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每天都在变。
这些年,我们会经常往十八洞村跑。每次去都有新的惊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去的次数自然更多。
7月1日,党的生日,我们又一次来到十八洞村。正值梅雨季节,山间阴晴不定,云雾缭绕,路旁野花,山窝人家,时隐时现,晃若仙境。
我们吃住在老乡家里,一连几天走村串户,屋场夜话,听山的脉动、人的心跳,触摸十八洞村巨变的深层动因。
绣娘的危机
绣花是苗家妇女的拿手活。石美梅是村里有名的绣娘,她12岁就开始学习苗绣,已经绣了30多年。参与绣制的《锦绣湘西》入选世界上最长的手工苗绣作品记录,收藏州博物馆,她还被确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石美梅靠一手好苗绣很早就成了村里的富裕人家,县城和村里都开得有苗绣店。
她住在飞虫寨。当我们挨户来到她家时,她正端坐在门口一针一线地绣着美丽的牡丹。家里打理得明亮整洁,四周挂满了精美的苗绣作品。
看着满墙的苗绣,我们笑着说:“石大姐,你们家条件真好,不愧是十八洞的老牌富裕户啊!”她摇摇头道:“唉,过去我们家的条件在整个十八洞村是首屈一指的,现在估计轮不到了!”
“大姐是怕露富,找你借钱吧!”我们笑着调侃。
石美梅也嘿嘿笑了:“你们错了。现在十八洞产业起来了,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上百万的老板多的是哩!”
她着重介绍了村里的旅游业发展。平时来村的游客有1000人左右,旺季时能达到10000多人,村里上规模的民宿和农家乐就有20多家。就连村里的山泉水厂都难在本村招到人,村民嫌工资低,还不如自主创业哩。
她掰着手指头给我们例举了一串村里大户的名字。搞民宿的杨正邦,搞农家乐的杨超文、施全友,种黄桃的隆吉龙,等等。末了打趣道:“我要是不努力,就怕有一天会拖十八洞的后腿哩”。
石美梅的话算是自圆其说。
我们行走在十八洞的四个寨子,但见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民宿、农家乐旌旗招展,一片热闹繁忙景象。石美梅的危机不无道理。今天的十八洞,家家都有致富梦想,人人都攒足了劲,如果不继续努力,现在的大户被后浪反超完全是有可能的。
“三鬼”的情怀
“三鬼”是十八洞村的知名人物,中央和省里的媒体都报道过他,也是电影《十八洞村》酒鬼的原型。“三鬼”本名龙先兰,父母早逝,先前穷困潦倒,30多岁还是光棍一条。他破罐破摔、酗酒贪杯,走到哪、喝到哪,醉到哪、睡到哪,是村里有名的酒鬼、懒鬼、穷鬼。
去年来十八洞村的时候,听他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起由“三鬼”变成“养蜂大王”,并抱得美人归的故事。这次来村里,自然很想再去他家看看。
夜幕时分,灯火渐起,顺着一条充满山乡风情的田间游道,我们来到位于竹子寨的龙先兰家。龙先兰妻子吴满金手里抱着的小宝宝,立马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小孩是今年3月份出生的,我给她取名叫‘龙思恩’,就是要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龙先兰见到老熟人造访,非常高兴,一边忙着搬凳倒茶,一边述说他当父亲的喜悦。
我们坐定,首先恭喜他这几年行大运,“三鬼”变“养蜂大王”,单身变丈夫,丈夫变父亲,并询问他养蜂的新发展。
龙先兰是个非常朴实、不善言谈的人,但是他的爱人吴满金性格开朗、心直口快。两口子一唱一和,津津乐道地谈起他们养蜂的甜蜜事业。他们家的土蜜蜂已经养到了400多箱,年收入达50万元,成了村里的富裕大户。过去岳母反对他俩的婚事,现在彻底转变态度,经常过来带小孩,好让夫妻俩一心一意养蜜蜂。
说到这些,龙先兰满是感动,他是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走上致富之路的。为了报恩,他邀请18户贫困户组建了“十八洞村苗大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前工作队和村里帮了我,现在我有了技术,就想出一份力,希望带着更多的人一起发家致富。”
村民们加入合作社后,龙先兰免费向他们传授技术。他带着合作社成员每天跑到蜂箱前观察,甚至跟着蜜蜂观察采蜜。雨天,给蜜蜂覆薄膜遮雨;冷天,给蜜蜂盖棉被御寒,就像呵护自己的小宝宝一样。大家一起养蜂、一起割蜜、一起销售,很快养蜂就成了十八洞村的品牌产业,还带动了周边118户562人加入养蜂,今年可拓展到1200箱,实现产值150万元。
现在的“三鬼”,在邻里乡亲心里积攒了好口碑,养蜂带头人、公益事业热心人,说起他无不啧啧称赞。在党员和能人带领下,十八洞村搞起了“互助五兴”活动,自愿结成41个互助小组,创办9个专业合作社,“亲帮亲、邻帮邻”,和谐共进,蔚然成风。
我们问他还喝不喝酒,先兰腼腆地笑了笑,“偶尔也会喝一喝,但不敢多喝了,一怕误事,二怕回家老婆不让上床。”听罢,大家都忍不住开怀大笑。
开怀的笑声,惊起林子里的宿鸟。龙先兰的屋场前面非常开阔,一眼望去,山色空濛,灯火闪烁,我们沐浴着从山谷吹来的缕缕清风,被先兰的创富故事和助人情怀深深打动。
“网红”的惊艳
这次来十八洞村前,我们就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了解到,村里出了个“网红”。找机会见一见,也是我们此行的想法。
到村的当晚,村里安排我们住在竹子寨的一家民宿。安顿好后,我们突然发现这家堂屋的墙上,挂满了照片,其中有一个长像靓丽、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纤纤样、素雅妆,格外显眼,很像媒体上说的“网红”。于是,求证于房东大姐。“没错,这是我的三女儿施林娇,也是你们说的那个‘网红’。”大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看我们不吱声,大姐指着照片炫耀:“你可别小看她们,自从上了《新闻联播》,好多记者争着采访哩!”
从大姐的口里,我们知道媒体上说的“三小施”,就是施林娇、施志春、施康,村里三个90后大学生。他们开办的网络直播平台,叫“湘西十八洞三小施”,如今已有10万多粉丝。
听完大姐介绍,我们也急切想见到施林娇。“她去长沙直播带货了,等一下会回家。”大姐歉意地表示。
施林娇回家已近凌晨,我们一直等着。见她回来,也顾不得她的疲劳,就逮着她攀谈起来。
施林娇今年24岁,去年6月从浙江音乐学院毕业,在浏阳市一家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今年年初,她放弃了外地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辞职回村创业。她说,以前十八洞村是一个穷旮旯,自家就是贫困户,大学学业是靠教育扶贫补助和助学贷款完成的。现在村里事业红火,需要年轻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十八洞人,回村帮乡亲做点事也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十八洞也是创业热土呢?
“我的想法与同寨的另外两名90后小伙子施志春、施康一拍即合。今年春节,我们仨凑到了一起,‘十八洞三小施’就这样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了。”施林娇自信大方,侃侃而谈。
“还有俩小施呢,明天能见到吗?”我们提出了想法。“没问题,明天我们仨都在村里。”施林娇爽快地答应。
第二天傍晚,我们召开了一个院坝会。“三小施”等村里的各方面代表悉数到场。聊天中,我们得知,施志春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在附近的中学当英语教师。施康2018年大学毕业后,曾经在长沙一家视频公司上班。三个人各有所长,直播平台一开张,就受到广泛关注。
问及直播带货效果时,施林娇笑了笑,“还行吧,每次直播都有上千人互动。疫情期间,大伙找我们推销了几万元的腊肉、蜂蜜、土鸡蛋等山货。”“以前脱单很困难,早几天,我在接受《中国妇女报》直播采访时,还发布了我们村上门女婿的标准呢!”施林娇的话,引得大家一片笑声。
“现在,‘三小施’已经成了我们十八洞村的宣传代言人,很多来村参观的游客都是因为看了他们的直播视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不无得意地说。
为了更多了解他们的创业故事,我们关注了“三小施”的抖音号,也成了新粉丝,发现里面全是十八洞村地理风光、人文风情和生活点滴的短视频。粉丝们纷纷点赞留言。
与“网红”的对话,使我们不仅惊艳于十八洞村有这样一帮有志青年,更为古老的苗寨添注如此现代元素而振奋。如今,“网红”也成了十八洞村一景,外面的游客来了,都纷纷抢着与施林娇合影。我们离别时,也特意留下了与施林娇的镜头。
“诸葛”的愿景
就着昏黄灯光,冒着微微细雨,我们来到退休教师杨冬仕家。杨冬仕今年76岁,退休后就一直住在村里。由于有文化,在外见过世面,是村上诸葛亮式的人物,村里哪家有什么事,都喜欢与他聊聊,请他拿主意。见我们登门,他喜上眉梢,话匣子打得很开。“原来村里日子苦,吃饱穿暖就是村民们的朝思暮想,要是能吃上一顿肉、喝上二两小酒,就是神仙日子。现在不同了,大家想的早已不是温饱,而是如何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杨老师告诉我们,他所在的梨子寨是村里最先启动发展的,大部分人家都开起了农家乐。但大家并不满足,希望把整个寨子的餐饮、住宿整合起来,由村里统一管理,宣传营销、分配客源、服务质量、人员培训,该统的统起来,以改变目前各自为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更好地打造十八洞品牌形象。
杨老师觉得,十八洞村今后的希望就在旅游业,现在游客虽然渐渐多起来,但还是小打小闹,游客到村里逛一两个小时就走了,留不住人。希望能够多开辟点项目,把十八洞村溶洞资源尽快开发出来,并与周边的金龙、让烈村景点连通,把旅游做大做强。
当我们告诉他县里已安排项目、加速十八洞旅游资源开发时,杨老师听了非常兴奋,连连讲,希望项目快点落地,十八洞人都在翘首以待。
杨老师还对同行的村干部讲,村里还可搞得更干净点、漂亮点,在房前屋后多栽花种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把“道德讲堂”、苗族赶秋、山歌苗歌赛办得更火点,让十八洞村既保持苗家的纯朴,又有现代的文明,客人来了自然就舍不得回去了。
杨老师对村里的思考一套一套的,我们连连点头称是。我们知道,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想法,更是全村百姓的声音。
发展改变了人,人推动了发展。富裕起来的十八洞村人,已经不再是当年封闭保守、小富即安的山旮旯性格,天地越来越宽广,目标越来越远大。
从杨老师家出来,夜已经很深,雨停了,幽黄的灯光折射出青石板上雨水的晶莹,此起彼伏的蛙虫嘶鸣更衬托出山村的静谧美好。
我们一边走,一边回味着这几天走访十八洞村的所见所闻,心中感叹不已。这些年的精准扶贫,真像春风化雨,唤醒了沉睡的大山,激活了封闭的心灵。我们感动十八洞村的一切变化,更感动十八洞人的变化,这个变化更深刻、更持久、更难能可贵,既是一切变化的深层动因,又是支撑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蔡建和 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