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红楼》的魅力

2020-07-31 08:19:4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龚鹏飞] [编辑:夏博]
字体:【

龚鹏飞

《青春红楼》作者木兰,一个80后女编辑。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两个月,每天晚上都要翻一翻,感受作者同红楼人物对话、同曹雪芹对话的深刻领悟,为作者发出的青春冲击波而拍案叫绝。

《青春红楼》是作者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夜、或者寒冬腊月的暖炉边写出来的,一共30篇文章,分为“满纸读来有异香”“高情已逐晓云空”“看来岂是寻常色”三辑,对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秦可卿、王熙凤、探春、紫鹃、晴雯,甚至邢岫烟、小红、龄官等都有评述。感觉作者真正熟读了《红楼梦》,对于曹雪芹盛大的布局之下的一针一线的细节,她都用心领悟了的,不管是引述还是评说,都驾轻就熟,颇见功力。

木兰对林黛玉倾注了深情,她试图真正走进林黛玉的心里去,因此说木兰是林黛玉的异代知己恐不为过。贾宝玉挨打以后,林黛玉空手而来,“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感动了宝玉,宝玉叫晴雯送两块手帕给黛玉,黛玉写题帕诗。木兰从中读出了“源映叹惜”,比清代红谜读出的“原应叹息”更深沉,木兰的分析和解读也更全面。谈到“惜”时,作者写道:“惜”是黛玉对宝玉的最后情感态度,情是她生命旅程中唯一的行囊。作者认为,林黛玉是美丽的哲学家,葬花词写尽了人与宇宙、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生死的诸多关系。作者写的《人之交,贵共情》《来了,就是全部》等,深入剖析林黛玉的精神世界,确实有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心得。

木兰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她读红楼,都是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站在每一个红楼女子家庭社会的具体情境和设限,尊重红楼中人,除非对十恶不赦的坏人,她给以投枪和匕首外,其他人都给予充分的理解,这是作者悲悯心的体现。在写到薛宝钗时,她为薛宝钗辩护,她认为深深喜欢林黛玉的,不仅有宝玉和贾母,也有薛宝钗。叫“颦儿”这个称呼叫得最多的是薛宝钗,薛宝钗选秀失败,长期寄人篱下,儒家济天下的现世情怀、进取精神与佛家不着一物的悟空境界,在薛宝钗身上得到鲜明体现。木兰认为,如果说林黛玉执着于对个人生命体验的极致探索,那么薛宝钗是在现实中实现个人力量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说林黛玉是曹雪芹破灭的梦,那么薛宝钗是曹雪芹对现实完美的追求。作者这样的论述,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在《青春红楼》里,木兰对每一个红楼人物的论述都流光溢彩,不管是评价“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的王熙凤,还是评论政治家风度的探春,不管是写今生踏实修行的史湘云,还是写无意间点悟和警醒两大主角的小旦龄官,作者都深入红楼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和生命状态,去体会,去融合,去勇敢地升华提炼,因此,这本读书笔记就有了新的创造。

木兰不厌其烦地谈到《红楼梦》的哲学主题。木兰认为,从哲学层面上讲,这本书讲了一个人从“空”到“悟”的故事。《红楼梦》一书深邃博大,其哲学主旨共16个字: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作者认为,《红楼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奇迹,它有着一个最高、最开阔、最深邃、最冷静的哲学视野,有一双来自宇宙高处和时空深处俯瞰的、悲悯的大观之眼。正因为木兰从哲学层面和现实层面去充分理解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因此使这本《青春红楼》散发着强大的文化魅力。

“满纸读来有异香。”正如木兰专门用一篇文章去捕捉《红楼梦》的香气,笔者读《青春红楼》,也读到了这种香气,愿更多的人闻到这种香气。

(《青春红楼》 木兰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