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
“真金白银”保障基层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尚武 刘勇 通讯员 尹志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省财政厅贯彻落实省委“1+5”文件精神,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保村(社区)组织运转,大力提高基层工作者待遇,加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输血”到“造血”,拿出真金白银夯实基层发展基础。
加大“输血”投入——
激发基层干事创业活力
基层组织财力薄弱,但需要完成的工作、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为此,省财政厅加大“输血”投入,保障基层运转,提高基层干部薪酬,激发基层干事创业活力。
对基层加大投入的钱从哪里来?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靠勒紧裤腰带省出来。2019年省级一般性支出比上年压减10%以上;2020年省级进一步加大力度: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平均压减20%,执行进度慢的压减10%,管理绩效不高的压减10%。这些腾出盘活的省级财力,全部用于支持市县“三保”。同时,省财政厅要求市县比照省级,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面落实好保障责任,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基层政府运转。
省出来的资金坚持下沉,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倾斜。2019年,省财政共下达市县财力性补助863.5亿元,较上年增长18.1%,是近年增幅最高的一年。今年进一步加大力度,截至目前已下达市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财力性资金1032亿元。
快速下达中央直达资金,可有效缓解市县财政运行紧张局面。截至目前,我省下达各市县中央直达资金597.1亿元,其中503亿元为市县可自主安排的财力性资金,94.1亿元为疫情防控、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补助资金,为做好基层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事实上,在2019年之前,我省财政即开展了对基层村、社区的直接“帮扶”。
——2016年至202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16.82亿元,村均7.04万元;
——从2014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全省社区运转补助经费9068万元,根据各县市区人均财力分类分档补助,每个社区1万元至3万元不等;
……
基层干部薪酬有保障,干事创业劲头便更足。2019年,我省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补贴。今年,此项补贴共拨付省级财政资金3899.76万元。
从2016年起,我省对所有贫困县实施乡村教师人才津补贴政策。省财政每年向贫困县安排4亿元,按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类情况,对乡村教师按月发放700、500、300元的人才津贴。从2019年9月起,补助范围扩大到非贫困县,对学校所在地为乡镇(不含城关镇)、村委会及以下的乡村教师每月分别发放150元、300元人才津贴。2019年,全省投入补助资金7.4亿元,补助约26.39万名乡村教师。
增强“造血”功能——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靠“输血”,基层能够保运转,但发展仍要靠“造血”。落实省委“1+5”文件精神,省财政厅大力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当村干部,有为才有位。”保靖县碗米坡镇柳树坪村村干部对此感触颇深。过去,村里没钱,想给百姓办事有心无力。一年又一年,村里总是老样子,村干部与村民很难交心,各项工作阻力重重。
2019年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整合涉农资金,为每个村投入10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在省市县三级财政支持下,柳树坪村整合150万元惠农资金,注入柳树坪农业开发公司、二艳蔬菜合作社,按5%到8%的比例,年分红10万元左右。现在,村党支部发动村民修路、引水、搞喷灌,村民积极响应。
柳树坪村党支部书记贾祖东感慨地说,集体经济有了“钱袋子”,村班子说话有人听了,办事有人跟了。
除了这种“资金变股金”的模式,省财政还支持各地探索多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长沙市财政出台奖补措施,推广土地合作型、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乡村服务型等“四型”集体经济新模式,一年消除291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这些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从5万元以下提高到15万元以上。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浏阳市出台奖励政策,对贡献突出的个人,最高可奖励5万元。广大村干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村党支部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战斗堡垒”,一年来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80个。
吉首市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公司”“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做法,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股份”等项目57个,为村集体经济分红85万元,为农户增收160万元。
2019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每年投入3.7亿元,连续两年分别扶持951个村壮大集体经济。一年来,全省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286个,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占96.3%,同比提高5.8%;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村有13577个,同比提高7.9%。
(参与采写:曹辉 彭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