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 伴 导 读
“OMG!(欧买噶)买它!买它!!” 听到这样熟悉的开场白,你一定知道今天要聊的话题,是直播带货,一个时下最火热的话题。
疫情之下,线下消费深受冲击,直播带货成为各地各商家突围、自救的重要手段。
从政府官员到知名主持人,从各大商家、各直播平台到深山贫困户,纷纷加入其中,为助力经济复苏和脱贫攻坚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疫情下中国经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全民直播时代”来临,是数字化经济的深刻变革,但火爆的直播带货背后却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今天,我们唠唠直播带货的爱与痛。
直播带货,火了
“今天你直播了吗?”这句话恐怕是疫情催生的最热门最时尚的社交用语了。政府官员、商家、主播,纷纷躬身入局,一个字,火。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农产品销售遭遇困难,各地纷纷由政府搭台,引入和培育直播带货模式。
电商企业主播在果园里进行直播“带货”。陈健林 摄
今年5月,古丈县委常委、副县长秦纲及青年歌手云飞共同担任主播,推介古丈毛尖、古丈红茶、古丈高山有机冷泡茶、古丈腊肉等农特产品,带货150余万元;6月上旬,武冈市市长唐克俭化身带货主播,推介武冈卤菜、铜鹅、米花、空饼等特产,两个半小时的直播斩获订单3.7万个,销售额265万元……一时间,地方领导纷纷直播带货,为本土农产品代言,成为一大风景。
直播带货,助力脱贫 。杨雄春 摄
疫情之下,线下消费大幅萎缩,大批实体店涌入直播带货,友阿、步步高、奥莱纷纷入局。“618品牌日”,友阿股份董事长胡子敬亲自为友阿海外购带货;步步高推出“12小时不间断直播”,联手伊利、德芙、联合利华、益海嘉里等十余个知名品牌,连续不间断直播;砂之船长沙奥特莱斯6月18日当天的直播,瞄准潮流、运动、国际名品,从下午4时到晚上12时,8个小时有三场不同主题的直播,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主流媒体的威力更不可小觑。6月7日晚,湖南卫视携手芒果扶贫云超市、拼多多创新打造的《出手吧,兄弟》特别节目,将综艺、晚会与直播相融合,为我省贫困地区农产品“高能带货”。2个多小时的直播里,超过1亿人参与,创造1.02亿带货总额,成功“卖空”15个县的扶贫当季农产品。
新电商模式,俏了
直播带货火爆的背后,是新电商模式的快速发展。
风口之下,各地直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培养主播、打造直播基地。
5月31日,常德市鼎城区举办首届农村青年直播带货创业培训班。陈自德 摄
5月30日,长沙市望城区就业创业扶贫直播带货训练营开班,希望利用直播带货方式,帮助扶贫产业主体、贫困对象扶贫产品进行销售。
6月16日,一所专门进行网络直播培训的学校——祝融学院在衡阳揭牌成立,学院首期政企营销班正式开班,规划打造“人、货、场”三位一体的电商商业模式一体化流程。
6月18日,湖南和协集团与中广天择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天择购MCN(网红孵化管理中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共同通过直播方式培养网红,打造湖南地标特产,打通产业链。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淘宝直播平台主播人数规模达到了2万人,比上年同比增长233%。据《2020年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2019年,随着电商直播趋势大热,MCN迎来井喷式爆发,一举突破2万家,是2017年的十几倍。
大学生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李谌涵 摄
长沙某直播平台负责人刘先生告诉湘伴君,除了抖音、快手等公共平台,像他一样做社群直播的平台,长沙已有20余家。
人员进场,服务机构井喷,自然体现在销售数据上,据中信证券报告,2019年电商直播的行业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2020年有望突破万亿规模。
火热的直播带货,也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热门网红直播带货概念股在A股市场一片火热。5月以来,与网红合作直播的A股上市公司业绩大涨,御家汇业绩上涨超过70%、梦洁股份上涨超60%。
投诉新热点,来了
一种新的消费趋势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隐患和问题。作为一种新业态,直播带货的低门槛、监管的滞后,造成虚假宣传、质量低劣、货不对版、退货售后难、煽动观众冲动消费等问题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新热点。
湖南日报社融媒体问政监督平台《湘问·投诉直通车》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关直播带货的投诉明显增多。
湖南日报社融媒体问政监督平台《湘问·投诉直通车》
一名网友投诉说,今年6月1日,他在快手直播间买了一台手机,加了客服微信,付款500元。客服说第2天发货。但等了3天,客服就联系不上了。另一消费者投诉称,他在微拍堂(缅甸砍价王)直播间购买1件翡翠挂件和1件翡翠指环,当时直播间看的图片无纹裂,主播一再保证货品物超所值,可在收到货品验货时,出现严重碎纹,物流说系统自动签收了,无法拒收了。与售后人员几番扯皮后,仅补偿200元了事。还有消费者投诉称,在快手平台购买了面膜组合,贴后过敏严重,反馈给客服却无人处理。
许多网友反映,有的主播在宣传商品时,夸大其词,涉嫌虚假宣传。一位前歌手在直播镜头前推荐某果蔬纤维素时,向大家保证“碱化体质”可以“远离癌症,远离疾病”。另一位知名主持人则在直播间里推荐一款羊肚菌时说,“滋补身体绝对是最好的”,甚至称其能“壮阳补肾”,明显违反有关广告法规。
湘伴君注意到,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9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直播带货”中的消费投诉问题频现其中。中消协5月发布的《“五一”小长假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监测期内,共收集网络购物类负面信息66798条,网红带货、直播带货成为网络购物新方式,虚假发货、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反映较为集中。长沙市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接到关于直播带货投诉100余起。
有规范,才有未来
直播带货这一新商业形式,固然给经济生活带来新的活力,但并没有一些人想像的那么美好,也远没有那么万能。
实际上,经济学的二八定律已经显现。有流量的大网红可以一分钟卖出15000支口红,而没流量的小主播,直播一天也未必能卖出几件商品。不少成功的商家和地方,借助这一模式赢得了超乎寻常的销售业绩,但也有许多杀进来的商家,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经营效果,有的甚至失望而归。
与此同时,眼下对直播带货的监管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界定,容易造成秩序失范。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健介绍,同样是直播带货,同样的问题,却可能适用的法律不同,如果主播为自己带货,其角色是产品销售者,若宣传内容虚假,则涉嫌构成欺诈,需承担假一赔三的法律责任;如果主播是为其他商家带货,其角色是广告经营者及广告发布者,需要对作为广告主的商家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尽到审查义务,否则对此承担连带责任。从已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可用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等来约束这一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牵头制定具体的实施规范,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纳入,按类别详细划分,对平台进行分类监管。”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阳立高则认为,何一种新消费方式的出现,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被监管到自我修复、完善。这个过程,需要监管部门、经营平台、行业参与者共同努力,以法制做保障,技术研发做支撑,引导直播带货行业良性发展。
说一千道一万,跟实体店、网店一样,直播带货只是销售渠道的一种,任何产品,进入直播带货渠道,成功的根本,还是产品质量、品牌、信誉、销售技巧等。作为行业参与者,不管是平台运营方、主播,还是MCN机构、商家,不能急功近利,直播带货不可能一“播”解千愁,更多的要做好自己,掌握平台运行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消费者,扎实做好产品,才能走得更远。
新闻多一点
直播带货标准将于近期发布执行
针对直播带货存在的种种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开始介入,进行标准制定和行业规范。
今年4月,58名网络主播被禁止5年内在全行业注册和直播,黑名单制度成为拉紧行业规范的第一道防线。6月5日,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等8部门表示将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其中包括对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的探索和实施。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通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商联媒购委)牵头起草制定的行业内首部全国性社团标准《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两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于近期发布执行。
中国商联媒购委副会长、《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韩良晨表示,直播带货作为新生业态发展迅猛,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这种模式既有电视购物的节目形式,也有网络购物的邀约信息,还有广告代言的表现存在,主播身兼经营者、发布者、代言人等多重角色,由于监管滞后,行业没有门槛,主播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三俗充斥网络、虚假夸大宣传成风、假冒三无产品泛滥、售后服务难以保障,成为消费者投诉重灾区,网红经济爆发式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规范。
据介绍,《标准》对行业术语和定义、“带货”产品的商品质量、直播场景软硬件要求、网络主播的行为规范、MCN机构的服务规范、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发布平台合规性、产业孵化器和培训机构的准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监管部门管理等都将规范要求,为直播购物行业设门槛、划底线、树标准、立规范。
下一步,中国商联媒购委还将加大直播购物行业的通报力度,与公安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动,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全民监督奖励制度,推动直播购物健康有序发展。