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背后,是牺牲与奉献——石门成功处置特大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追踪(下)

2020-07-24 07:35: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勇军 姜鸿丽 孙开国] [编辑:欧小雷]
字体:【

7月22日,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特大型山体滑坡虽已发生半月有余,现场依然满目疮痍。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俊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勇军 姜鸿丽 通讯员 孙开国

进入主汛期以来,石门县西北山区发生大小山洪地质灾害80余起,没有出现人员伤亡。这一奇迹的背后,彰显的是党的坚强领导,广大党员干部的牺牲与奉献。在石门采访,记者被一个又一个故事感动着。

“能给你们减少点损失,受点累算什么”

邵新华,石门县交警大队壶瓶山中队队长。7月23日见到他时,他正在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特大型山体滑坡处疏导交通,劝返车辆。天气闷热,他身上的警服已被汗水浸湿。

辅警盛孝松介绍,邵新华从7月1日起,一直坚守在这里。由于长期在高寒山区工作,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肩周炎,阴雨天疼痛难忍。同事劝他到帐篷里指挥,他不听,坚持到外面值守,顶风冒雨,踏着泥泞,来回跑动,引导过往车辆避险。最危险的那几天,几乎没合过眼。

7月6日山体第一次滑坡后,南北镇又紧急转移疑似危险区群众。邵新华看人手不够,就带领一些队员帮助转移群众。转移王世春老人和老伴时,老人舍不得圈养的两头肥猪。邵新华连忙和村干部找来一个大铁笼,费劲把两头肥猪装进去。

当时天下着小雨,山道泥泞。两位老人住在山脚下,要把两头200多公斤重的肥猪往山上抬,转移到1公里外的安置点,谈何容易!一根竖杠、两道横杠扎牢后,邵新华、盛孝松和4个村干部将沉重的猪笼抬起,一步步艰难往山上挪。

爬到半山腰时,豆大的汗珠从邵新华额头冒出,盛孝松知道他的老毛病犯了,只能干着急。这时,雨越下越大,邵新华几次腿脚发软,差点跌倒,但他咬紧牙关,挺了过去。

到达安全区域,雷家山第二次山体滑坡出现了。邵新华蹲在地上,不停用手捶打腰部。王世春老人十分感动,紧拉着邵新华的手,带着歉意说:“真是对不住啊,为了俺家两头猪,把你累成这样!”邵新华连忙安慰老人:“莫这么讲,能给你们减少点损失,受点累算什么!”

“这个节骨眼上,我就要杵在这里”

担任南北镇潘坪村党总支书记10年的许波,2007年患上糖尿病。这种病累不得、饿不得,而他却恰恰相反,干起工作来经常废寝忘食,还主动挑起雷家山地质灾害点监测员的担子。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村里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村里领头人,许波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7月连降暴雨,许波一天至少要往地灾隐患点跑3趟。他爱人唐凤英埋怨他:“你身体不好,搞事要悠着点。你是家里顶梁柱,要是垮了,全家怎么办?”他故作轻松地说:“你放一百个心,我身体好着呢。”

7月2日,许波在地灾点巡查时,感到眼睛模糊,全身乏力。热心的乡亲背着他,告诉在县里陪读的唐凤英。唐凤英心急如焚,在电话里劝许波去医院,但他油盐不进。唐凤英只好向南北镇党委书记覃浩诉说。“你是村里主心骨,这个时候倒下,就是给镇里添乱,赶快去医院!”覃浩不容商量地对许波说。

到镇卫生院一检查,许波空腹血糖高达每升20.56毫摩尔。“血糖这么高,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最好去县里住院治疗。”医生说。“我没那么金贵,打点胰岛素就行了。”许波不肯去。

覃浩告诉记者,6月24日,就是许波发现有大量1厘米大的蚂蚁,从茶园裂缝里成群结队钻出来。农村有句土话,叫“蚂蚁搬家,山崩地塌”。他们就是根据这一点,进一步做出雷家山山体即将滑坡的精准预判。

7月6日下午,522省道雷家山段开始出现异常,此时许波正在镇卫生院打点滴。得知险情,他拔掉针头往雷家山赶。16时52分,雷家山特大型山体滑坡发生了。许波忙着指挥过往车辆后撤,组织转移疑似危险区域群众,至今守在一线。覃浩看他越来越消瘦,天天吃泡面和盒饭,心疼不已,恳求他住院治疗。但许波说:“这个节骨眼上,我就要杵在这里!”

在石门西北山区,像邵新华、许波这样奋不顾身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有个共同名字,叫“共产党员”。

相关专题:全力以赴 防汛抗灾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