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军
夜幕降临,辰溪县锦滨家园,易地扶贫搬迁户杨银娥来到小区广场跳舞。
“搬到城里来了,广场舞越跳越起劲,生活在这里真的很舒服。”杨银娥脸上洋溢着幸福。
近日,记者走访怀化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处处都有这样的小广场。不仅如此,各类小配套设施、就业场所、服务组织等,也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微菜园”解了乡愁
【镜头】
9月17日一大早,沅陵县太安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年逾七旬的安置户蒋昌树扛着锄头,背着小背篓出门,半小时后,背着满满一篓南瓜回来。
记者纳闷,难道搬迁户还在干农活?
蒋昌树给出了答案:“这是刚从自家菜园摘的,瓜上还有露珠哩,你看看!”
蒋昌树把记者带到安置点菜园,只见密密麻麻的小菜地成行成列,方方正正,又大小一致,色彩斑斓如画。
“三口人住上了75平方米的房子,分了一块30平方米的菜地,又种了两块打工户的菜地,菜吃不完,还能拿去卖。”蒋昌树“叭”了一口嘴角的烟斗说,“如果没有这块小菜地,就是有这么好的房子,我也会很不习惯。”
社区党总支书记郑涛告诉记者,不少群众住进了新房,但“进城买根葱嫌贵”,种地务农的习惯难舍。于是,由政府投资征收土地,给1359户搬迁户每户安排30平方米菜地。
“菜地不大作用大。菜园子一方面为搬迁户节约了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让搬迁户故土难离、乡愁难解的情绪得到释放。”郑涛说。
【字幕】
怀化市精准开展“生活成本降低”督导,抓好安置区“微菜园”建设,目前“微菜园”成为全市所有集中安置点的“标配”。
小车间圆大梦想
【镜头】
9月18日,芷江七里桥安置点的扶贫车间,4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这里上班的都是安置点的搬迁户。
“搬新居,进车间,告别土地可习惯?”记者问。
“上楼住新房,下楼把活干。党的政策好,脱贫奔小康。”搬迁户罗小妹快人快语,用一段顺口溜作了回答。
2017年4月,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小妹从该县碧涌镇搬入城郊七里桥安置点。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技术,罗小妹一度惶恐。
乐业才能安居。小小扶贫车间,成了破解“稳得住”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通过政企合作,芷江引入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安置点建立扶贫车间。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下,罗小妹很快进入扶贫车间工作。
“离家近,活不累,收入稳,成就了脱贫致富的梦想。”罗小妹说,今年疫情发生后,政府派联络员驻车间,帮助车间在3月份实现复工复产,解决了她们无工可打的忧虑。
【字幕】
今年以来,怀化市精准开展“产业帮扶增效”督导。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招工用工、减免租金、提供“复工贷”等优惠措施,有序推动扶贫车间复工复产,促进搬迁户就近就地就业。到4月上旬,全市222个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工率与返岗率均达100%。
网格长解烦心事
【镜头】
9月18日上午,麻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升社区,楼长龚旭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翻看楼栋居民反映的情况。
“我们在楼栋建立了微信群,需要大家知晓的好政策,值得宣传的好人好事,居民遇到的困难,我们都会在群里告诉大家。”龚旭说。
“把支部建在安置点上,让搬迁群众有主心骨。”社区党支部书记范文忠介绍,社区党支部将安置楼划分为若干党建网络,建立社区党建网格化包干责任制,9个党小组长为网格长,并推行“楼长”制,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网格、楼栋。
“楼长就相当于我们原来的村民小组长,哪家哪户的情况都清楚,有啥困难我们第一时间找楼长解决,解决不了再找社区党支部。”搬迁户陈菊仙说。
“遇到烦心事有人管。”陈菊仙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家主卧室厕所下水管道堵了,污水涌向客厅,一家人正手忙脚乱时,被龚旭巡楼发现。龚旭当即联系管道疏通工,及时疏通了管道。
“普通人的生活小事,在搬迁群众那里可能成为决定‘我要不要留下来’的大事,网格长、小楼长的作用大着哩。”范文忠感慨地说。
【字幕】
在安置区建立党组织,实行网格化、楼栋制管理,是怀化市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实施的20条后续帮扶措施之一。今年来,为有效应对疫情灾情影响,怀化市制定实施方案精准开展督导,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通过配套完善小卫生室、小警务室、小读书室等,确保20条措施落地见效,让搬迁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