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纪检监察机关护航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 育“富源”

2020-09-11 09:02: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祖华 冉春雷]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湖南纪检监察机关护航易地扶贫搬迁——

挪“穷窝” 育“富源”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祖华 通讯员 冉春雷

9月初,面对采访,家住邵阳县城梅溪嘉园小区的刘小花满面笑容。丈夫因病去世并欠下一屁股债,她独自拉扯两个孩子,住危房、生活困难。2019年,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她搬进了新家,并被安置到小区内一家灯笼厂扶贫车间上班,两个孩子也安排进附近的学校上学。“生活稳定,能看到希望,对于扶贫政策,我只有感激。”刘小花说。

保障住房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一砖一瓦,凝聚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念,垒砌起亿万百姓“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已建成住房18.7万套、集中安置项目2764个,69.4万搬迁群众搬进了新房。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各个环节,盯紧工程进程和质量,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搬”进新生活

9月2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吉首市丹青镇大坪村集中安置点,年近八旬的张昌胜编着竹篮,老伴正在喂鸡,一派安逸幸福景象。对于现在的生活,张昌盛很满足。

现在的大坪村由原狗咬村和原大坪村合并而成,“狗咬”这个村名还有一番来历。很久以前,这里的人们本是分散住在山下,每每到了夜间,家家户户的狗全都跑出家门,聚到山上睡觉。先人们认为是山上的风水佳,于是纷纷迁到山上,组成了村庄,得名“狗咬村”。但是,每逢下大雨,山上就可能滑坡,严重时还会威胁安全,让人提心吊胆。

2018年,该村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全村42户133人搬下山,张昌胜家里有五口人,分配到两层楼10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

“温暖的家,是每个人一生的守望。我们要让每一个搬出来的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让他们真正住上好房子。”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8年10月开始,省纪委监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其中,易地搬迁扶贫便是其中一项,主要清查的项目包括工程进程、质量安全、指标冒领、配套建设、就业落实等。

邵阳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重点整治搬迁对象不精准、确定程序不规范;搬迁安置方式、住房建设标准不符合要求;建房补贴不按标准发放、农户自筹资金超出政策规定范围;监管部门履职不力,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湘西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专项巡察整治“居安行动”,仅一个月内,有119人主动到8个县市及州纪委监委交代问题,退交违纪违法资金1117万余元。

做好“后半篇”文章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的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8月底,记者在永兴县金龟镇泉塘村易地扶贫搬迁点见到了村民曹梦春,他开心地说:“向县纪委监委反映房屋漏水情况后,很快得到了解决。”

曹梦春说,新房子装修入住后,发现房屋阳台有漏水、渗水情况,于是趁着县纪委监委干部入村下访时,反映了该情况。没多久,镇里就安排专人对房屋漏水、渗水情况作了处理,并为他家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

省纪委监委在“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中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摆在突出位置。监督和服务相结合,帮助群众解决房屋质量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喝水问题、“菜篮子”问题等,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

在祁东县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搬入新居后,小孩上学的问题解决了,老年人看病就医方便了,唯独没了自留地种菜,每天都要花钱上街买蔬菜,平添了一笔新的开支。村民将这一情况反映给镇纪委,在镇纪委的协调下,该镇在安置点附近租了20多亩地,建设“安心菜园子”,解决了搬迁贫困户的“菜篮子”问题。

“纪委常来牛栏坡,护航脱贫故事多,搬进新居笑呵呵,荒山换了安乐窝。”龙山县靛房镇牛栏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惠和家园小区,搬迁户彭武根对于纪委的帮助心怀感激,把感恩之情唱进了歌里。

铺就“致富路”

“搬出来,给老百姓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步。挪出了穷窝,还要有致富的源泉。”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激发内生动力,为具有就业上岗能力的贫困户解决就业岗位,让老百姓自力更生,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的重中之重。

在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一群人从楼上的家中下来,走进一楼的电子科技公司,开启一天的上班时间。“我家3个人都在这个扶贫车间上班,每月共有8000多元收入。”贫困户曾红高兴地说。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新化县今年有众多贫困劳动力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家。县纪委监委将稳就业纳入重点监督范围,督促县人社局一方面帮助滞留在家的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另一方面组织各乡镇加强扶贫车间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建获得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71家。

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建设安置区楼房时就配套建设了架空层厂房,现已发展小微企业68家,帮助解决当地搬迁就业1961人。

邵阳市除了在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还大力推进劳务经理人制度,帮助贫困群众就业。目前,全市已建立一支3000余人的劳务经纪人队伍,推荐就业1万人以上。绥宁县在全市率先开展劳务经纪人制度,解决就业脱贫“最后一公里”问题。鹅公村村民廖小林是该县最早的劳务经纪人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是村民小组长,闲不住,当上劳务经纪人后,一户户上门宣讲政策、联系就业岗位,目前她已介绍近80人就业。

今年来,湖南集中力量对171个安置点开展挂牌督战,实施“一户一策”跟踪帮扶,摸排出后续扶持困难约300项,逐一进行整改清零。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督查激励省份名单上,湖南位居全国第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