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曹辉 周小雷 欧阳倩
今年初,长沙市雨花区启动高铁新城片区、雅塘片区、红星片区建设竞赛活动。
半年过去,“三大片区”捷报频传:往东,位于高铁新城片区的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于6月中旬引进企业32家,为雨花区再添国际范“文化芯”;往西,雅塘片区保障性住房中城苑一期7月交房,老百姓告别泥土房,住上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房;往南,红星全球农批中心正在验收,10月将开门迎客……
以片区建设为抓手,雨花区拉开“三足”鼎立之势,开启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用片区思维促发展
连续5年各项经济指标位居长沙市各区县前茅,去年成为长沙首个GDP迈上2000亿元大关的区县。有人说,雨花区很“富”。
雨花有“富”的“理由”:市场主体总量18.4万户,位居全省区(县、市)第一,每万人市场主体数约1935户,稳居中部城区第一;老长沙人口中的“内四塘”(左家塘、侯家塘、东塘、砂子塘),是长沙市民购物休闲首选地……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长沙高铁南站枢纽完善、获批为我省目前唯一的全球贸易采购试点等,雨花区开放崛起优势明显。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雨花区决策者提出片区建设思路。
这是基于发展现实的需要:辖区“内四塘”发展已成熟成型,忌“折腾”;南部跳马镇被纳入绿心保护区,须“谨慎”。而其他区域——高铁周边、红星商圈附近、雅塘村周边等,正在分头推进建设。
在这个发展节点,提出片区建设意义重大。
在以往城市建设中,由于各自为战,常出现管网不配套、公共设施不匹配等问题。雨花区强调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管网规划、形象设计、功能配套“五同步”,避免建成后修修补补。
三大片区发展指向分明,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明显。高铁片区打造高端商务区、生态文旅区;红星片区重塑综合市场新格局;雅塘片区立足民生,打造长沙市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示范项目。
用取舍思维抓建设
分片区推进,就面临取舍。
该舍的不含糊。不符合片区定位的不要,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不引,三大片区目标明确。
以高铁新城片区为例,雨花区提出“70%以上的土地必须用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此,雨花区对每个即将引进的项目均进行“瞻前预审”。在招商过程中不乏主动上门的客商,却因产业定位不符被婉言谢绝。而对今年新挂牌的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雨花区精心服务。“雨花区引项目,从单一文创扩展到金融、软件等领域,并精选优质企业。”一家项目建设单位的负责人说。
该“抠”细节的不马虎。在前几年启动棚户区改造之初,雨花区曾聘请多家知名机构做过规划设计。方案出台历经半载,几易其稿。片区给排水系统,以及燃气、消防、电力等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翔实细致。仅排水系统一项,就分别与五六家设计单位反复推敲,反复论证。“要一次性规划好,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没过几年就落后。”片区指挥部负责人介绍。
该退的不犹豫。对于不符合片区品质的,或提质或搬迁,雨花区出手果断。
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现有九大专业市场、经营者上万户,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部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经过20多年发展,红星大市场为片区树立了标杆,但光阴荏苒,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老旧等弊端也逐渐显现。借势长沙市场外迁战略,红星大市场在跳马镇布局“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今年10月,这个全新的湖南目前最大的“菜篮子”将开市,届时老红星大市场也将陆续启动搬迁。
舍眼前利益,得长远高质量发展。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雨花区逆势上扬,交出了上半年漂亮答卷:三大片区完成拆迁腾地1515亩,当前66个新建、续建项目加速推进。
用人民至上理念提品质
一张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直观呈现雨花区三大片区建设雏形:雅塘冲路、曙光路等原有多处“断头路”已打通;片区灰头土脸的低矮建筑少了,时尚高楼、绿地等明显增多。
比卫星遥感更真切的,是人们的获得感。
43岁的蒋理前不久拿着中诚苑保障房钥匙,在花园式小区逛了逛。不远处便是新建的环线小学;出门500米,石马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中。
“没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此前,蒋理居住之处是典型的城中村,道路泥泞、房屋破损漏水,管线乱搭,生活环境糟心不已。
2014年雨花区启动棚户区改造,蒋理等居民被安置至保障房。“最大的幸福是政府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他介绍,当时安置模式是每个人以80平方米为安置基数,其中,50平方米做生活居住安置,30平方米交由村集体打理。蒋理粗略算了下账:“按照‘N+1’分红模式,我们三口之家每年能分到8万元。”
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种人民至上理念,渗透在雨花区三大片区各项建设中。红星片区,圭塘河植物园段以东及圭塘河两厢区域,正在加速蝶变,变得水清景美;复地星光天地商业综合体,将打造全龄层、体验式街区;高铁新城片区黎托生态公园、浏阳河风光带建设有序推进,今后下了高铁,就能迈步进入11万平方米新绿中……
三大片区,加速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