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回望初心——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刘泽远:一张布告,一身正气

2020-08-23 07:19: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奕樊 王明贵] [编辑:欧小雷]字体:【  
1927年4月,常德县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发布“湖南省常德县特别法庭布告”。原件馆藏于常德市鼎城区党史陈列馆。

【红色档案】

1927年4月,常德县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发布“湖南省常德县特别法庭布告”。原件馆藏于常德市鼎城区党史陈列馆。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奕樊 通讯员 王明贵

【档案故事】

“查罪犯杨仲达确属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按湖南省惩治土豪劣绅条例规定,依法予以严惩,立即验明正身,执行枪决,以昭炯戒”……

在常德市鼎城区党史陈列馆,收藏着一张发黄的法庭布告,它由时任常德县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审判长刘泽远于1927年4月签发。落笔铿锵的字里行间,饱含着刘泽远烈士“铲除恶势力,推翻旧世界”的革命理想信念。

8月中旬,记者走进刘泽远故里,沿着他的革命足迹,寻找那颗熠熠闪光的革命初心。

创办农民夜校,播撒革命火种

“追求真理为后人楷模,捍卫主义与事业长存。”在刘泽远外孙刘志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常德市武陵区的刘泽远烈士陵园,大门两侧刻着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

刘泽远,字正兆,又名荷初,1907年出生于常德县丹洲乡(现武陵区芙蓉街道)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小学习刻苦,文章出众,能诗善对,被称作“丹洲小秀才”。1923年,刘泽远赴长沙求学,考入华中美术专科学校。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外公的革命理想始于在长沙求学时期。”刘志伟介绍,在进步学生的影响下,他借阅进步书刊,初悟革命道理,还走出教室,用画笔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初,刘泽远回到家乡,亲眼目睹了贫苦农民备受残酷剥削的艰难生活。他一面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介绍省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情况;一面劝说母亲卖掉家中数十亩良田,将所得500多块银元分给贫苦农民。

在刘姓族民推举下,刘泽远担任刘氏族校校长。他创办了青年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学习文化,传播革命思想。1926年5月,中共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在常德西郊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刘泽远因势利导,集结学员,秘密建立了四官庙农民协会,立下了“同生死,共患难,铲除恶势力,推翻旧世界”的誓言。

四官庙农民协会建立不久,常德县城爆发了反对苛捐杂税的工人运动,刘泽远按照中共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指示,组织100多名青年农民,捣毁了县公署设在西郊的4个税务稽征所,迫使县公署撤销设在郊区的所有税征关卡。

不畏强暴,为民撑腰

1927年2月,全县反封建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国民党常德县党部、县公署和县农民协会,按照省府颁布的《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联合成立了“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刘泽远被任命为县特别法庭审判长。

受命后,他决定首先公审常德县最大的豪绅杨仲达。杨仲达占有田地山林7000余亩,房屋210余间,家丁成队,使女成群。长期以来,他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特别是还私设牢房,残害农民。凡新任县知事上任,必须先拜访杨仲达这个“土皇帝”后才敢办公。

1927年4月,公审杨仲达那天,全县农民欢天喜地,蜂拥而至,非要目睹一下审判场面不可。但杨仲达的党羽放出风来:“谁要拔杨仲达的一根毫毛,就要拿谁的人头抵偿。”

面对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刘泽远镇定自若,毫无惧色,当即请县农协委员长陈昌厚调集县农民武装纠察队,加强会场的警戒。他大步走上审判席,正言厉色,命令将杨仲达拖到台前,宣布杨的八大罪状,判处死刑,就地处决。

公审杨仲达后,刘泽远发布了特别法庭布告,以振奋民众斗争精神,打击土豪劣绅嚣张气焰。这张特别法庭布告亦成为常德农民运动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危受命,为革命至死不渝

在鼎城区党史陈列馆内,还收藏了一份1928年新成立的湘西特委的名单,“湘西特委书记刘泽远”的名字映入眼帘。

“外公当时是临危受命接任湘西特委书记一职。”刘志伟说,1928年7月,湘西特委设在常德县城的联络总机关惨遭破坏,刘泽远协同其他同志从常德辗转到汉寿、南县等地,重建湘西特委。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刘泽远领导湘西特委重整旗鼓,壮大革命力量之时,交通联络员欧阳钧被捕叛变,向“国民党常德清剿指挥部”供出了刘泽远的住处和党的组织。

1929年1月1日晚,刘泽远在汉寿大连障召开各县地下党负责人会议,夜宿辰卯号堤防公屋。叛徒欧阳钧带领国民党军警包围了他的住处,刘泽远不幸被捕,后被囚于常德陆军监狱。

面对敌人的利诱与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既不为利诱所动,也不为严刑所屈。“我是共产党!”监狱里敌人胁迫他写供词,他大义浩然地写下这5个大字,并将敌人痛骂一顿。

1929年春节后的一天,刘泽远的母亲和妻子龙三妹抱着婴儿前来监狱看他,他深情而又坚定地对母亲说:“母亲,我自落到敌人手里,就没有想活着出去,只是苦了你。”又对妻子说:“你要替我照顾妈妈,抚养孩子,就叫她遗珍吧,她是我遗留下的一颗珍珠。”

1929年3月4日上午,视死如归的刘泽远向泮池坪刑场走去,牺牲时年仅22岁。

“刘泽远同志是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不怕难,不怕死,他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新中国成立后,开国少将潘振武曾专程来到刘泽远烈士陵园为这位战友凭吊。正如潘振武所言,刘泽远的革命精神伴着沅水,浩汤奔流,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