈命名出谋划策,两条溪流在此汇聚,客栈叫“双溪”蛮好;只要有人来村洽谈业务,准把客人留在客栈;客栈缺人手,招呼乡亲们都来帮忙洗菜洗碗。
送走客人暮色已至,林下溪水潺潺依旧。林壮志说,目前客栈收入已逾万元,他打算积累一定资金后利用溪道做个小型水上乐园。
由精准脱贫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如这一泓溪水生生不息,伴随着林壮志们,从贫困的过去流向幸福的当下和小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