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8年“不死一人,不垮一库一坝”——绥宁县有效应对山洪地质灾害纪实

2020-07-22 06:36:3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霄 郑丹枚 秦玲玲]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霄 郑丹枚 通讯员 秦玲玲

眼下,正值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期。连日来,绥宁县各地相继开展模拟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不同险情的应急演练,以练备战。

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地处雪峰山脉与南岭交界地带,境内植被茂密、溪流纵横,是山洪地质灾害频发县。

为应对山洪地质灾害,绥宁县通过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精准预警、部署、调度,自2012年以来,连续8年实现“不死一人,不垮一库一坝”的目标,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财产损失。该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做法,多次获国家防办和省防指推介。

提前调度,预警到户

“连续几天暴雨预警不断,村干部每天挨家挨户通知,确保及时防御未知险情。”绥宁县武阳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罗斌说,6月24日,县里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在县、镇应急队伍支持下,双龙村从接到预警到启动预案,仅用不到2小时,就将530多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为迎战这次强降雨,根据省及邵阳市防办预测信息,绥宁县防指及时组织县气象、水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管理、防汛办等单位专家进行会商,分析研判水情、雨情,加强协同作战,提前做好水库泄洪、小河流洪水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组建、物资准备等工作。各乡镇干部入村驻守896人,村组干部包组包户2725人,25个危险区提前安全转移1899人。

据介绍,绥宁县共设立自动雨量监测站75个、人工观测站187个、预警广播197个,并在县城沿河设置高频喇叭12组、连接公网的视频监控7个,建立起集信息采集、预警预报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洪预警系统。县气象局规范预警预报发布机制,根据降雨强度,及时发布夜不入睡、组织群众转移、应急抢险队集结等不同级别的预警预报指令。

绥宁县还在全县筛查出69处有5户以上村民居住的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牌。在每个有村民居住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2名以上村干部担任预警员,一旦出现险情迹象,立即向乡镇报告,并利用预警喇叭、铜锣、高频口哨等,及时向村民发出预警预报信号。

抢险应急,不漏一人

“我家住在河边,多亏村干部及时帮我们转移,不然就危险了。”绥宁县金屋塘镇大吉砖屋新村68岁的留守老人肖育万说起一周多前的暴雨,至今心有余悸。

7月9日凌晨1时46分,绥宁县开始普降大到暴雨,其中北片金屋等6个乡镇出现暴雨,金屋塘镇降雨量达115毫米。当时肖育万一个人在家,面对屋里进水场景,十分慌乱。正在搜救的镇村干部及时上门,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

为及时应对险情,绥宁县从队伍建设、物资准备、防汛演练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防汛抢险基础保障体系。县里成立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队等13支抢险队伍,各乡镇配备15至30人、各村明确10人以上防汛抢险队,一旦发生险情,挨家挨户组织搜救,确保遇险群众救援无遗漏。

在抓好第一轮转移的同时,各应急救援队按责任区进行逐户清理,重点对一些地处偏远、低洼地带或单独居住的群众进行一次“回头看”,确保没有人员遗漏。

今年5月20日,寨市苗族侗族乡朝仪村降雨超过210毫米,该村通过村村响、电话、短信、微信等提前预警和调度,在成灾前顺利完成了受灾区16户120多名村民的转移工作。

恢复生产,快速重建

洪灾过后,绥宁县将抗灾救灾一线就地转化为恢复重建一线,由乡镇和相关责任部门牵头,妥善安置好因灾倒房的村民群众,迅速开展交通、电力、水利、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抢修和恢复。

去年4月19日,寨市苗族侗族乡西河村遭暴雨袭击,一夜之间河堤、水坝、道路等多处设施被毁。为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绥宁县政府拨款100万元新建、维护各项公共设施,于当年10月全部修建完毕。

对倒塌或严重损毁的房屋,绥宁县按照政策予以相应补助,帮助受灾村民重建。对轻度受损房屋,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帮助加固。安排专项资金,及时修复损毁的农田设施,并由农业部门调集种子等,指导农民及时补植补种,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为有效消除重点地区地质灾害威胁,绥宁县从2003年起,采取集中建房、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分批对居住在山洪地质灾害高危区的928户3791人进行了搬迁。

相关专题:全力以赴 防汛抗灾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