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老木屋重燃烟火气

2020-10-07 07:18: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卓芳 毛玉婷] [编辑:刘茜]
字体:【

9月30日,大山深处的新化县文田镇石燕村。湖南日报记者 辜鹏博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谢卓芳

金鹰报记者 毛玉婷

秋雨绵密,给群山披上了蝉翼般的白纱。薄雾下,一条绵延数十公里的盘山公路掩映其间,串联起山间一个个小聚居点。这座被群山环绕的村庄,便是娄底市新化县文田镇石燕村。

这是文田镇最大的贫困村,过去交通闭塞,水电不通,生活水平落后。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时,石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06户680人。3年里,石燕村修起了40余公里的公路直通村组,11处饮水项目连接家家户户,3个种养合作社蓬勃发展。2019年底,全村实现脱贫出列。

9月29日中午,石燕村村头升起袅袅炊烟,村民罗东兰正忙着做客人点的三合汤,丈夫廖怡辉收拾桌面,招呼客人。这是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小店,一半是日用百货售卖处,另一半用来作餐厅,接待偶尔来聚会吃饭的村民。一旁帮忙守店的年轻男子是这对夫妻的儿子廖旅游。眼前的年轻人衣着笔挺,神采奕奕。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迎接说,现在的廖旅游和3年前简直判若两人。

廖旅游并不是传统的贫困户。他早早走出山村,和妻子李秀在镇上租了一个门面卖猪肉,生意红火。小两口勤奋踏实,有两个孩子,在县城置办了房产,还买了辆小车,日子很有奔头。

廖旅游29岁时幸福生活戛然而止。2017年底,他被诊断出尿毒症。妻子回家照顾他,家里断了收入来源。一周3次透析,还要住院吃药,一个月要花上六七千元,加上手术费用需要准备60万元。为了治病,廖旅游卖掉了房子和车子,一家人搬进了摇摇欲坠的老旧木屋里。

身体的病痛和精神的重压让廖旅游暴瘦,小伙子体重一度只有100斤。“当时我就像个活死人,几次想过不治了,就这么等死吧。”廖旅游哽咽道。

帮扶一个人,保住一个家。2018年初,驻村帮扶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将廖旅游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农村低保。“我第一次见他时,他坐在门口木讷地望着天,没有一点生气。”李迎接隔三岔五就到廖旅游家里来,给他介绍扶贫政策,鼓励他不要放弃希望。

“能符合条件的政策,都想办法帮他申请。”李迎接说。帮扶工作队为廖旅游筹集善款5万多元,并通过医疗扶贫政策,将他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85%至90%,减免了医疗费近20万元。2019年春,廖旅游在湘雅医院成功进行换肾手术。

为了改善一家人居住条件,帮扶队把原本破旧的木房进行修缮加固。全家4人享受三类农村低保,两个小孩在文田镇上学,享受教育扶贫补助。村里新成立的扶贫项目鸭公冲经果林生态种植合作社,帮扶队让贫困户免费入股,廖旅游也有了分红。

通过申请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廖旅游拿到了4万元免息贷款,在村头开了这个小食店,每月多了一份收入。廖旅游并不满足于此,2019年底身体恢复后,与老婆又一起外出务工,小食店交由父母打理,全家月收入过万元,摘掉了“贫困帽”。

大病保障,危房修缮,教育扶贫,免费入股,产业奖补……从死气沉沉到充满烟火气,廖旅游一家是石燕村精准扶贫的鲜活注脚。如今的廖旅游浑身有劲,看到村里政策好,打算回村发展,在家门口搞生猪养殖,再到镇上销售。“扶贫政策如果不好,这个家早就散了。我现在就想着努力赚钱盖新房,回报社会,传递爱心。”

■记者手记

挣脱泥沼,拥抱更好的生活

毛玉婷 谢卓芳

石燕村由于地势偏僻,环境恶劣,村民过去过着靠天吃水的生活,常年季节性断水,单门独户取水更是困难重重。48岁的村民邹益辉告诉记者,过去自己需要每日去山脚下挑10担水,才能满足养殖用水和生活用水。

为了找到安全优质的水源,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开始在崇山峻岭间寻觅。爬过山沟,穿越丛林,几经艰难终于在山上找到合适的取水口。投资243万元修建11处饮水安全工程,将水管连接到每一户家中。“用上自来水了,吃饭都更香了!”9月28日下午,记者路过一户正在洗菜准备做晚饭的人家门口,女主人笑容满面地说道。

从与现代社会脱节,到拥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石燕村3年多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给村民的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还有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远处,200亩果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中药材基地躺着被精心呵护的幼苗,淅淅沥沥的雨雾中穿梭着忙碌的身影。越来越多人从贫困的泥沼中挣脱出来,开始相信,有好的政策,靠着一双勤劳的手,能实现更好的生活。

相关专题: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