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江华:“小车间”撬动“大扶贫”

2020-09-19 07:40: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柳英 蒋思学 杨丁香] [编辑:印奕帆]
字体:【

江华瑶族自治县依托扶贫车间助推高质量脱贫——

“小车间”撬动“大扶贫”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柳英 通讯员 蒋思学 杨丁香

9月17日7时,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贫困户廖忠原与妻子一起来到如意社区扶贫车间上班。廖忠原是4楼果蔬加工厂的员工,妻子则在楼下的电机扶贫车间工作,两人月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更难得的是,在这里工作方便照顾孩子,一楼设了托管中心,学校开学前,他们的小儿子便在那里看书写字。

近年来,江华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全县扶贫车间数量已达486个。这些散落各乡镇的扶贫车间,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家门,一头面向广阔的市场,撬动全县扶贫大产业加快发展。

扶贫车间遍地开

上午9时,水口镇辉胜电子公司扶贫车间,70来号人坐在操作台上各自忙碌着,脚下已堆了一箱箱劳动成果。

忙碌背后,是扶贫产业的繁荣兴盛。去年,39岁的余咏婷从广东返乡,与朋友合伙开厂,生产耳机线、数据线。虽然办厂时间不长,但订单纷至沓来,日产四五千条,现在产品已走出国门。

“回来主要还是为了照顾家里。”余咏婷说,去年,她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突然打电话问她:“妈妈,你可不可以回来?”就是这一句话,让余咏婷决定回家创业。

如果说是亲情给了余咏婷回家的冲动,那么江华为扶贫车间提供的“母亲式”服务,则给了她在家门口创业的底气。江华把发展壮大扶贫车间作为实现高质量脱贫的重要途径,不仅出台提供厂房、厂房补贴、设备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还压实乡镇服务扶贫车间的主体责任,及时有效保障用地、用电、用水、用工等需求。

政府部门的优质服务,让余咏婷办厂过程十分顺利。江华高新区内各大企业也受政策鼓舞,纷纷进村办厂。据统计,今年全县新增扶贫车间74个,原有扶贫车间扩产41个,新增岗位4265个。

江华瑶族自治县副县长黄守平介绍,该县扶贫车间吸纳和带动了1.3万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户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收入的有24972户,占脱贫户总数88.72%,比全省平均高9个百分点,扶贫车间成为该县高质量脱贫的重要支撑。

就近就业稳增收

“刚来上班时手脚慢,一天只能做60多元,现在最高能拿到140元呢。”54岁的盘丙英自豪地说。去年2月,她来到湖南威斯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工作,原本只是想赚点生活费,没想到越做越娴熟,现在月收入近4000元。与从前单纯种田种地相比,收入有了很大增加。

车间负责人介绍,公司下设两个扶贫车间,他负责的车间专门搞电机组装,技术含量不高,但月计件工资最高能达到4000多元。目前65名员工中,有40人为贫困劳动力。公司订单稳定,月产15万至16万台电机,可以确保他们稳定增收脱贫。

威斯特是江华2016年引进的第一家机电公司。经过几年努力,江华引进的电机电器企业现在已有43家。这些企业的扶贫车间,生产工艺简单易学、员工需求量大、工资待遇高,深受贫困群众欢迎,成为拉动贫困户脱贫的“火车头”。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电机电器行业逆势上扬、订单激增,部分企业产值月均增幅超过200%。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投入1600万元,在国道沿线建设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厂区10个,用于电机电器产业下沉至乡村办扶贫车间。目前,已有4家电机企业在乡村开设扶贫车间19个,帮助20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工种多样好方便

在大圩镇崇江小区,一幢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整齐排列。

龙德晟机电厂扶贫车间拉长米翠兰解释,车间为了照顾家庭负担重的留守妇女,专门开辟了居家操作岗位,目前共有40多人居家就业。每次送材料的卡车开进小区,不用通知,他们走出阳台一看,就会过来领材料。

年纪大了的黄丙花为了照顾3岁的孙女,将操作台搬到了自家客厅。她每次拿6箱材料回家,3天即可交货,一月收入有2400元。扶贫车间每3天进30万个原材料,黄丙花担心抢不到货,经常拜托米翠兰提前通知她。

崇江小区负责人表示,产业扶贫并非一劳永逸,扶贫车间在追求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人文关怀。小区按照各类劳动力的不同需求,先后引进了6个工种不一的扶贫车间。针对许多从大山搬出的贫困群众习惯干农活的实际,今年还开办食用菌厂,吸纳30多人就业。

为了让青壮年劳动力安心上班,部分乡镇在扶贫车间设了子弟托管中心,聘请老师辅导孩子写作业,还专门面向60岁以上老人设立“晚晴工坊”,尽力方便大家,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目前,江华112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11347人,剩余1743人也已达到脱贫标准,今年底将全部脱贫摘帽。

相关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