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记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张建明

2020-09-20 10:02:0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琼琼 姜河 杨鸿雁] [编辑:印奕帆]
字体:【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刘琼琼  通讯员  姜河  杨鸿雁

白露一过,长沙陡然陷进雨雾的缠绵,而阳光总能找准其薄弱的地方,不经意间,雾豁天酲,明媚气爽。

难得天空放晴,远征驾校训练场上,张建明正在巡视,不时挥手指点。光线倾注在他身上,体态板正,一头银丝熠熠夺目。

10多年倒贴600余万元,帮助1200余名残障人士拿到C5驾驶证,这位古稀之年的驾校校长意气风发,为实现人生价值始终奋斗在一线。

心怀日月,容光必照

2019年5月16日,张建明被授予“全国助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是国家授予残疾人事业战线突出贡献者的最高褒奖,每五年评选表彰一次。

那天,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张建明作为全国助残模范之一,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这次荣誉在张建明的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荣誉越高,意味来路越艰苦复杂。

“当时站在人民大会堂,喜悦之情铺天盖地,可我最想分享,最想感谢的,还是当初那个自己。”

循着来时路上的“辙印”,时间的“汽车”倒回2010年。

这年公安部颁布的《111号令》正式施行,促使残疾人驾驶汽车合法化。

张建明得知后主动请缨,承接残疾人C5驾培业务,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助残公益驾校。

“当时全省共18家驾校有资格开设C5驾培,但其他驾校在权衡后都决定放弃,只有张建明决心坚持下来。”远征驾校办公室主任彭彦婷说。

然而,当这颗爱心在最需要众人肯定和支持的时候,得到的只有顾虑和反对。

C5驾照是右下肢和双下肢残疾人可以申领的驾驶证类型,这也意味着管理难、效益低,费钱又费力。

“我们没有专门的设施,成本太高。”部分高管极力反对,甚至风雨同舟几十载的妻子也不支持,反而质问他:“你脑袋进水了吧!他们是残疾人,万一在驾校出事怎么办?你承担得起吗?”

面对各种质疑,张建明力排众议,从未有半点退让。

“办一个企业,若只关注经济效益,将逐渐丧失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能长久。申办C5驾培业务,这不是我个人行为,是传递社会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同样,社会也会关心和支持你。”历经几次焦灼的无眠夜,在他层层动员,不懈努力之下,远征驾校内部终于达成开办C5驾培的共识。

“不仅要办,而且要办得轰轰烈烈。”他反复强调。

申办C5驾培业务初期,张建明投资500多万元,对训练场地进行专门改造,购置多辆C5专用教练车,并加装专门用于肢体残疾人驾驶的辅助装置。

考虑到残障学员行动不便,且很多来自外地,张建明还投资近百万元专门为他们修建爱心招待所,配备食堂,从坡道到扶手,从厕所到门铃等,全部按无障碍设计标准进行改造。

然而最令同行诧异的是残疾人只需缴纳两千多元学费,仅仅是健全人的一半。

“沿海地区一个残疾学员的报价是12000元,比一个普通学员的费用要高3倍。” 而远征驾校包吃、包住、包学成,不但没有盈利,反还倒贴。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自理困难,缺乏经济来源,所以要将此事作为公益事业来做。用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他们做好服务,扩大他们的生存半径。”张建明说。

2013年,张建明又投资3000多万元,征地30多亩,修建了一个包括各种无障碍设施在内的残健融合全科目考场,学员可以在此一站式学车考证。

“以前要开大巴车,抬着轮椅送他们去考试。考场建成后,大大提高了便利性。”教练张聪衍说。

2019年,张建明响应湖南省“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的号召,领导策划了为期三年的“精准扶贫·助你出行”工程。

他拟个人投入300余万,连续3年每年免费培训100名困难残疾人学员。

截至目前,共有241名残疾学员来校报名学习,168名已考取驾驶证并走上新的创业就业之路。

行百善,积厚德。除了C5学员,张建明的爱心更以远征驾校为原点慢慢向各个方向辐射。

组建志愿团队,捐款支援汶川、玉树等抗震救灾活动,开办智力障碍人士服务中心,一对一助学贫困学子……今年疫情期间,他更是主动带领志愿团队消杀、站岗、守拦公园等,为国家安全奔波劳累。

“凡是要算这笔经济账的人,肯定干不了这些事。”

粗算下来,10多年远征驾校累计减免补贴残疾人驾培费用600多万元,已为全国各地1200余名残障人士圆梦驾驶。而远征驾校之外捐献帮扶的钱款,更是无法计算。

“我办驾校至今,图的就是能为社会做点实事。发展了这么多年,我们有能力为需要帮助的人做好各方面服务,一切都是恰逢其时。”张建明说。

如今,张建明已拥有他的“斜杠人生”——长沙市天心区党代表,长沙市驾培协会党支部书记,湖南省驾培协会党支部书记、天心区先锋远征营志愿者协会会长……虽然能者多劳,但给予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漫长的辛苦劳作所获。

一句简单的“恰逢其时”,却隐含了一段从“垃圾场”开始的艰难奋斗史。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时间再往前拉。2000年,国家正实施精简机构改革,很多人面临下岗危机,也正是这一年,张建明的大女儿以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成绩顺利升入大学,家里正需要用钱。

“内外交困”之际,经与妻子商量,他毅然辞去长沙市公安局副处级干部的职务,决心创业。

“一旦失败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我们还是决定拼一拼。”千禧之年,张建明将自己赶入了一条“狭路”。

2万多元积蓄、1个垃圾场、3台二手车、3个员工——张建明、妻子、70岁的门卫老张,这便是远征驾校创始之初的情况。

“那时驾校环境不好,有些人来看一眼就走了。”因为场地基础设施差,一下雨路面全是烂泥,张建明只能白天当教练,晚上扛着铁锹做基建,日夜赶工,尽量为学员提供更多的服务。

为减少支出,他们在门面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阁楼作为卧室。阁楼狭窄阴暗,容易漏风进雨。

“每天晚上还能听到老鼠窸窸窣窣跑动的声音,”张建明回忆,“那3年真是在一点一点慢慢熬,慢慢进步。”

凭借不屈的毅力和卓越的服务质量,3年后,“远征”这块“牌子”终于开始“立”起来,张建明和妻子也从此搬出阁楼。

手拿老年机,身穿百元夹克和老旧皮鞋,这便是张建明一直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形象。

“现在还好,那时候他经常被当作驾校的门卫,”妻子笑话他,“而且每月的零花钱都没超过1000元,几乎没有生过病,非常省心。”

一直跟随他的员工也对这样尴尬的情形印象深刻,“有次皮鞋破了一个多月他都舍不得换新鞋,去参加驾培行业协会活动时还被同行取笑。”

但张建明对这些调侃淡然处之。他不介意有人戏谑自己一辆10多万的车开了8年,一部400多元的老年手机用了6年,也不介意有人笑话他喝5元1斤的大叶茶,每天和学员“挤”食堂。

“因为吃过苦,所以才懂得珍惜。”

如今,张建明已拥有超4千万的身价,让他有心助人时,能慷慨解囊。

远征驾校已成为国家一级驾校,拥有上百台教学车辆、上百位员工、上万名学员和花园般的校区。

从“名不见经传”到“名列前茅”,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而每一个足迹背后秉持的是“严己利他”的处事原则。

严己利他,“向上”生长

“最重要的是口碑,做企业和做人一样!”张建明说。

自驾校面市以来,“吃、拿、卡、要”成了困扰其发展的大问题。为扫行业不正之风,张建明最先喊出“收您一包烟,奖您5000元”的口号。

“但还是有教练违规,于是老板亲自把奖金送到学员手中,还把奖金提高到1万元,从此以后1万元就没有送出去过。”彭彦婷说:“从他身上能看到正气。”谈起张建明,她脸上洋溢着敬佩之情。

现在,未走进远征驾校报名大厅,就能看到“收您一包烟,奖您一万元”的标语,而所有教职员工必须先签署张建明牵头撰写的《廉洁诚信执教责任书》才能上岗。

一份“千金承诺”就这样慢慢演变成一块“金字招牌”。

“他以身作则,不但教导我们正直做人,也指引我们主动去爱别人,爱这个世界。”

学员几乎每天都会在练车场上看到张建明,他与残疾学员一起“摸爬滚打”,嘘寒问暖,传道解惑,消解了他们因“与众不同”所生的自卑和尴尬。

“学车时,张校长跟我们说,一定要把车学好,你们是受过伤的人,再也伤不起了,我以后也不想让你们受伤。”汤俊杰回忆。

虽然他失去双腿,但学成后买了一台小汽车,做了几年“滴滴”司机。如今他在天心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将这份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并被评为“长沙市道德模范”。

在扶残助弱精神的感染下,驾校自发成立20多人的助残志愿者服务团队。他们照顾残障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从训练场到宿舍,到处都留下他们的身影。

“自从开始做这些事情以后,性格变得越来越平和,学员脑海中‘暴脾气’的刻板印象也逐渐改观。”教练左成纲说。

已学成的残疾学员也主动加入队伍,相约成立湖南省首个“残疾学员高考义务送考队”,每年高考期间,组织车队免费为高考学子送考。

“拿到驾照的感觉就像又获得一次生命!我们得到张校长的帮助,一定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残疾学员盛武军在远征拿到C5驾照后,创办了汽车俱乐部,拥有上百名会员,他说:“张嗲嗲创办的不仅是一所驾校,还是一座人生加油站,他用尊重和信仰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C5驾培虽然是“亏本买卖”,但远征贴心的服务却擦亮了驾校的招牌。“近几年,尽管驾校行业有些不景气,但每年慕名前来培训的健全人学员达到6000多人。来自这部分的盈利,弥补了开办C5项目带来的亏损。”张建明说。

春种秋割,耕耘收获。远征驾校在长沙市驾培行业质量信誉考核中已连续12年排行第一,先后20多次获得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先进单位称号;张建明本人更是获奖无数,其中先后荣获“长沙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湖南省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等称号,并入选“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十佳,荣登“中国好人榜”。

处近思远,征无止境

虽然年过70,荣誉加身,张建明却从未想过退居二线,静享清福。当被问及原因,几秒沉默后,他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因为营养不良,刚入初中的张建明身高只有1米36,然而这个瘦弱的小孩早早就成了父母之间的交通员。

那是他第一次背着布包独自回家。早上父亲送他到龙泉码头,他需坐4小时轮船到湘潭,再步行5小时回家。

泥路上,他踽踽独行。已是下午4点多,离家仍有12里,父亲给的零钱已花光,疲馁难耐下,他瘫在地上哭起来。

这时一个老农扛着锄头经过,问清情况后带他回家,为他煎了糍粑充饥,然后又送他回大路上。

快到家时,早已天黑,他看见母亲背着妹妹在路边焦急地等待,见面后两人相拥大哭一场。

“这件事我一直记着,后来多次寻找过他,但没有找到。”

在外人看来的一个无意善举,却在张建明的心中留下一道公益之光。

他说:“困境中,即使一点点‘甜’都能将人引上‘大路’。”

似水流年,这道微光茁壮生长,终成日月,在点亮自身的同时,也不断照拂他人。

“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在我心中,有能力帮别人是一种荣耀和幸福,也是我应履行的义务。做公益其实也是提醒和帮助自己,要做一个高尚、道德、纯粹、有益于人民的人。”

训练场边,一只秋蝉在樟树上鸣唱,竭尽最后一丝气力催黄绿叶。“时间一晃就过了,庆幸自己的身体还算健康。”张建明笑笑。

四季更替似乎就此在这个老人身上销匿,就像在快速消费的年代,他身上仍然流淌着饱满的昔日情怀——勤俭、勇敢、善良、正直……这是从上个大时代筛选出的瑰宝,也是人类存在的普遍价值,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坚守传承下去。

“虽然不知还能做多久,但只要有人来学,就要去帮。处近思远,征无止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坚定不移的眼神里满是昂扬的斗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