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深山乐新居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婷婷 通讯员 伍交才
如何使用液化气?水龙头打开怎么没水?电费要去哪里交?
这些城市居民必备的生活常识,对不少刚从深山搬出的贫困户来说,却是平生第一遭。
“烧了一辈子柴火,从来没用过燃气灶,饭都冇得呷。”75岁的张先平,去年搬到新家时便遇到这个问题,越急越饿,围着灶台愁得打转。
8月11日中午,记者来到溆浦县双井镇长潭村的奋斗小区,张先平正大秀厨艺。锅下,燃气灶火苗直蹿;锅里,辣椒炒肉油亮喷香。
在新家适应了一年多,说起当时的窘境,张先平哈哈大笑。他说:“我们小区好,想得周到,很快就适应了,现在的生活真方便!”
小区管委会主任梁海介绍,奋斗小区是溆浦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去年上半年,来自周边18个村寨的160户566人搬迁于此。其中,不少贫困户一辈子居住在高山偏远的角落,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刚搬来,还有不少人拿着钥匙找不到家门。”梁海说,那时才深刻体会到,搬迁不能一“搬”了之,要让深山“农民”,转变为镇区“居民”,确实需要“绣花功夫”。
如何让搬迁户迅速融入新环境?记者看到,奋斗小区白墙青瓦的新房外,每一栋都张贴着相关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小区还在溆浦县率先设置了群众工作站,物业管理、卫生整洁、矛盾纠纷、质量维护……均有专人负责。
“儿子出去打工了,燃气灶不会用,就是我打电话让小梁来家里教我的。”张先平指了指梁海,乐呵呵地说。
梁海告诉记者,去年刚搬来时,他和群众工作站的伙伴一天最多要接50多个电话。
“问什么呢?无非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梁海说,“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对搬迁户来说就是天大的问题。”
受日常生活技能困扰的居民最多,小区便在管委会成员里,新增了5个当电工、泥水匠的搬迁户。大家定期聚在一起讨论,搬了新家还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最妥帖。
区分菜园子便是其中一项。
来到奋斗小区给搬迁户提供的5亩菜园,这家种冬瓜,那家种辣椒,好不热闹。然而,这么大片的菜园,划给160户人家,如何分得清?
不急,看导航。
只见菜园入口处,张贴着一张偌大的地图,哪块菜地归属何人,均有明确标识;每块小菜地前,还树上了小木牌,写着名字和门牌号。一年多来,没有搬迁户因走错菜地而闹出纠纷。
“有新房住,有菜种,最重要的是有事做。”说起生活的变化,毛爱英感触颇深。
从偏远山区吴家湾村搬来奋斗小区,离开了曾赖以为生的几亩田地,毛爱英一开始颇有些忐忑。没多久,小区联系了一家浙江的工厂,搬来小区的人,只需坐在家中,将发圈饰品粘好,便可计件算工资,1个3分钱,一天收入60多元,可补贴家用。
傍晚时分,溆水支流四都河两岸亮起灯光,奋斗小区便坐落在河畔。毛爱英吃过晚饭,舞起扇子,加入广场舞的队伍中。
广场旁,还有红白喜事活动室、备用井水等设施,真“接地气”!
“搬迁后的幸福生活,都在这些细枝末节里。”梁海说。如今,奋斗小区的经验在全县推广,群众工作站已经成了溆浦县99个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标配”。
不少居民散步经过广场,跟梁海热情地寒暄。要问新家体验如何?答案应该就在这一句句热情的招呼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