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牟金春,46岁,益阳南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益阳市首批骨干教师,益阳市优秀教师。曾获益阳市教育突出贡献奖(教师类)、湖南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组二等奖等荣誉,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牟金春在课后辅导学生。(校方供图)
科教新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芬
8月27日,记者见到南县第一中学物理组长牟金春时,他正在办公室辅导学生。邻桌的老师告诉记者,牟金春每天早上5点半到校,很少晚上11点前离校的。
17小时工作制,作为班主任的牟金春坚持了18年。
2002年,牟金春参加南县第一中学教师招聘考试,以150分的满分脱颖而出。“这是我们招考史上的最好成绩,在他之前和之后都没有人得过满分。”谈起那场考试,时任校长翦万能感慨。
“知识改变命运。”牟金春自身是这样做的,他也把这一信念传递给学生。
在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之中,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2004年,他的学生小代因心理压力大想弃学,牟金春把3岁的双胞胎儿子送到外婆家,自己去学生家里做家访。儿子不幸落入水中,他永远地失去了一个儿子。带着家人的责备,他把悲痛化为工作的动力,瞒着同事,第二天就正常到学校上课。当记者旧事重提,这个46岁的汉子眼里盈满泪水,这是他心中不能触碰的痛。
他把一生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努力成全学生的梦想。在他的教导和鼓励下,要弃学的学生小代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
师有道,方能传道授业解惑。多年来,牟金春自觉做学生的表率,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为南县教育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2015年,他所带的班级高考平均分达606分,44人全部考上一本院校;2018年,他将学生周国雄送进了北京大学。
在一所县城的高中学校,牟金春带的班何以如此出类拔萃?作为班主任的他总结了一个“六字诀”——陪伴、引领、鼓励。
“我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起点低,要帮他们筑梦。”牟金春介绍起他的“六字诀”侃侃而谈,“陪伴是老师要把自己交给学生,与学生共进退;引领则是引导学生树立目标;还要鼓励学生梦想无边界,潜力无穷大。”
牟金春每接手一个班级,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梦想。“其实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认为能有个大学读就行了。”以690分考上北京大学的周国雄说,自己的目标也是在班主任牟金春的引导下一步步远大起来的。知道牟金春入选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周国雄的母亲动员亲朋好友给他投票:“牟老师是最负责的老师,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儿子能考上北大。牟老师总是鼓励他,给他义务补课。”
物理学科难度大,高考难度更大。要让学生出类拔萃,教师需要有充足的学科知识储备。为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和不断完善的高考制度改革,不惑之年的牟金春与学生一道,挑灯夜战、苦学苦练,练了数不清的习题,做了无数次的实验。有时为了钻研一个细节,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通晚。2014年湖南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中,牟金春获高中组二等奖,他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项。
今年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牟金春担任物理备课组长,高二年级一共上了50多堂网课,他一个人讲了32堂。班上有两个贫困学生家里没有可供上网课的设备,他立刻上报学校协调,送去两台笔记本。每天,他尽量最长时间地守在电脑旁,担心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时自己不在线,耽误了解答。
亲其师,信其道。与牟金春教同一个年级的英语老师贾文盈跟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事儿:一天,她跟学生探讨“gentleman(绅士)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答“就是牟老师的样子”。
妻子抱怨牟金春整天不着家,儿子埋怨他只给学生补课,同事劝他要多多注意身体。牟金春说:“我只会教书这一件事,一心只想把这件事做好。”
■记者手记
一事,一生
刘芬
说实话,我在翻看牟金春上报的评选材料时,并没有觉得多么出彩。多数候选人的上报材料都是5000字往上走,他的只有短短的2800字。当面采访时,教物理的牟金春也不健谈。关于他的很多故事,我是从其他老师口中听说的。
采访中,他不断地重复:我爱教书,只会教书这一件事,一心只想把这件事情做好。他还说自己不能停下来,没有课上就会哪里都疼,一站上讲台所有毛病都没有了。
同事李光荣的儿子徐梦宏首次高考失利,牟金春说:“再给孩子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吧,我来带。”李光荣把儿子放到牟金春班上,一年后,徐梦宏圆梦中南大学。
大家都向牟金春竖大拇指,其实哪有什么特殊的诀窍,只是他更愿意把心扑在学生身上。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高谈阔论,只有更用心地陪伴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